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鹅目
企鹅目是鸟纲的一目。中大型海鸟,没有飞翔能力,但善于游泳。前肢发育成为鳍脚,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宽而短,羽片狭窄而密集,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内含有多脂及骨髓。跗间具蹼,适应于游泳生活。在陆地上行走,躯体近于直立。嘴峰长而薄,并稍弯曲,在嘴端明显形成钩状。适于取食甲壳类、乌贼和鱼类等。共有6属17一18种,着名种类有6种,即:小企鹅属,王企鹅属、阿德里企鹅属、角企鹅属、企鹅属,黄眼企鹅属。分布範围从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极洲沿岸。企鹅化石的发现地点与现在企鹅的分布区基本一致。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企鹅目
- 拉丁学名:Sphenisciformes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鸟纲 Aves
- 亚纲:新鸟亚纲
- 目: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
- 科:企鹅科 Spheniscidae
- 分布区域:南半球
企鹅目简介
Sphenisciformes
鸟纲的一目。是一类善于游泳而没有飞翔能力的中、大型海鸟。前肢发育成为鳍脚,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宽而短,羽片狭窄而密集,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内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跗间具蹼,适应于游泳生活。在陆地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嘴峰长而薄,并稍弯曲,在嘴端明显形成钩状。上嘴的角质部由3~5个角质片组成。舌表面布满钉状乳头,适于取食甲壳类、乌贼和鱼类等。共有6属17~18种,分布範围从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极洲沿岸。企鹅化石的发现地点与现在企鹅的分布区基本一致。着名种类有:①小企鹅属。体长400~420毫米。主要在夜间活动。该属有小企鹅和白鳍小企鹅。②王企鹅属。分布从南极洲直到南温带。该属有帝企鹅和王企鹅。③阿德里企鹅属。体长725~750毫米。该属有阿德里企鹅、南极阿德里企鹅和巴布亚阿德里企鹅。④角企鹅属。有羽冠。体长700~720毫米。该属有马可罗尼角企鹅、直冠角企鹅、凤冠企鹅、设得兰岛角企鹅和角企鹅。⑤企鹅属。体型小或中等。该属有黑脚企鹅、麦哲伦企鹅、秘鲁企鹅和加拉帕戈斯企鹅。⑥黄眼企鹅属。体长750毫米;体重5.2千克。该属有黄眼企鹅。
特徵
是一种不会飞行的鸟类。主要生活在地球的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鹅共有十七种或十八种,其中四种生活在热带赤道,分别是汉堡特企鹅、麦哲伦企鹅、黑脚企鹅、加拉巴哥企鹅,皆属于环企鹅属;完全生活在极地的只有皇帝企鹅及阿德利企鹅两种。
在演化的过程中,企鹅的双翅退化成鳍状,失去飞行的能力,擅长游泳和潜水,以水中的鱼、甲壳类为食,可利用白色的肚子在冰面滑行。企鹅的身高依种类有所不同,最高的企鹅是皇帝企鹅,身高约130厘米,体重约30公斤,最小的企鹅是小蓝企鹅,高约35厘米,重0.8公斤,主要分布于澳洲。企鹅身上的羽毛具有防水功能,羽毛之下有绒毛,具有保温功用,皮下脂肪丰富。企鹅的骨头不像一般的飞禽那样轻,而是比较重的,才能够潜水。
分类
企鹅目Sphenisciformes
企鹅科Spheniscidae
王企鹅属Aptenodytes 有2种,分布于南极海岸。 | 国王企鹅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体长近1米,体重约15-16千克。颈侧有一明显的橘黄色斑块。前肢发育成为鳍脚,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宽而短,羽片狭窄而密集,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内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跗间具蹼。上嘴的角质部由3~5个角质片组成。舌表面布满钉状乳头,适于取食甲壳类、乌贼和鱼类等。 | ![]() |
帝企鹅 Aptenodytes forsteri 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可达50千克。其形态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颈部为淡黄色,耳朵的羽毛鲜黄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鸟喙的下方是鲜桔色。帝企鹅在南极严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后代,雌企鹅每次产1枚蛋,雄企鹅孵蛋。雄帝企鹅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皮肤的育儿袋,能让蛋在环境温度低达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中保持在舒适的36摄氏度。 | ![]() | |
阿德利企鹅属 Pygoscelis 有3种:白眉企鹅(巴布亚企鹅、金图企鹅)Pygoscelis papua分布于南极半岛和南大洋中的岛屿岛屿上;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 adeliae分布于环南极的海岸及其附近岛屿,在海洋中越冬,为数量最多的企鹅,常可见大规模群体;南极企鹅(纹颊企鹅、帽带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分布于南极。 | 白眉企鹅(巴布亚企鹅、金图企鹅) Pygoscelis papua 身长约60-80厘米,重约6公斤,眼睛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白斑,嘴细长,嘴角呈红色,眼角处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显得眉清目秀。因其模样憨态有趣,有如绅士一般,十分可爱,因而俗称“绅士企鹅”。生活在较南地区的巴布亚企鹅以吃磷虾为主,生活在较北的则较多以鱼类为食。11月来到栖息地交配,12月底-1月左右产下雏鸟,之后1-3月份就由父母抚育雏鸟,一直到夏季结束。很多南极地区的岛屿都是巴布亚企鹅的繁殖地。 | ![]() |
阿德利企鹅 Pygoscelis adeliae 在企鹅家族中属中、小型种类,体长72-76厘米,具有攻击性。食物主要是鳞虾、乌贼和海洋鱼类。它们喜集群活动,群体可达几十只到上百只,在繁殖期形成1雄1雌的配偶关係,并集大群在陆地繁殖。阿德利企鹅的名称来源于南极大陆的阿德利地,此地是1840年法国探险家迪蒙·迪尔维尔以其妻子的名字命名的。 其分布广,是南极最常见的企鹅。 | ![]() | |
南极企鹅(颊带企鹅、鬍鬚企鹅、帽带企鹅) Pygoscelis antarctica 生活在南桑威奇群岛、南极洲、南奥克尼群岛、南设得兰、南乔治亚岛、布韦岛、巴勒尼群岛和彼得一世岛等地的企鹅。其头部下面有一条黑色的纹带,使它们看上去好像在戴着盔帽一般,故又称颊带企鹅,亦因为它们有这些特徵,它们成为了最容易被辨认的企鹅之一。它们体长72厘米,成年的南极企鹅平均重约4千克。全球迄今为止共有7,500,000对有繁殖能力的帽带企鹅。主要食物是磷虾、虾和鱼类。 | ![]() | |
冠企鹅属(黄眉企鹅属、角企鹅属) Eudyptes 分布于大洋洲和南美洲及亚南极地区。头部具黄色羽冠,善于陆地活动。有6种:凤冠企鹅(黄眉企鹅、福德兰企鹅)Eudyptes pachyrhynchus、冠企鹅(凤头黄眉企鹅)Eudyptes chrysocome、翘眉企鹅(竖冠企鹅)Eudyptes sclateri分布于纽西兰及其附近岛屿;斯岛黄眉企鹅(响弦角企鹅)Eudyptes robustus分布于纽西兰的斯内斯群岛;白颊黄眉企鹅(皇家企鹅)Eudyptes schlegeli分布于纽西兰以南的麦阔里岛及附近岛屿;长冠企鹅(长眉企鹅)Eudyptes chrysolophus分布于亚南极地区。 | 冠企鹅(凤头黄眉企鹅、跳岩企鹅) Eudyptes chrysocome 体长约50~60厘米,重2~3公斤,明亮的黄色羽毛冠从其头部的两侧耷拉下来,就像两道下垂的眉毛。走路方式是双脚往前跳,一步可以跳30厘米高,这种行走方式对它们来说是有利的,可藉此越过小丘,跨过坑穴,所以它是所有企鹅中的攀越能手,因为它们的聚居地大多是在海边的岩缝或陡坡之处(所以又叫它们跳岩企鹅) | ![]() |
凤冠企鹅(黄眉企鹅、福德兰企鹅) Eudyptes pachyrhynchus 黄眉企鹅体长55厘米左右,高40厘米,重3-4千克。头部、咽喉及身体上部为黑色,下部为白色。硫黄色冠从嘴基到眼部、一直长到头的背部。在头上或眼睛旁都有彩色的冠毛,唯一不同在他的眼睛下方有白斑。脚粉红色,厚粗短的鸟喙橙色。可在纽西兰最南边的南部湿地区、峡湾和斯图尔特岛看到。 | ![]() | |
斯岛黄眉企鹅(响弦角企鹅) Eudyptes robustus 中型身材,高度在55~73厘米。斯岛黄眉企鹅繁殖季节在9~10月份,会选择临近海岸的森林产卵,每次产卵2枚,会共同孵卵并抚养幼雏。 | ![]() | |
白颊黄眉企鹅(皇家企鹅) Eudyptes schlegeli 身高可达约76公分,像马可罗尼企鹅,惟其脸较白且喙较小。它们以极大规模的族群聚集,是澳属亚南极的玛奎丽岛之独有品种,其曾受相当的捕杀,现今其总数约有300万只。通常在每年春末繁殖,每次产二个蛋,只有第二个蛋会被孵抱,孵化期约6周,幼企鹅在次年1、2月左右即成熟独立。 | ![]() | |
翘眉企鹅(竖冠企鹅、直冠角企鹅) Eudyptes sclateri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纽西兰,体长70厘米。有一个尖长的,像刷子一样的黄色冠毛,这种柔软光洁的羽毛使竖冠企鹅在相似的种类中显得很突出。竖冠企鹅有一种其它冠企鹅所不能的本领,就是竖立起头上的冠毛。在其它有冠毛的鸟类中,竖起冠毛表示侵略。但对竖冠企鹅企鹅来说并非如此。事实上,自然科学家并不能确信为什幺这种鸟要竖起和耷拉下它的冠毛。 | ![]() | |
长冠企鹅(长眉企鹅、马可罗尼企鹅) Eudyptes chrysolophus 体长约70cm,体重约5.5kg。双眼间有左右相连的橘色的装饰羽毛,由于头顶上那一撮撮像意大利麵的羽毛,因而又名“通心麵企鹅”, “马可罗尼”的英文意思也可解释为“俏皮者”。喙角有粉色的羽圈。其外形很容易与凤头黄眉企鹅混淆。每到夏季时,成千上万的马可罗尼企鹅会游到南极海中,在布满岩砾的小岛上交配、繁殖。主要以磷虾为食,也捕食鱿鱼和小鱼。分布于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极洲沿岸。 | ![]() | |
黄眼企鹅属 Megadyptes 有1种。黄眼企鹅Megadyptes antipodes纽西兰南岛东南部及其亚南极群岛。 | 黄眼企鹅 Megadyptes antipodes 黄眼企鹅是较为大的企鹅,平均长70厘米,重约5-8公斤。 它们的头部呈淡黄色,瞳孔呈更淡的黄色,身体呈黑色。它们的颚及喉咙呈黑褐色。眼睛之间有一黄带在头后部连线。雏鸟的头部较灰,并没有黄带,而瞳孔亦是呈灰色的。 黄眼企鹅一般在森林、斜坡或岸边筑巢,巢穴的地方往往都是在海湾的地方。巢穴都是分布在纽西兰,在南岛的东南岸、弗佛海峡、斯图尔特岛、奥克兰群岛及坎贝尔岛。 | ![]() |
小蓝企鹅属Eudyptula 有1种。小企鹅(小蓝企鹅)Eudyptula minor分布于澳大利亚和纽西兰。 | 小蓝企鹅(神仙企鹅) Eudyptula minor 也称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物种,普遍身高43厘米,体重约为1千克,雄性的体型比雌性的略大一点。小蓝企鹅有一身蓝色的羽毛,也是唯一一种有蓝色羽毛的企鹅,因此被称作小蓝企鹅。其头部和背部呈靛蓝色,其耳部呈青灰色,到腹部则为白色。其鳍外部为靛蓝色,内部的那一面则呈白色。喙为深灰黑色,长约3至4厘米,脚部朝天的一方为白色,脚底和蹼则呈黑色。小蓝企鹅出没于南澳大利亚及纽西兰、智利的海岸,潜入的海域则非常广阔,捕食鱼类、鱿鱼及其他小型的水生动物。截止到2015年,小蓝企鹅的数量稳定维持在一百万只左右。 | ![]() |
环企鹅属Spheniscus 有4种:斑嘴环企鹅(南非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分布于非洲南端;洪氏环企鹅(秘鲁企鹅)Spheniscus humboldti分布于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一带;麦氏环企鹅Spheniscus magellanicus分布于南美洲东南端及南端海岸及岛屿与福克兰群岛;加岛环企鹅Spheniscus mendiculus分布于南美洲加拉巴戈斯群岛。 | 黑脚企鹅 ( 非洲企鹅、斑嘴环企鹅) Spheniscus demersus 非洲企鹅高68-70厘米,重2-5公斤,雄鸟的体型及鸟喙都较雌鸟的大。 它们的胸部有黑汶及黑点,每一只斑嘴环企鹅都有个别的斑点,仿佛人类的指纹。它们眼睛上有粉红色的腺体,若体温上升,体内会有较多血液流经这个腺体,从而降温。非洲企鹅的鸟喙则较汉波德企鹅的尖锐。它们明显的黑白色是一种伪装:白色是向水底下的掠食者向上看的伪装,而黑色则是向上空的掠食者各下看的伪装。 | ![]() |
麦哲伦企鹅 (麦氏环企鹅) Spheniscus magellanicus 麦哲伦企鹅是温带企鹅中最大一个种类,在企鹅家族中属于中等身材,一般身高约70厘米,体重约4公斤。它们的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频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可直接饮用海水, 通过体腺将海水的盐分排除体外。 | ![]() | |
汉波德企鹅(洪氏环企鹅、洪堡企鹅、秘鲁企鹅) Spheniscus humboldti 中型企鹅,成鸟体长约65~70厘米。鳍状肢长约17厘米,体重约4公斤。寿命20年。它的脸上有黑色的条纹。头部呈黑色,有一条白色宽频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下颌基部有一个肉粉红色条纹延伸至眼睛;背部、尾巴、脚和蹼均为黑色;有的背部带有白色斑点。有一道宽频环绕胸前如围着一条黑色的“围巾”。属易危物种,自然界数量在3,300~12,000 只之间。主要在秘鲁和智利沿岸繁殖。 | ![]() | |
加拉帕戈斯企鹅 (加拉巴戈企鹅、加岛环企鹅) Spheniscus mendiculus 是温带企鹅家族中最小的一种,直立时的高度仅仅为50厘米,鳍脚长约10厘米,体重2~2.5公斤。 背部呈黑色,腹部呈白色,并有一些黑色羽毛形成的斑点。一条白条从粉红色的眼睛处延伸到另外一侧,一条并不明显的灰黑色的条纹穿过胸部。细长的鳍脚底部有淡淡的黄色。鳍脚下的羽毛从白色的下巴处延伸下来。鳍脚下裸露的皮肤和眼睛周围的皮肤是粉红色的,还带些黑色斑点。 | ![]() |
生活习性
在地面上营巢。有些种类用石子筑巢,把石子堆砌戍截头圆锥形。另有些种类在地面挖坑,还有一些种类挖掘相当深的洞穴。所有场合下巢底都铺上草。一窝产卵1枚,间或为2枚。双亲都孵卵。受惊的雌乌有时也携带卵,把它塞入双足之间的特种皮肤囊内。
只在水中捕食。擅长游水和潜水,足和翅膀并用。吃鱼、甲壳动物,有时候也吃头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