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人
资阳人是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
1951年在四川省资阳县(今资阳市)资阳火车站以西1.5公里的黄鳝溪修建成渝铁路铁路桥时,在桥墩基坑地下8米发现。同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又出土一件骨锥。地质为晚更新世,距今已有35000年历史。
资阳人头骨化石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型,是旧石器晚期的真人类化石,是南方人类的代表,是古人类发掘中唯一的女性。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资阳人
- 别称:蜀人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哺乳纲
- 目:灵长目
- 科:人科
- 属:人属
- 种:智人
- 亚种:晚期智人
- 分布区域:中国四川
体质特徵
资阳人化石为一较完整的头骨。面骨保存有上颌骨的一部分。头骨较小,表面平润圆滑,额结节和顶结节都明显突起,额部较为丰满。头骨内面骨缝几乎全部癒合,说明这属于一老年女性个体。其基本特徵和现代人相似,但也保留了若干较原始的性质。其骨嵴比同龄同性的现代人显着,两内侧端几乎相连;前囱点位置较现代人的靠后;颞骨鳞部较低矮平整,弧度较现代人小,从而表明其脑量不大。因而被认为是晚期智人阶段的化石。骨锥底部缺失,残长10.82厘米。锥尖钝而光滑,呈深褐色。锥身有刮削加工的条痕。
时代分布
与资阳人化石伴出的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有鬣狗、虎、马、中国犀、猪、水鹿、大额牛和东方剑齿象等。原研究者认为,这些动物化石分属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两个时代,人类化石与后者同时。1972年,发表了资阳人出土地点一件树木化石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数据,为距今7500±130年,有人据此认为资阳人属于新石器时代。1980年以来,有关单位对资阳人地层多次进行考察,採集了不同层位的动、植物化石,进行了放射性碳素断代和铀系法断代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地点附近的底层堆积比较複杂,从顶部的距今2170±70年到底部的39300±2500年,早晚都有。儘管资阳人化石出土层位不十分确切,但根据头骨形态及测量数据所表现出的若干原始性质,许多学者仍肯定他是旧石器晚期的人类。
考古发现
考古工作者在资阳人化石出土地点以西170余米处的深7.8~8.8米的砾石层中,发现了许多打制的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砾石,製作方法和类型与铜梁旧石器地点的石器相似。还在资阳县(资阳市)鲤鱼桥一带与资阳人时代相同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有树干、树叶、种子、果壳等。研究表明,当时的地貌和今天相似,气候则较为温和湿润。这些发现,使得人们对资阳人的文化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