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溶解度

溶解度

溶解度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溶解度
  • 外文名:solubility
  • 适用範围:化学
  •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溶剂种类 

基本内容

1.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g)”。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溶液就饱和了,氢氧化钙在20°C的溶解度就是0.165克,也可以写成0.165克/100克水。又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要溶解36克食盐或者溶解203.9克蔗糖才能饱和,食盐和蔗糖在20°C的溶解度就分别是36克和203.9克,也可以写成36克/100克水和203.9克/100克水。
溶解度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準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3.特别注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例如,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溶剂,甲醇和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互溶。大多数硷金属盐类都可以溶于水;苯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係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Na2SO4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仪溶解度仪
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基本不受压力的影响,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物质的溶解度对于化学和化学工业都很重要,在固体物质的重结晶和分级结晶、化学物质的製备和分离、混合气体的分离等工艺中都要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别。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或称溶解平衡)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来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常用符号S表示。溶解度的单位用g/100gH2O表示。例如20℃,在100g水里最多溶解36gNaCl,则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100gH2O,可表示为S(NaCl)=36g/100gH2O。实际上溶解度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比值,按法定计量单位,可用质量分数表示。例如在20℃,S(NaCl)=0.36。溶解度也可以用饱和溶液的浓度表示。例如,氯化钾在20℃的溶解度是4.627mol/1000gH2O(此浓度为质量摩尔浓度),即表示20℃在10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627mol的氯化钾。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用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表示。例如在25℃,氢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5μmol/L,即表示1L氢氧化铁饱和溶液里含0.45μmol氢氧化铁。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如氯化铵、硝酸钾。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Na2SO4·10H2O)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达到一定温度(32.4℃)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时Na2SO4·10H2O脱水成Na2SO4)。含有结晶水的氢氧化钙[Ca(OH)2·2H2O]和醋酸钙[Ca(CH3COO)2·2H2O]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为温度。

不同状态情况

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气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着增大。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实例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

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高低变化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高低变化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C)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溶解平衡

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量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意味着溶剂为水,比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认为是具有同样的意思。溶解度并不是一个恆定的值。一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温度、溶解过程中所伴随的熵的变化以及其他物质的存在及多少,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因此,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好能够表述成:“在某温度,某气压下,某物质在某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无指明,则温度及气压通常指的是标準状况(STP)。
溶解形成溶洞溶解形成溶洞
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澱平衡关係,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澱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係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我们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常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克数表示。例如在20℃和常压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1.5克/100克水,或简称31.5克。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常用每毫升溶剂中所溶解的气体毫升数表示。例如在20℃和常压下,氨的溶解度是700毫升/1毫升水。物质的溶解度除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力等条件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的则减小。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变化原理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着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範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3×105Pa,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L;同样在20℃,在2×1.013×105Pa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2=0.03638L。
气体的溶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或称该气体的分压,不包括水蒸气的压强)是1.013×105Pa时,溶解于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的气体的体积(并需换算成在0℃时的体积数),即这种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另一种气体的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该气体在100g水里, 气体的总压强为1.013×105Pa(气体的分压加上当时水蒸气的压强)所溶解的克数。
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喝汽水后会打嗝,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套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1.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套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範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製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製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氯化钠氯化钠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常见气体溶解度
氨气>氯化氢>二氧化硫 >硫化氢 >氯气 >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极易溶解于水) (易溶解于水) (能溶解于水) (难) (极难)

特徵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溶解曲线溶解曲线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用溶解性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定性的,粗略的。

套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4)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5) 能够判断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
(6)判断在一定温度下把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形成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7)根据物质在20摄氏度的溶解度来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8)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质量分数类型

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溶解度溶解度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要配製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液稀释和配製问题的计算;
(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例 10克氯化钠溶解于90克水中,则在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100=10%

溶液的稀释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总量不变进行运算,无论是用水,或是用稀溶液来稀释浓溶液,都可计算。
(1)用水稀释浓溶液
设稀释前的浓溶液的质量为m,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时加入水的质量为n,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则可得m×a%=(m+n)×b%
(2)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
设浓溶液的质量为A,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溶液的质量为B,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液混合后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则可得 A×a%+B×b%=(A+B)×c% (1)
或 A/B=(c%-b%)/(a%-c%) (2)

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固体溶解度之一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固体溶解度之二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固体溶质的量称为该固体物质在指定温度下的溶解度。通常以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来表示某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如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5.8g氯化钠,即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100g水。
硝酸钾硝酸钾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本性有关,通常溶质的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相似时较易溶解,即所谓相似相溶原理,它可解释部分事实。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不同的物质影响不同,可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係作出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找出在任何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也可利用溶解度曲线提纯、分离某些物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压力影响较小。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溶解度(20℃)
易溶 大于等于10g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 大于等于0.01g小于1g
难溶(不溶) 小于0.01g
锕、氨、铵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锕(III)
Ac(OH)3
0.0022
NH3
88.5
70
56
44.5
34
2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铵
NH4N3
16
25.3
37.1
苯甲酸铵
NH4C7H5O2
20
碳酸氢铵
NH4HCO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铵
NH4Br
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铵
(NH4)2CO3
100
氯酸铵
NH4ClO3
28.7
氯化铵
NH4Cl
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
(NH4)2PtCl6
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
(NH4)2CrO4
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
(NH4)2Cr2O7
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
NH4H2AsO4
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
(NH4)2SiF6
18.6
甲酸铵
NH4HCO2
102
143
204
311
533
磷酸一氢铵
(NH4)2HPO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
硫酸氢铵
NH4HSO4
100
酒石酸氢铵
NH4HC4H4O6
1.88
2.7
碘酸铵
NH4IO3
2.6
碘化铵
NH4I
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
NH4NO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高碘酸铵
(NH4)5IO6
2.7
草酸铵
(NH4)2C2O4
2.2
3.21
4.45
6.09
8.18
14
22.4
27.9
34.7
高氯酸铵
NH4ClO4
12
16.4
21.7
37.7
34.6
49.9
68.9
高锰酸铵
NH4MnO4
7.9
磷酸铵
(NH4)3PO4
26.1
硒酸铵
(NH4)2SeO4
96
105
115
126
143
192
硫酸铵
(NH4)2SO4
70.6
73
75.4
78
81
88
95
103
亚硫酸铵
(NH4)2SO3
47.9
54
60.8
68.8
78.4
104
144
150
153
酒石酸铵
(NH4)2C4H4O6
45
55
63
70.5
76.5
86.9
硫氰酸铵
NH4SCN
120
144
170
208
234
346
硫代硫酸铵
(NH4)2S2O3
2.15
钒酸铵
NH4VO3
0.48
0.84
1.32
2.42
钯、钡、铋、铂、钸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钯(II)
Pd(OH)2
4.106×10
氢氧化钯(IV)
Pd(OH)4
5.247×10
乙酸钡
Ba(C2H3O2)2
58.8
62
72
75
78.5
75
74
74.8
砷酸钡
Ba3(AsO4)2
2.586×10
叠氮化钡
Ba(N3)2
12.5
16.1
17.4
溴酸钡
Ba(BrO3)2
0.29
0.44
0.65
0.95
1.31
2.27
3.52
0.95
1.31
溴化钡
BaBr2
98
101
104
109
114
123
135
149
碳酸钡
BaCO3
1.409×10
氯酸钡
Ba(ClO3)2
20.3
26.9
33.9
41.6
49.7
66.7
84.8
105
氯化钡
BaCl2
31.2
33.5
35.8
38.1
40.8
46.2
52.5
55.8
59.4
氯酸钡
Ba(ClO2)2
43.9
44.6
45.4
47.9
53.8
66.6
80.8
铬酸钡
BaCrO4
2.775×10
氰化钡
Ba(CN)2
80
亚铁氰化钡
Ba2Fe(CN)6
9.732×10
氟化钡
BaF2
0.159
0.16
0.162
氟硅酸钡
BaSiF6
2.8×10
甲酸钡
Ba(HCO2)2
26.2
28
31.9
34
38.6
44.2
47.6
51.3
磷酸氢钡
BaHPO4
1.3×10
亚磷酸氢钡
BaHPO3
0.687
氢氧化钡
Ba(OH)2·8H2O
1.67
2.48
3.89
5.59
8.22
20.9
101
碘酸钡
Ba(IO3)2
3.5×10
4.6×10
5.7×10
碘化钡
BaI2
182
201
223
250
264
291
301
钼酸钡
BaMoO4
6×10
硝酸钡
Ba(NO3)2
4.95
6.67
9.02
11.5
14.1
20.4
27.2
34.4
亚硝酸钡
Ba(NO2)2
50.3
60
72.8
102
151
222
261
325
草酸钡
BaC2O4·2H2O
3×10
氧化钡
BaO
3.8
高氯酸钡
Ba(ClO4)2
239
336
416
495
575
653
高锰酸钡
Ba(MnO4)2
1.5×10
焦磷酸钡
Ba2P2O7
9×10
硒酸钡
BaSeO4
5×10
硫酸钡
BaSO4
2.448×10
硫化钡
BaS
2.88
4.89
7.86
10.4
14.9
27.7
49.9
67.3
60.3
砷酸铋
BiAsO4
7.298×10
氢氧化铋
Bi(OH)3
2.868×10
碘化铋
BiI3
7.761×10
磷酸铋
BiPO4
1.096×10
硫化铋
Bi2S3
1.561×10
氢氧化铂(II)
Pt(OH)2
3.109×10
溴化铂(IV)
PtBr4
1.352×10
氟化钸(III)
PuF3
3.144×10
氟化钸(IV)
PuF4
3.622×10
碘酸钸(IV)
Pu(IO3)4
7.998×10
氮、镝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一氧化氮
NO
5.6×10
一氧化二氮
N2O
0.112
铬酸镝(III)
Dy2(CrO4)3·10H2O
0.663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铒(III)
Er(OH)3
1.363×10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五氧化二钒
V2O5
0.8
釓、钙、锆、镉、铬、汞、钴、硅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釓(III)
Gd(C2H3O2)
·4H2O
11.6
碳酸氢釓(III)
Gd(HCO3)3
5.61
溴酸釓(III)
Gd(BrO3)3
·9H2O
50.2
70.1
95.6
126
166
氢氧化釓(III)
Gd(OH)3
1.882×10
硫酸釓(III)
Gd2(SO4)3
3.98
3.3
2.6
2.32
氯化钙
CaCl2
59.5
64.7
74.5
100
128
137
147
154
159
乙酸钙
Ca(C2H3O2)2
·2H2O
37.4
36
34.7
33.8
33.2
32.7
33.5
31.1
29.7
砷酸钙
Ca3(AsO4)2
3.629×10
叠氮化钙
Ca(N3)2
45
苯甲酸钙
Ca(C7H5O2)2
·3H2O
2.32
2.45
2.72
3.02
3.42
4.71
6.87
8.55
8.7
碳酸氢钙
Ca(HCO3)2
16.1
16.6
17.1
17.5
17.9
18.4
溴酸钙
Ca(BrO3)2
230
溴化钙
CaBr2
125
132
143
213
278
295
312
霰石
CaCO3-霰石
7.753×10
方解石
CaCO3-方解石
6.170×10
氯酸钙
Ca(ClO3)2
209
铬酸钙
CaCrO4
4.5
2.25
1.83
1.49
0.83
磷酸二氢钙
Ca(H2PO4)2
1.8
氟化钙
CaF2
8.575×10
氟硅酸钙
CaSiF6
0.518
甲酸钙
Ca(HCO2)2
16.1
16.6
17.1
17.5
17.9
18.4
磷酸氢钙
CaHPO4
4.303×10
氢氧化钙
Ca(OH)2
0.189
0.182
0.173
0.16
0.141
0.121
8.6×10
7.6×10
碘酸钙
Ca(IO3)2
9×10
0.24
0.38
0.52
0.65
0.66
0.67
碘化钙
CaI2
64.6
66
67.6
70.8
74
78
81
钼酸钙
CaMoO4
4.099×10
硝酸钙
Ca(NO3)2
·4H2O
102
115
129
152
191
358
363
亚硝酸钙
Ca(NO2)2
·4H2O
63.9
84.5
104
134
151
166
178
草酸钙
CaC2O4
6.7×10
高氯酸钙
Ca(ClO4)2
188
高锰酸钙
Ca(MnO4)2
338
磷酸钙
Ca3(PO4)2
2×10
硒酸钙
CaSeO4·2H2O
9.73
9.77
9.22
8.79
7.14
硫酸钙
CaSO4·2H2O
0.223
0.244
0.255
0.264
0.265
0.244
0.234
0.205
钨酸钙
CaWO4
2.387×10-3
氟化锆
ZrF4
1.32
硫酸锆
Zr(SO4)2·4H2O
52.5
砷酸镉
Cd3(AsO4)2
7.091×10-6
苯甲酸镉
Cd(C7H5O2)2
2.81
溴酸镉
Cd(BrO3)2
125
溴化镉
CdBr2
56.3
75.4
98.8
129
152
153
156
160
碳酸镉
CdCO3
3.932×10
氯酸镉
Cd(ClO3)2
299
308
322
348
376
455
氯化镉
CdCl2
100
135
135
135
135
136
140
147
氰化镉
Cd(CN)2
2.2×10
亚铁氰化镉
Cd2Fe(CN)6
8.736×10
氟化镉
CdF2
4
甲酸镉
Cd(HCO2)2
8.3
11.1
14.4
18.6
25.3
59.5
80.5
85.2
94.6
氢氧化镉
Cd(OH)2
2.697×10
碘酸镉
Cd(IO3)2
9.7×10
碘化镉
CdI2
78.7
84.7
87.9
92.1
100
111
125
硝酸镉
Cd(NO3)2
122
136
150
194
310
713
草酸镉
CdC2O4.3H2O
6.046×10
高氯酸镉
Cd(ClO4)2
180
188
195
203
221
243
272
磷酸镉
Cd3(PO4)2
6.235×10
硒酸镉
CdSeO4
72.5
68.4
64
58.9
55
44.2
32.5
27.2
22
硫酸镉
CdSO4
75.4
76
76.6
78.5
81.8
66.7
63.1
60.8
硫化镉
CdS
1.292×10
钨酸镉
CdWO4
4.642×10
硝酸铬
Cr(NO3)3
108
124
130
152
高氯酸铬
Cr(ClO4)3
104
123
130
硫酸铬
Cr2(SO4)3
·18H2O
220
叠氮化亚汞
Hg2(N3)2
2.727×10
溴化亚汞
Hg2Br2
1.352×10
碳酸亚汞
Hg2CO3
4.351×10
氯化亚汞
Hg2Cl2
3.246×10
铬酸亚汞
Hg2CrO4
2.313×10
氰化亚汞
Hg2(CN)2
2.266×10
高氯酸亚汞
Hg2(ClO4)2)
282
325
407
455
499
541
580
硫酸亚汞
Hg2SO4
4.277×10
乙酸汞
Hg(C2H3O2)2
25
苯甲酸汞
Hg(C7H5O2)2
·H2O
1.1
溴酸汞
Hg(BrO3)2
·2H2O
0.08
溴化汞
HgBr2
0.3
0.4
0.56
0.66
0.91
1.68
2.77
4.9
氯酸汞
Hg(ClO3)2
25
氯化汞
HgCl2
3.63
4.82
6.57
8.34
10.2
16.3
30
61.3
氰化汞
Hg(CN)2
9.3
碘酸汞
Hg(IO3)2
2.372×10
碘化汞
HgI2
6×10
草酸汞
HgC2O4
1.1×10
硫化汞
HgS
2.943×10
硫氰酸汞
Hg(SCN)2
6.3×10
溴酸钴
Co(BrO3)2
·6H2O
45.5
溴化钴
CoBr2
91.9
112
128
163
227
241
257
氯酸钴
Co(ClO3)2
135
162
180
195
214
316
氯化钴
CoCl2
43.5
47.7
52.9
59.7
69.5
93.8
97.6
101
106
氟化钴
CoF2
1.36
氟硅酸钴
CoSiF6
·6H2O
118
碘酸钴
Co(IO3)2
·2H2O
1.02
0.9
0.88
0.82
0.73
0.7
碘化钴
CoI2
203
硝酸钴
Co(NO3)2
84
89.6
97.4
111
125
174
204
300
亚硝酸钴
Co(NO2)2
7.6×10
0.24
0.4
0.61
0.85
高氯酸钴
Co(ClO4)2
104
硫酸钴
CoSO4
25.5
30.5
36.1
42
48.8
55
53.8
45.3
38.9
二氧化硅
SiO2
0
铪、氦、鈥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铪(III)
Hf(OH)3
4.50305×10
氢氧化铪(IV)
Hf(OH)4
4.503×10
He
0.6
氢氧化鈥(III)
Ho(OH)3
2.519×10
硫酸鈥(III)
Ho2(SO4)3·8H2O
8.18
6.1
4.52
镓、钾、金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镓
Ga(OH)3
8.616×10
草酸镓
Ga2(C2O4)3·42O
0.4
硒酸镓
Ga2(SeO4)3·16H2O
18.1
乙酸钾
KC2H3O2
216
233
256
283
324
350
381
398
砷酸钾
K3AsO4
19
叠氮化钾
KN3
41.4
46.2
50.8
55.8
61
106
苯甲酸钾
KC7H5O2
65.8
70.7
76.7
82.1
溴酸钾
KBrO3
3.09
4.72
6.91
9.64
13.1
22.7
34.1
49.9
溴化钾
KBr
53.6
59.5
65.3
70.7
75.4
85.5
94.9
99.2
104
溴铂酸钾
K2PtBr6
1.89
碳酸钾
K2CO3
105
109
111
114
117
127
140
148
156
氯酸钾
KClO3
3.3
5.2
7.3
10.1
13.9
23.8
37.5
46
56.3
氯化钾
KCl
28
31.2
34.2
37.2
40.1
45.8
48.8
51.3
53.9
56.3
铬酸钾
K2CrO4
56.3
60
63.7
66.7
67.8
70.1
74.5
氰化钾
KCN
50
重铬酸钾
K2Cr2O7
4.7
7
12.3
18.1
26.3
45.6
73
砷酸二氢钾
KH2AsO4
19
磷酸二氢钾
KH2PO4
14.8
18.3
22.6
28
35.5
50.2
70.4
83.5
铁氰化钾
K3Fe(CN)6
30.2
38
46
53
59.3
70
91
亚铁氰化钾
K4Fe(CN)6
14.3
21.1
28.2
35.1
41.4
54.8
66.9
71.5
74.2
氟化钾
KF
44.7
53.5
94.9
108
138
142
150
甲酸钾
KHCO2
313
337
361
398
471
580
658
碳酸氢钾
KHCO3
22.5
27.4
33.7
39.9
47.5
65.6
磷酸一氢钾
K2HPO4
150
硫酸氢钾
KHSO4
36.2
48.6
54.3
61
76.4
96.1
122
氢氧化钾
KOH
95.7
103
112
126
134
154
178
碘酸钾
KIO3
4.6
6.27
8.08
10.3
12.6
18.3
24.8
32.3
碘化钾
KI
128
136
144
153
162
168
176
192
198
206
硝酸钾
KNO3
13.9
21.9
31.6
45.3
61.3
85.5
106
138
167
203
245
亚硝酸钾
KNO2
279
292
306
320
329
348
376
390
410
草酸钾
K2C2O4
25.5
31.9
36.4
39.9
43.8
53.2
63.6
69.2
75.3
高氯酸钾
KClO4
0.76
1.06
1.68
2.56
3.73
7.3
13.4
17.7
22.3
高碘酸钾
KIO4
0.17
0.28
0.42
0.65
1
2.1
4.4
5.9
高锰酸钾
KMnO4
2.83
4.31
6.34
9.03
12.6
22.1
过二硫酸钾
K2S2O8
4.7
磷酸钾
K3PO4
81.5
92.3
108
133
硒酸钾
K2SeO4
107
109
111
113
115
119
121
122
硫酸钾
K2SO4
7.4
9.3
11.1
13
14.8
18.2
21.4
22.9
24.1
四苯硼钾
KBC24H20
1.8×10
硫氰酸钾
KSCN
177
198
224
255
289
372
492
571
675
硫代硫酸钾
K2S2O3
96
155
175
205
238
293
312
钨酸钾
K2WO4
51.5
三氯化金
AuCl3
68
三碘化金
AuI3
1.295×10
草酸金(V)
Au2(C2O4)5
0.258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草酸钪
Sc2(C2O4)3·6H2O
6×10
硫酸钪
Sc2(SO4)3·5H2O
54.6
镧、锂、硫、鑥、铝
物质化学式0°C10°C20°C30°C40°C50°C60°C70°C80°C90°C100°C
乙酸镧
La(C2H3O2)3·H2O
16.9
溴酸镧
La(BrO3)3
98
120
149
200
碘酸镧
La(IO3)3
4.575×10
钼酸镧
La2(MoO4)3
2.473×10
硝酸镧
La(NO3)3
100
136
168
247
硒酸镧
La2(SeO4)3
50.5
45
45
45
45
18.5
5.4
2.2
硫酸镧
La2(SO4)3
3
2.72
2.33
1.9
1.67
1.26
0.91
0.79
0.68
钨酸镧
La2(WO4)3·3H2O
6.06
乙酸锂
LiC2H3O2
31.2
35.1
40.8
50.6
68.6
叠氮化锂
LiN3
61.3
64.2
67.2
71.2
75.4
86.6
100
苯甲酸锂
LiC7H5O2
38.9
41.6
44.7
53.8
溴酸锂
LiBrO3
154
166
179
198
221
269
308
329
355
溴化锂
LiBr
143
147
160
183
211
223
245
266
碳酸锂
Li2CO3
1.54
1.43
1.33
1.26
1.17
1.08
1.01
0.85
0.72
氯酸锂
LiClO3
241
283
372
488
604
777
氯化锂
LiCl
69.2
74.5
83.5
86.2
89.8
98.4
112
121
128
铬酸锂
Li2CrO4.2H2O
142
重铬酸锂
Li2Cr2O7.2H2O
151
磷酸二氢锂
LiH2PO4
126
氟化锂
LiF
0.16
氟硅酸锂
Li2SiF6.2H2O
73
甲酸锂
LiHCO2
32.3
35.7
39.3
44.1
49.5
64.7
92.7
116
138
亚磷酸氢锂
Li2HPO3
4.43
9.97
7.61
7.11
6.03
氢氧化锂
LiOH
12.7
12.7
12.8
12.9
13.0
13.3
13.8
15.3
17.5
碘化锂
LiI
151
157
165
171
179
202
435
440
481
钼酸锂
Li2MoO4
82.6
79.5
79.5
78
73.9
硝酸锂
LiNO3
53.4
60.8
70.1
138
152
175
亚硝酸锂
LiNO2
70.9
82.5
96.8
114
133
177
233
272
324
草酸锂
Li2C2O4
8
高氯酸锂
LiClO4
42.7
49
56.1
63.6
72.3
92.3
128
151
高锰酸锂
LiMnO4
71.4
磷酸锂
Li3PO4
3.821×10
硒化锂
Li2Se
57.7
亚硒酸锂
Li2SeO3
25
23.3
21.5
19.6
17.9
14.7
11.9
11.1
9.9
硫酸锂
Li2SO4
36.1
35.5
34.8
34.2
33.7
32.6
31.4
30.9
酒石酸锂
Li2C4H4O6
42
31.8
27.1
26.6
27.2
29.5
硫氰酸锂
LiSCN
114
131
153
钒酸锂
LiVO3
2.5
4.82
6.28
4.38
2.67
二氧化硫
SO2
9.4
氢氧化鑥(III)
Lu(OH)3
1.164×10
硫酸鑥(III)
Lu2(SO4)3·8H2O
57.9
氯化铝
AlCl3
43.9
44.9
45.8
46.6
47.3
48.1
48.6
49
氟化铝
AlF3
0.56
0.56
0.67
0.78
0.91
1.1
1.32
1.72
硝酸铝
Al(NO3)3
60
66.7
73.9
81.8
88.7
106
132
153
160
高氯酸铝
Al(ClO4)3
122
128
133
硫酸铝
Al2(SO4)3
31.2
33.5
36.4
40.4
45.8
59.2
73
80.8
89
氢氧化铝
Al(OH)3
0.0001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