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家有儿女(徐宪江着图书)

家有儿女(徐宪江着图书)

家有儿女(徐宪江着图书)

《家有儿女:严父兹母教子经》是2009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宪江。

有一种爱叫父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孩子在成长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

有一种爱叫母爱,它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是相伴孩子一生的盈盈笑语,是孩子将来飘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基本介绍

  • 书名:家有儿女
  • 作者:徐宪江
  • ISBN:9787802228856
  • 页数:250页
  • 定价:28.80元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5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家有儿女:严父兹母教子经》内容为:有一种爱叫父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孩子在成长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有一种爱叫母爱,它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是相伴孩子一生的盈盈笑语,是孩子将来飘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作品目录

  • 第一章:爸爸是山,妈妈是河
  • 第二章:好妈妈给孩子优雅,好爸爸给孩子自信
  • 第三章:威严的爸爸爱在细心.温柔的妈妈爱在知心
  • 第四章:爸爸管得少,妈妈管得巧
  • 第五章:妈妈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要多操心
  • 第六章:爸爸在培养孩子的性格上要多费心
  • 第七章:妈妈的掌声永远是孩子心灵的阳光
  • 第八章:爸爸要给孩子的行为立个规矩
  • 第九章:爸爸妈妈齐步走

作者简介

徐宪江,《每天学》大型电视互动学习栏目主讲人之一,着名图书策划人。

观看感悟

感悟一

亲职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亲职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亲职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国小、中学后,亲职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彆强调夫妻有别,“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角色扮演上是有区别的。在传统的亲职教育中,同样强调夫妻有别,严父慈母。然而,当今社会让这些区别变得难免有些模糊。
“今天有多少父亲是‘严’的,有多少母亲还‘慈’呢?”钱志亮教授向妈妈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没打过自己孩子的母亲能有多少呢?“今天,无论身为人父、人母,都应在孩子成长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所分工。我呼吁我们的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不要无为而治。”今天的社会,男人每天都在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沉重的社会压力会让他们不得不辛苦地在外劳作,但是事业的成功是一时,家庭的幸福是一世,尤其是孩子的成长,更是一辈子的事情。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两个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智慧的启迪,二是为人的引导。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间越长,父亲的后劲越足。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也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今天的女性和过去不一样,传统女性更多为家庭主妇,而今,除了要相夫教子外,女性还要到社会上工作,更沉重的负担也被加在了她们身上。母亲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也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一个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生活的习惯一定会向孩子的学习习惯迁移;母亲对孩子的另外一个影响则在于“情”的培养。

感悟二

除了父母的角色外,独生子女面临的其他家庭变化也同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差异。传统家庭人伦中,特彆强调兄弟有替,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而现在的孩子希望有“替”,却无人能“替”,孩子与同辈交往的缺失让他们很难理解什幺叫做友爱、宽容、仁慈。传统文化当中特彆强调长幼有序,出家门谁先谁后,可今天长幼已经没有序了,爷爷是孙子,孙子反成了爷爷。“社会的变迁使得我们当今亲职教育下的很多孩子被异化了,不少成为了有知识无智慧,有成绩无常识,有能力无信仰,有规範无道德,有欲望但不懂节制,有目标但缺失理想,有技能无灵魂,有学位没品位,有个性不懂合作,有心动却没有行动,有的是效率忽视的是公平等。”钱志亮提出,我们需要呼唤亲职教育的回归,尤其是父母在孩子成长当中理应扮演的那些角色。
每一个人心中都希望有一个港湾,那就是家庭。在一切都高度社会化的今天,家务活可以请人来帮忙做,但没办法请人过来做孩子的爸爸妈妈。亲职教育同样不能社会化,花钱僱人来教育我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跟亲职教育是两码事。
据专家表示,做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哪些方面呢?首要是健康,睡眠健康、营养保健、身体健康。睡眠有三大功效,恢复智力、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家长在关注孩子的睡眠方面,既包括睡觉时间的长度与巧度,还包括卧室的朝向,卧室中的辐射因素甚至床铺的温度、硬度、高度。除了睡眠及营养外,家长关注孩子健康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对于孩子的体育管理。
第二,身体的健康只是基础,孩子的精神领域同样关键。钱教授表示,给孩子做力所能及的教育投入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孩子精神领域的关注,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亲子交流。“今天我们能够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真的非常有限,我们一定要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通过语言、表情、动作、身体接触等各种途径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宝贝,你对爸爸、妈妈来说很重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是在管我,而是为了我好。”
家长同子女交流的话题也有很多。如果孩子取得了一些进步,家长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对他做些表扬,说这些话不用花费一分钱,却帮助孩子树立起了无比强大的自信心——有自信的孩子才懂得自尊,有自尊的孩子才懂得自强,而自强的孩子才有可能自立。如果孩子出现了失误或者最近表现不好,告诉孩子别灰心,努力加油,有爸爸妈妈帮助你,哪儿跌倒哪儿爬起,这样孩子就会有一个轻鬆健康的心态。
做家长关注孩子的第三方面就是关注孩子的安全。因为孩子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备,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的社会认知还不充分,情感和意志还不成熟,孩子的行为习惯尚在养成当中,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明确。家长应该时刻记得,孩子在18岁之前,自己是他的监护人,监护人就必须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由此可见,人出生在一个什幺样的家庭是谁也无法自己选择的,但是为人父母,却有责任儘量为子女创造一个适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宽鬆环境,力所能及地提供良好的亲职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既要关心他们成长,更要关心他们成人。要教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踏踏实实的做人,要不断地将传统美德和现实美德的良种撒向他们的心田,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有儿女(徐宪江着图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