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后岗类型

后岗类型

后岗类型

后岗类型为仰韶文化类型之一,距今约6000多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后岗村,故名主要分布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典型遗址有后岗遗址、河北磁县界段营和下潘汪、正定南阳庄等。

后岗类型石器以磨製为主。打制和琢制仍占相当比例。陶器均手制,以泥质红陶为主,砂质红陶和泥质灰陶次之,彩陶数量少。器形有敞口深腹高足鼎、灶、敛口折沿深腹平底罐、大口圜底钵、大口平底碗、小口圆深腹平底瓮、大口深腹圜底缸等、纹饰仅有少节的弦纹、线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后岗类型
  • 所属年代:仰韶时代
  • 典型遗址:河南安阳后岗遗址
  • 类型分布:河南北部、河南南部

简介

仰韶文化的一种类型,距今约6000多年。主要遗址有河南安阳县后岗、濬县大赍店、河北磁县界段营、正定县南杨庄等。发现的陶器以钵、碗、鼎的数量最多,其代表性的器物是红顶碗,口沿下有一红色宽道,腹以下为灰色。这种一器两色的特点在钵、盆上也有发现。彩陶纹饰也是其特色之一,有在口沿下画一宽黑彩者,有以四或六道竖线为一组画于钵口下者,有于口沿下画以平行斜线组成正倒相间之三角形者,有宽条曲折纹,有同心圆和横竖平行线交叉组成的花纹,花纹以红彩居多,黑彩极为个别。
后岗类型

发现

后岗类型主要是指以河南安阳后岗遗址二期文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后岗遗址是我国着名的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1931年春首次发现的,并将这一地区同类遗存划为龙山文化豫北区,后来尹达先生又将其称为龙山文化辛村期,李仰松先生称其为大寒类型,安志敏先生将此类遗存统称后岗二期文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则称其为后岗类型。

分布

后岗类型龙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的河南省的北部,河北省的南部及山东省的西南部,即漳、卫河流域。发掘的主要遗址有安阳后岗、大寒南岗、八里庄、汤阳白营、邯郸涧沟和龟台、磁县下潘汪、永年台口及存平尚庄等。
后岗遗址后岗遗址
遗址面积一般较大,多在万余平方米以上,最大的后岗遗址达10万平方米。后岗遗址虽然因为1933年发现仰韶、龙山、殷文化的三叠层而着名于世,但是,在考古发掘中,仅后岗遗址的西部下层有仰韶文化层,大部分地方则仅有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层,后岗遗址是一处内涵丰富的龙山文化城址。后岗类型的其它遗址,多数是商周和龙山文化层,尤以龙山文化的遗存丰富。所以,后岗类型的龙山文化,从文化堆积看,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而不见二里头文化层,这是后岗类型遗址文化堆积的一个特徵。
后岗类型发掘的遗址较多,面积亦大,发现的遗蹟也丰富。发现的主要遗蹟有房基、灰坑、墓葬、水井等,在后岗遗址还发现用作军事防御的夯土墙。房基,发现房基100多座,主要是平地起建的房子,以白灰地面的圆形房基为特色,墙为木骨泥墙和土坯墙两种,地面有白灰地面、烧土面两种,亦有少数木板地面房。白灰面即用石灰抹的地面,厚2—6毫米,灶为圆形或圆角方形,灶面隆起略呈弧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