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县北白塔惨案遗址
“北白楼惨案”发生于1940年。当时八路军在北白楼村开展抗日游击,在村北击毙日军三人。八路军撤离后,日军捲土重来,伺机报复村民,多次威逼利诱无果后于6月24日杀害了26位北白塔村村民,造成30多位村民重伤。当地村民为纪念26位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前辈,建立了“北白塔惨案遗址”纪念碑以寄託对先烈哀思。现在已成为沧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位先烈英魂接受来自后人的瞻仰与祭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沧县北白塔惨案遗址
- 别名:北白楼惨案遗址
- 荣誉:国防教育基地
位置
北白塔,是一个村庄,隶属于沧县大官厅乡。
历史
1940年,日寇在这里製造了一起屠杀民众的惨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沿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分头南侵,9月底,沧县(当时没有沧州建制,沧县县城即今沧州)沦陷。国民党政府官员或逃或藏,国民党政权瓦解。日寇培植伪政府,实行殖民统治。他们收编土匪汉奸,组建伪军(皇协军),在沧县县城(今沧州市)及兴济、东关、杜林、捷地、三呼庄等村镇修炮楼、建据点,“强化治安”,镇压人民。
我党、八路军撄敌锋而上,到敌后发动民众,武装抗日。八路军115师、120师各派部分正规部队开进冀鲁边区和冀中地区敌后抗日。沧县一带我党组织配合大局,走向地上,组织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7月我党在沧县运河以东建立沧县抗日民主政府。此后又在运河以西与献县、河间交界之处,建立了建国县(以抗战英雄焦建国/河北饶阳人,原名焦守健烈士英名命名)抗日民主政府。北白塔村当时属建国县(该县解放后撤销)。
北白塔村东、村北沟渠横亘,村西芦苇成荡,地形利于隐蔽,适于伏击。1940年初,八路军冀中二十三团及县区干部经常来北白塔村活动。在该村建立农会、妇救会及农民自卫队等抗日组织。他们挖地道、破坏敌伪通讯和交通,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敌斗争。
1940年5月22日,建国县政府领导来村临时办公,日军闻讯而至,农会派人于村东放土枪、鞭炮,诱敌东扑,县委书记箫实等同志趁机从村西撤离。次日,区小队三十余名战士前来分派八路军冬装任务,又被敌人发觉包围。自卫队员巧妙地带领他们由地道安全转移。
6月9日至13日五天中,八路军在北白塔村外四次袭击了日军,其中村北杜树坟一仗,打死日军三人,打垮日军五十余人,缴获重机枪一挺,牛腿小炮一门,步枪五十多支。
屡屡失手的日军把北白塔视为眼中钉。他们将北白塔村北枣树砍掉,加强了对北白塔的监视。一日,日军在北白塔村西北的土地庙里发现了二十三团存放的八路军棉衣。敌人便策划报复北白塔。由于形势紧张,村中百姓大多逃至邻村亲戚家避难。
6月22日下了一场透雨,23日,躲在外面的村民返村种庄稼。当晚鬼子纠集沧县的杜林、山呼庄、兴济、青县的门店、辛集、程村等据点日伪军近千名,于24日凌晨迅速包围了北白塔村。他们挨家踹门,把村民赶到土地庙旁的空场上,随即放火点燃了民房,顿时火光四起,浓烟沖天,鸡飞狗跳。
敌人把村民被分成男人和妇女儿童两组包围起来,威逼恫吓。他们逼问步履蹒跚的田存泰:“要死的老东西,这里边谁是八路?”老人说:“没有!”再问还是没有,残忍的鬼子抡起铁锛将八十二岁的老人削去半个脑袋。这时,送情报的交通员马景云从外边回来,立即被日寇捉住,五花大绑推到现场。鬼子逼问军粮藏在哪里?他说:“不知道!”伪军又拿出五张照片,要他指认那些八路军干部。马景云大声说道:“不认识!”日寇丧心病狂,用木棒将马景云打昏,又用凉水泼醒,再灌辣椒水。一个鬼子还踏上马景云的肚子猛跳。马景云几经昏醒,鬼子们用蒺藜鞭抽打。直到折磨致死,马景云也没开口。
一个鬼子头目歪着脖子围着人群转了一圈,看到的只是刚毅的面孔和愤怒的目光。日寇无计可施,咆哮着疯牛一般,大喊:“死啦!死啦!”二十多个鬼子一字排开,黑洞洞的枪口对準了民众。这时,田世堂老人一声凄号:“老少爷们,咱们阴曹再会!”话音未落,枪声响成一片,顿时几十名民众倒在血泊中。嗜血成性的日本鬼子又用刺刀连挑三遍,随即转身又将枪口对準了妇女儿童。这时一个翻译官站出来说:“妇女儿童不会有八路,希望皇军不要乱杀无辜!”日人鬼子不情愿的摆了摆手,跳上马车扬长而去。
这场劫难26名村民惨死,30余人受伤。姜玉柱中了4四枪19刺刀,田振环身上挨了18刺刀。有几个人被死者护压在下面,得以倖免。村庄被洗劫一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420多间住房被毁,70多头牲口被牵走,鸡羊损失不计其数。
惨案过后,北白塔人满怀仇恨加入抗日洪流。十几名青年参加了革命,一百多人自发组成破路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沿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分头南侵,9月底,沧县(当时没有沧州建制,沧县县城即今沧州)沦陷。国民党政府官员或逃或藏,国民党政权瓦解。日寇培植伪政府,实行殖民统治。他们收编土匪汉奸,组建伪军(皇协军),在沧县县城(今沧州市)及兴济、东关、杜林、捷地、三呼庄等村镇修炮楼、建据点,“强化治安”,镇压人民。
我党、八路军撄敌锋而上,到敌后发动民众,武装抗日。八路军115师、120师各派部分正规部队开进冀鲁边区和冀中地区敌后抗日。沧县一带我党组织配合大局,走向地上,组织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7月我党在沧县运河以东建立沧县抗日民主政府。此后又在运河以西与献县、河间交界之处,建立了建国县(以抗战英雄焦建国/河北饶阳人,原名焦守健烈士英名命名)抗日民主政府。北白塔村当时属建国县(该县解放后撤销)。
北白塔村东、村北沟渠横亘,村西芦苇成荡,地形利于隐蔽,适于伏击。1940年初,八路军冀中二十三团及县区干部经常来北白塔村活动。在该村建立农会、妇救会及农民自卫队等抗日组织。他们挖地道、破坏敌伪通讯和交通,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敌斗争。
1940年5月22日,建国县政府领导来村临时办公,日军闻讯而至,农会派人于村东放土枪、鞭炮,诱敌东扑,县委书记箫实等同志趁机从村西撤离。次日,区小队三十余名战士前来分派八路军冬装任务,又被敌人发觉包围。自卫队员巧妙地带领他们由地道安全转移。
6月9日至13日五天中,八路军在北白塔村外四次袭击了日军,其中村北杜树坟一仗,打死日军三人,打垮日军五十余人,缴获重机枪一挺,牛腿小炮一门,步枪五十多支。
屡屡失手的日军把北白塔视为眼中钉。他们将北白塔村北枣树砍掉,加强了对北白塔的监视。一日,日军在北白塔村西北的土地庙里发现了二十三团存放的八路军棉衣。敌人便策划报复北白塔。由于形势紧张,村中百姓大多逃至邻村亲戚家避难。
6月22日下了一场透雨,23日,躲在外面的村民返村种庄稼。当晚鬼子纠集沧县的杜林、山呼庄、兴济、青县的门店、辛集、程村等据点日伪军近千名,于24日凌晨迅速包围了北白塔村。他们挨家踹门,把村民赶到土地庙旁的空场上,随即放火点燃了民房,顿时火光四起,浓烟沖天,鸡飞狗跳。
敌人把村民被分成男人和妇女儿童两组包围起来,威逼恫吓。他们逼问步履蹒跚的田存泰:“要死的老东西,这里边谁是八路?”老人说:“没有!”再问还是没有,残忍的鬼子抡起铁锛将八十二岁的老人削去半个脑袋。这时,送情报的交通员马景云从外边回来,立即被日寇捉住,五花大绑推到现场。鬼子逼问军粮藏在哪里?他说:“不知道!”伪军又拿出五张照片,要他指认那些八路军干部。马景云大声说道:“不认识!”日寇丧心病狂,用木棒将马景云打昏,又用凉水泼醒,再灌辣椒水。一个鬼子还踏上马景云的肚子猛跳。马景云几经昏醒,鬼子们用蒺藜鞭抽打。直到折磨致死,马景云也没开口。
一个鬼子头目歪着脖子围着人群转了一圈,看到的只是刚毅的面孔和愤怒的目光。日寇无计可施,咆哮着疯牛一般,大喊:“死啦!死啦!”二十多个鬼子一字排开,黑洞洞的枪口对準了民众。这时,田世堂老人一声凄号:“老少爷们,咱们阴曹再会!”话音未落,枪声响成一片,顿时几十名民众倒在血泊中。嗜血成性的日本鬼子又用刺刀连挑三遍,随即转身又将枪口对準了妇女儿童。这时一个翻译官站出来说:“妇女儿童不会有八路,希望皇军不要乱杀无辜!”日人鬼子不情愿的摆了摆手,跳上马车扬长而去。
这场劫难26名村民惨死,30余人受伤。姜玉柱中了4四枪19刺刀,田振环身上挨了18刺刀。有几个人被死者护压在下面,得以倖免。村庄被洗劫一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420多间住房被毁,70多头牲口被牵走,鸡羊损失不计其数。
惨案过后,北白塔人满怀仇恨加入抗日洪流。十几名青年参加了革命,一百多人自发组成破路队。
活动
沧州市沧县大官厅乡一中和二中师生一行300多人,步行来到沧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白塔惨案遗址”,开展以“发扬抗战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活动。
荣誉
第三批被市政府、沧州军分区命名的国防教育基地共有20处,分别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沧州市图书馆、沧州市城乡规划馆、沧州市名人植物园、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泊头市中共华北局城工部旧址、泊头市烈士陵园、盐山县千童博物馆、青县马厂炮台、沧县北白塔惨案纪念碑、沧县捷地炮楼、沧县事竞成国防教育基地、河间市冀中军区司令部文物陈列馆、河间市齐会战役指挥所旧址、献县马本斋事迹资料珍藏馆、新华区华油社区国防教育活动室、沧州市光明国小、运河区解放西路社区国防教育中心、运河区公园社区“红色之窗”教育基地、运河区幞园社区文化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