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桑河山:雄关漫道
《沧桑河山:雄关漫道》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着名关隘,以及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从而在更深程度上挖掘关隘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沧桑河山:雄关漫道》内容包括:“关”的释义与关隘地理、历代军事地理形势与关隘格局的演变、雄关意象与雄关诗歌等。
基本介绍
- 书名:沧桑河山:雄关漫道
-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 页数:291页
- 开本:32
- 定价:19.00
- 作者:安介生 葛剑雄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44522776, 9787544522779
- 品牌:长春出版社
内容简介
《沧桑河山:雄关漫道》由长春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序言
引言
上篇释读雄关
“关”的释义与关隘地理
历代军事地理形势与关隘格局的演变
雄关意象与雄关诗歌
下篇雄关故事
崤函古关护秦汉——函谷关
人间路止潼关险——潼关
漫漫丝路雄关峙——玉门关、阳关
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
沖霄双剑锁巴蜀——剑门关
万里金汤固九边——居庸关
锁钥九边划天堑——嘉峪关
峰涌浪阻一线天——山海关
雄关扼锁震南天——梅关
三晋门户屏京畿——娘子关
引言
上篇释读雄关
“关”的释义与关隘地理
历代军事地理形势与关隘格局的演变
雄关意象与雄关诗歌
下篇雄关故事
崤函古关护秦汉——函谷关
人间路止潼关险——潼关
漫漫丝路雄关峙——玉门关、阳关
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
沖霄双剑锁巴蜀——剑门关
万里金汤固九边——居庸关
锁钥九边划天堑——嘉峪关
峰涌浪阻一线天——山海关
雄关扼锁震南天——梅关
三晋门户屏京畿——娘子关
序言
《沧桑河山》丛书于2007年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现在经过作者的修订,即将再版了。作为主编,我自然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了作者们的努力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产生了预期的社会影响。这当然是全体作者和编者辛劳的结果,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套书所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大家所需要的,又是很容易接受的。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我,为什幺古代一些关会起那幺大的作用呢?难道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这样的问题,我不止一次被问过,特别是在现场。我到过中国大部分名关,还到过今天已在境外而在中国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关隘,每次都会被同行者问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多数人到了现场都有些失望,甚至是大失所望——与他们读过的史书中的描述,与他们吟诵过的名句名篇,与他们想像中的雄关险隘差距太大了。记得2007年深秋,我们“重走玄奘路”的车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行,在进入阿富汗的前一天途经铁门关。当我们停车摄影时,我甚至找不到一个稍显险要的地点,但见公路通过一个并不狭窄的山口,两边虽有逶迤的山岭,但并不陡峭,更谈不上巍峨。在公路两旁转了一圈,我甚至想像不出当初的关隘和城墙是建在哪里的。
如果我们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加以观察和分析,这样的疑惑大多能迎刃而解。
在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观早已今非昔比。例如,由于河流改道或水源枯竭,原来的河道已起不到阻碍或防卫作用;因水土流失,沟壑发育,险峻的土峡深沟已成宽谷;原始植被消失后,山川一览无遗,已无藏身之地。
而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变迁更大,由于今天的人类所具备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前人的想像,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复原出当初的人文景观,站在当时人的立场,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例如,用工业化后和热兵器时代的尺度去衡量古代的关隘等军事设施,似乎都不堪一击;当公路甚至高等级公路取代以往迂迴曲折的道路,千年雄关早已被从顶越了。有的关城虽然不高,但要在一片戈壁荒漠上找到或製造一架梯子绝无可能,而如果要从数百里外运来,又谈何容易。长途用兵最难的还是粮食保障,一座关隘只要能阻滞敌军,即使他们毫髮无伤,也会因为粮食耗尽而束手待毙,最终只能铩羽而归。
其实,我们今天能考察、观赏到的其他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淼五湖、茫茫大漠,还是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剎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地理背景,不仅能了解历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识,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希望提供给各位的,也是本套丛书再版的目的。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我,为什幺古代一些关会起那幺大的作用呢?难道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这样的问题,我不止一次被问过,特别是在现场。我到过中国大部分名关,还到过今天已在境外而在中国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关隘,每次都会被同行者问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多数人到了现场都有些失望,甚至是大失所望——与他们读过的史书中的描述,与他们吟诵过的名句名篇,与他们想像中的雄关险隘差距太大了。记得2007年深秋,我们“重走玄奘路”的车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行,在进入阿富汗的前一天途经铁门关。当我们停车摄影时,我甚至找不到一个稍显险要的地点,但见公路通过一个并不狭窄的山口,两边虽有逶迤的山岭,但并不陡峭,更谈不上巍峨。在公路两旁转了一圈,我甚至想像不出当初的关隘和城墙是建在哪里的。
如果我们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加以观察和分析,这样的疑惑大多能迎刃而解。
在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观早已今非昔比。例如,由于河流改道或水源枯竭,原来的河道已起不到阻碍或防卫作用;因水土流失,沟壑发育,险峻的土峡深沟已成宽谷;原始植被消失后,山川一览无遗,已无藏身之地。
而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变迁更大,由于今天的人类所具备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前人的想像,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复原出当初的人文景观,站在当时人的立场,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例如,用工业化后和热兵器时代的尺度去衡量古代的关隘等军事设施,似乎都不堪一击;当公路甚至高等级公路取代以往迂迴曲折的道路,千年雄关早已被从顶越了。有的关城虽然不高,但要在一片戈壁荒漠上找到或製造一架梯子绝无可能,而如果要从数百里外运来,又谈何容易。长途用兵最难的还是粮食保障,一座关隘只要能阻滞敌军,即使他们毫髮无伤,也会因为粮食耗尽而束手待毙,最终只能铩羽而归。
其实,我们今天能考察、观赏到的其他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淼五湖、茫茫大漠,还是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剎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地理背景,不仅能了解历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识,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希望提供给各位的,也是本套丛书再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