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刘统勛

刘统勛

刘统勛

刘统勛(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清朝政治家。

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勛官至军机大臣,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着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基本介绍

  • 本名:刘统勛
  • 字号:字延清
    号尔钝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陕西羌州
  • 出生时间:1698年
  • 去世时间:1773年
  • 主要作品:《文正公诗集》
  • 主要成就: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 儿子:刘墉
  • 谥号:文正

人物生平

书香门第

刘统勛,字尔钝,号延清,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出生于陕西羌州。父亲刘棨是康熙朝进士,生刘统勛时担任羌州知州,后调任四川布政使。刘统勛的祖父刘必显也是进士出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统勛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

初入仕途

刘统勛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考取进士,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雍正时期,刘统勛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詹事等职务。
乾隆元年(1736年),皇帝将刘统勛提拔为内阁学士,跟随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乾隆二年(1737年),刘统勛升任刑部侍郎,留在浙江继续工作,翌年返还京城。乾隆四年(1737年),刘统勛因母亲病逝而辞官回家守孝。

直言敢谏

乾隆六年(1739年),刘统勛守孝期满,被朝廷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员言行。不久后刘统勛向皇帝上疏,参奏大学士张廷玉和尚书讷亲,称:“大学士张廷玉曆经三朝重用,名望很盛,但晚年实在应当谦谨些,外面对他的责备已经很多。有舆论说现在缙绅望族里,张、姚两姓占据一半,他们互相通婚,为官举荐时互相包庇。请皇上三年内不要提拔重用张廷玉。”又称:“尚书讷亲管辖吏部和户部,部中议论大事,讷亲说什幺别人必须执行,完全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请皇上给予他批评,让他反省改正错误。”
刘统勛当众斥贿刘统勛当众斥贿
两个奏章呈上后,乾隆答覆道:“朕认为张廷玉和讷亲如果不擅自作威作福,刘统勛必不敢上这样的奏章。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应当高兴,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不快或嫌怨,那就没有大臣的气度了。”随后乾隆将两人革职,并将刘统勛直言敢谏的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勛由此名闻朝野。

治水能臣

乾隆十一年(1746年),刘统勛出任漕运总督,开启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乾隆十三年(1748年),刘统勛与大学士高斌巡查山东赈灾情况,并勘察河道。当时运河涨水很快,刘统勛上疏请求通过濬聊城引河分流,将运河之水引出大海。并下令将德州哨马营和东平戴村两处堤坝的高度降低,秋天后又将沂州江枫口两处堤坝的高度提升,使得河水有所阻截,防止了溃坝和水灾。不久后刘统勛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任刑部尚书。
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和高邮车逻坝决口,刘统勛与尚书策楞前往视察,查出河道官员账目亏空、延误治河,据实上奏。河道总督高斌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被撤职,贪污钱款的官吏遭到严惩。同年九月,铜山小店汛河决口,刘统勛又查办出一批贪污渎职的官吏,上疏将不作为的官员李焞和张宾处死,并亲自驻守铜山监督塞河,直到十二月工程告结。
乾隆十九年(1754年),刘统勛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得到赏赐孔雀花翎。乾隆命他巡视巴里坤和哈密驻兵,负责筹办军营、官兵和马驼粮饷,刘统勛忠于职守。此后遇到睦尔撒纳(回部首领)出兵扰乱新疆伊犁,定西将军永常被迫退师巴里坤。因赞同永常退兵哈密,刘统勛直言上奏请求捨弃巴里坤改为退守哈密,置空城以避敌锋。皇帝看后责备刘统勛附和永常,是置军威于不顾,下令将刘统勛和永常革职押解回京。不久后敌军败,乾隆怒息,认为主要责任在将军永常,刘统勛虽然进谏不当,但比起缄默不言的人忠心可恕,决定从宽免罪,补授刑部尚书。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铜山县孙家集黄河漫溢,河务总督富勒赫因无能被撤职,刘统勛暂代其职,督促修筑堤坝事宜,至到冬天得以竣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天,河南祥符和杨桥等处黄河漫溢,水退后需要修筑堤坝,河道官吏却以修坝的乾草不够为託辞百般怠工。刘统勛知道当中肯定有问题,微服私访,发现有大小车数百辆满载乾草,捆好后却被搁置,旁边则有人哭泣。刘统勛上前询问,回答说官吏索贿不成、拒而不收。于是刘统勛将当事官吏捆起论罪,称要处斩,后因巡抚等人求情才免除一死,结果乾草一晚上就全收上来了,一个月后工程完毕。
此后,刘统勛还曾于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受命疏通运河水道,治水之功深得乾隆讚赏。

皇帝股肱

乾隆十七年(1752年),刘统勛进入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担任军机处行走,从此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下旨修纂《西域图志》,由刘统勛、傅恆、褚廷璋、何国宗等负责。刘统勛亲率测绘队历经艰难险阻踏遍天山以北地区,远涉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获取了大量实地测绘资料,乾隆二十六年书成。《西域图志》成为后来新疆地图的蓝本。
刘统勛晚年画像刘统勛晚年画像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5月,云南巡抚郭一裕怂恿总督恆文购买金铜製作禁物,刘统勛受命前往调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2月,西安将军都赉剋扣军饷,刘统勛再受皇帝钦命查案,又会审山西归化将军保德侵吞公款案,皆如实向皇帝奏明,深得乾隆的信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刘统勛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年)任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刘统勛七十大寿,乾隆皇帝亲笔御赐“赞元介景”四字匾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操劳猝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勛赴紫禁城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内忽然倾斜,抬轿人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勛双目紧闭。乾隆听说后赶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携药赶往救治,但刘统勛已经故去。乾隆皇帝亲往弔唁,到刘统勛家门口时发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为之感动。回宫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刘统勛不愧是真宰相”,还亲自作輓联和怀旧诗,将刘统勛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第二年,刘统勛归葬家乡山东诸城白家庄祖坟,沿途二十里以内文武官员均至柩前弔祭。

主要成就

自古以来漕运和治水都是国家大事。刘统勛自乾隆元年(1736年)随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受命勘察疏通运河,前后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长达三十余年。期间始终秉公办事,惩治贪官污吏,为国家挽回损失。同时兴利除弊,按期完成堤坝运河的修筑维护,为帝国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可谓治世能臣。

家族成员

祖父

刘必显:清顺治朝进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父亲

刘棨:清康熙朝进士,历任陕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职。

子孙

长子刘墉:刘统勛长子,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太原知府、江宁知府、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嘉庆九年病逝,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
次子刘堪:刘统勛次子。
孙刘镮之:刘堪之子,乾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户部尚书、顺天府尹、吏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道光元年病逝,谥号文恭。

人物评价

乾隆帝:①从来举大事,要欲众志定。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阿逆之初叛,众论已纷竞。统勛督陕甘,储需任所胜。欲弃巴里坤,是殆乱军令。治罪易廷桂,并令随军进。五年大功成,释罪重从政。赏罚寓经权顺应自取听。十余年黄阁,总兼部务仍叶。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②如统勛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③朕失一股肱。
萧一山:统勛自十四年长工部,二十四年拜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屡出勘河工事宜,皆能筹划周详,革除积弊。当出视杨桥漫工也,属吏以刍茭不给为辞,月余尚无端绪。统勛微行河乾,见大小车载刍茭凡数百辆,皆弛装困卧,有泣者。询之,云奉示运楷料赴工,县丞某索贿乃收,贫不能具,遂弛置,欲归不能也。统勛回邸,令巡抚缚县丞至,数其罪,将斩之。巡抚力请,乃杖而荷校以徇。薪刍数百车,一夕收立尽,欢声如雷;逾月工遂竟。其在政府也,强直清节,遇事敢谏,料事识人,能洞鑒其将来。故服官五十余年,居相位十余年,朝廷依赖之如肱股。
《清史稿》: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世宗旧臣, 统勛罢而复入,尤以决疑定计见契于高宗,许为有古大臣风,亮哉!
刘统勛书御製诗刘统勛书御製诗
《中国名人志》:刘统勛为官近五十载,清正廉洁,秉公无私。一生多次奉命审理官员贪渎案件,所拟判决多得皇帝嘉许。据《清史稿》本传记载,刘统勛每次出巡查案,凡属贪官一经查明都严惩不贷。从弹劾三朝元老张廷玉徇私枉法、擅作威福,到按律查办西安将军都贲、归化将军保德、江西巡抚阿思哈等,无不显示出刘统勛为官刚正、清风独标的秉性,也因此被乾隆称讚为“真宰相”。刘统勛逝世后,得到乾隆皇帝御赐“文正”谥号,这是文臣身后可以得到的最高谥号。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荣誉。

个人作品

《文正公诗集》

后世纪念

刘统勛府邸位于今礼士胡同西口,旧时称为驴市胡同,后来其子刘墉继承父亲府邸,发展成今日礼士胡同刘墉故居的雏形。据清朝末年震钧所着《天咫偶闻》记述:“刘文清公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即刘家府邸位于礼士胡同西边最头处,占地面积比较大,南北院落均是。而根据清朝礼亲王昭槤所着《啸亭杂录》记述,清朝原规定内城为八旗辖区,汉官住在外城,但皇帝会特批一些受宠信的官员在内城居住,并赏赐宅院,称为“赐第”。刘统勛的住宅就是典型的“赐第”。
礼士胡同129号院礼士胡同129号院

影视形象

1987年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Ⅱ》:潘有声饰演刘统勛;
2004年电视剧《大清官》:高明饰演刘统勛;
王庆祥饰演刘统勛王庆祥饰演刘统勛
2006年电视剧《天下粮仓》:王庆祥饰演刘统勛;
2006年电视剧《人小鬼大刘罗锅》:苏廷石饰演刘统勛。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