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台湾民俗

台湾民俗

台湾民俗

《台湾民俗》由何绵山编着,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在兰州出版。

基本介绍

  • 书名:台湾民俗
  • 作者:何绵山
  • ISBN:7-226-03025-X
  •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年

信息

《台湾民俗》
拼音题名
tai wan min su
中图分类号
K892.458

摘要

本书全面介绍了台湾的民俗文化发展概况,记述其生产民俗,村落民俗,家族民俗,居住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节日民俗等内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历史沿革及人文地理概述
一 历史演进与发展
二 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特色
(一)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台湾社会
(二) 民俗文化丰富多元,富有地方特色
(三) 众多的民俗博物馆
三 近年台湾民俗活动及研究评述
(一) 各类民俗基金会的成立和有计画的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俗学研究的水平
(二) 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民俗学研究者
(三) 各类民俗活动日趋兴盛
(四) 利用多种媒体展示民俗研究成果
(五) 注意挖掘、保护民俗文物
第二章 居住民俗
一 民居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一) 早期建筑
(二) 荷据时期建筑
(三) 明郑时期建筑
(四) 清代时期建筑
(五) 日据时期建筑
(六) 战后时期建筑
(七) 台湾民居特点
二 台湾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一) 台湾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
平埔人建筑
泰雅人的传统建筑
赛夏人的传统建筑
布农人的传统建筑
曹人的传统建筑
鲁凯人的传统建筑
排湾人的传统建筑
卑南人的传统建筑
阿美人的传统建筑
雅美人(即达悟人)的传统建筑
(二) 台湾北部的传统民居
义芳居
芦洲李宅
李腾芳古宅(李举人古宅)
金广福公馆与天水堂
新埔上枋寮刘宅
进士第(郑用锡第)
台北县深坑乡的黄宅
陈悦记祖厝
(三) 台湾东部的传统民居
林朝英古宅
黄举人宅
广孝堂(郑氏家庙)
(四) 台湾南部的传统民居
佳冬萧宅
海山馆
石鼎美宅
林宅
江家古厝
郭举人宅
菁寮阮宅
台南黄宅
台南陈厝
屏东邱宅忠实第
(五) 台湾中部的传统民居
雾峰林宅
社口林宅
筱云山庄
摘星山庄
马兴陈宅(益源大厝)
余三馆
敦本堂
(六) 澎湖的传统民居
蔡廷兰进士第
陈宅
三 庭园
四 传统民居的装饰
(一) 台湾本岛的民居装饰
屋脊顶的装饰
墙体的装饰
窗台的装饰
木构架的装饰
(二) 澎湖的民居装饰
题材多样
装饰部位广泛
装饰有严格的禁忌和原则
五 风水与传统民居
六 传统民居的建造习俗与禁忌
(一) 建造规矩
(二) 建造禁忌
第三章 服饰民俗
一 服饰民俗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一) 台湾的早期服饰
(二) 日据时期的服饰
(三) 抗战胜利之后的服饰
(四) 服饰民俗的特点
二 服饰的形制及用料
(一) 汉族服饰形制
上衣
下裤(裙)
头饰
鞋型
(二) 服饰用料及其来源
服饰用料
服饰用料的来源
(三) 台湾少数民族服饰形制
平埔人
邵人
泰雅人
赛夏人
曹人
布农人
鲁凯人
排湾人
卑南人
阿美人
(四) 台湾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透气凉爽
就地取材
饰物美艳
样式繁多
三 服饰信仰和禁忌
(一) 服饰信仰
(二) 服饰禁忌
第四章 饮食民俗
一 丰富的食物种类
(一) 粮食类
(二) 蔬菜类
(三) 蔗果茶类
(四) 家畜家禽及鱼介类
二 各种主副食品及其製作
(一) 台湾闽南人主副食及其製作
主食品
副食品
(二) 台湾客家人主副食及其製作
主食品
副食品
(三) 台湾少数民族的主副食及其製作
主副食品
副食製法
三 名优特色食品及其製作
(一) 名优特色食品及其製作
客家的粄食
宜兰的鸭赏与胆肝
大溪豆乾
深坑豆腐
新竹竹堑饼
新竹米粉
新竹贡丸
度小月担子面
台南“棺材板”
万峦猪脚
乌鱼子
其他名优特色食品
四 台湾的饮料及饮品
(一) 茶类饮品
台湾的“擂茶”
柚子茶
椪风茶
青草茶
(二) 其他饮品
爱玉子
仙草冻
酸梅汤
酒类
五 食俗信仰与禁忌
(一) 台湾少数民族食俗信仰与禁忌
(二) 汉族食俗信仰与禁忌
第五章 生产民俗
一 主要生产方式
二 作物种类和耕作方式
(一) 作物种类
稻穀
黍稷
蔬菜
瓜薯
其他作物
(二) 耕作方式
三 台湾少数民族生产用具的种类和製作
(一) 农业生产用具和製作
(二) 狩猎生产用具和製作
弓箭
标枪
火药枪
吊绳陷机
捕鸟吊绳陷机
重力陷机
(三) 渔业生产的用具和製作
鱼刺
鱼叉
弓矢
镖枪
渔网
鱼笼和竹罩
四 农事节气和生产谚语
(一) 汉族的农事节气与农谚
(二) 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事节日
新年祭
播种祭
收穫祭
开垦祭
除草祭
开仓祭
入仓祭
五 生产禁忌
(一) 捕鱼业禁忌
(二) 养殖业禁忌
(三) 种植业禁忌
第六章 家族民俗
一 家族
(一) 汉族家族的形成
(二) 台湾少数民族的家族类型
二 家庭与宗族
(一) 宗族的形成
(二) 宗族的维繫
(三) 台湾少数民族的社族组织
三 宗族和宗亲
四 亲属称谓
(一) 直系亲属的称谓
直繫上辈亲属的称谓
直系平辈亲属的称谓
直系下辈亲属的称谓
(二) 旁系亲属的称谓
旁繫上辈亲属的称谓
旁系平辈亲属的称谓
旁系下辈亲属的称谓
五 族规
(一) 汉族家族的族规
敬宗
尚德
敦亲睦族
提倡读书
要求人人从业
维护国家
(二) 族规的执行
(三) 台湾少数民族家族的族规
六 家祭、祠祭与墓祭
(一) 汉族的家祭、祠祭与墓祭
祭祀时间
祭品
祭祀的礼仪
(二) 台湾少数民族的祖灵祭
祭祀的时间和次数
祭祀礼仪
第七章 村落民俗
一 村落的形成和命名
(一) 村落的形成
(二) 村落的命名
继承祖国大陆传统的“里”的名称
反映移民垦殖事象
以移民垦荒的防御设定命名
以划界标誌命名
以土地面积标誌命名
二 村落的组织和结构
(一) 汉族村落的组织和结构
(二) 台湾少数民族村落的公廨组织
三 村落的职能
(一) 管理职能
对上对内(汉族)
对内对外(少数民族)
(二) 乡规禁约
淡水的“庄规禁约”
少数民族的乡规与习惯法
四 村落信仰
(一) 汉族村落信仰
大陆移植而来
保护神的地缘性
虔诚膜拜
(二) 台湾少数民族村社信仰
第八章 岁时节日民俗
一 岁时节日
(一) 汉族的岁时节日
以娱乐性为主的岁时节日
以信奉自然神为主的节日
以信奉宗教神为主的节日
各行各业保护神、祖师爷之节日
英雄神节日
祭祀神和宗族守护神节日
镇鬼之神节日
祭送瘟神日
(二) 台湾少数民族的岁时节日
天地山川祭
农事祭
祖灵祭
渔猎祭
鬼神祭
二 节日活动的组织规模与祭祀礼仪
(一) 节日活动的内容与规模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妈祖诞辰日
送王船节日
观世音佛祖节日
纪念国姓爷节日
迎、祭城隍节
普度节
土地公节日
(二) 节日的祭祀礼仪
家庭节日祭祀礼仪
寺庙观节日祭祀礼仪
三 岁时节日的禁忌
(一) 新年禁忌
(二) 端午节禁忌
(三) 七月禁忌
第九章 人生礼仪民俗
一 诞生礼
(一) 汉族的诞生礼
做“三朝”
做“月内”
报喜
占命
系红丝
剃头
办满月酒
拜床母(即床神)
命名
抓周
(二) 台湾少数民族的诞生礼
报喜
命名
文身
凿齿、染齿
穿耳
二 成年礼
(一) 汉族的成年礼
(二) 台湾少数民族的成年礼
三 婚礼
(一) 汉族的婚姻礼仪
纳采(说媒议婚)
问名(交换庚帖,或称“下定”)
纳吉(小聘、小定)
纳徵(大聘、大定)
请期(送日子)
亲迎(迎娶)
结婚次日之礼仪
新式婚礼
婚姻之变象
(二) 台湾少数民族的婚姻礼仪
平埔人
阿美人
泰雅人
排湾人
布农人
鲁凯人
卑南人
曹人
雅美人
赛夏人
四 丧葬之礼
(一) 汉族的丧礼
始丧之礼
居丧之礼
出殡之礼
安葬之礼
(二) 台湾少数民族的丧葬之俗
平埔人
阿美人
泰雅人
排湾人
布农人
鲁凯人
卑南人
曹人
五 人生礼仪的禁忌
(一) 生育禁忌
(二) 成长禁忌
(三) 婚姻禁忌
(四) 丧葬禁忌
第十章 民间社团组织民俗
一 民间社团组织的形式和种类
(一) 宗教组织
以崇拜特定的神明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以宫庙为主体的组织
新兴宗教组织
秘密宗教组织
準宗教团体组织
宗教性质的慈善组织
宗教的外围组织
(二) 秘密社会组织
天地会
父母会
小刀会
兄弟会
添弟会及雷公会
(三) 血缘组织
祖公会
祭祀公业会
丁仔会
姓字组织
(四) 地缘组织
台南的会馆
鹿港的会馆
彰化的会馆
台北的会馆
澎湖的会馆
(五) 工商组织
郊行组织
当代行业组织
(六) 金融互助组织
摇会
写会
摇乾会
(七) 文艺组织
海外几社
东吟社
台湾艺术研讨会
台湾文艺协会
台湾文艺联盟
振乐轩
同乐轩
新乐轩
和乐轩
同文轩
集乐社
(八) 黑帮组织
竹联帮
四海帮
牛埔帮
二 民间社团组织的规制
(一) 暗号和仪式
(二) 组织习俗
(三) 组织章程
第十一章 民间信仰民俗
一 民间巫术
(一) 人神之间的“灵界人”(“通灵人”)
童乩
红姨
法师
符法师
司公
(二) 推知人事的术士
地理师
看日师
算命师
卜卦师
相命师
(三) 人神“交通”的方式
扶鸾
二 民间信仰
(一) 台湾十大民间信仰
妈祖信仰
关公信仰
保生大帝信仰
王爷信仰
城隍信仰
玉皇上帝信仰
土地公信仰
有应公信仰
玄天上帝信仰
观音信仰
(二) 其他民间信仰
清水祖师
开台圣王
开漳圣王
广泽尊王
灵安尊王
三山国王
法主公
义民爷
注生娘娘
石头公
大树公
水仙尊王
三官大帝
七娘妈
东岳大帝
女娲娘娘
巧圣先师
至圣先师
地藏王菩萨
财神
司命真君
孚佑帝君
文昌帝君
神农大帝
瑶池金母
三 迎神的程式与禁忌
(一) 迎神的程式
(二) 迎神的禁忌
第十二章 民间艺术及其民俗
一 民间工艺
(一) 雕刻工艺
建筑石雕
木雕
砖刻
大理石石雕
珊瑚雕刻
(二) 陶瓷工艺
(三) 编织工艺
竹编
草编
(四) 漆工艺
(五) 纸工艺
(六) 玻璃工艺
水晶玻璃
镶嵌玻璃
(七) 版印工艺
(八) 台湾少数民族工艺
编织
纺织
木雕
刺绣
二 民间美术
(一) 纸艺术
剪纸
剪影
纸偶
撕画
纸藤
(二) 蚵贝艺术
(三) 刺绣
日用绣品
宗教用绣品
戏剧用绣品
(四) 戏偶
皮影戏戏偶
布袋戏偶头像
三 民间文艺
(一) 戏剧
乱弹
高甲戏
四评戏
採茶戏
歌仔戏
评剧
布袋戏
皮影戏
(二) 音乐
乐器
台湾少数民族民歌
台湾福佬系民歌
台湾客家系民歌
(三) 舞蹈
台湾少数民族舞蹈
台湾的汉族舞蹈
(四) 民间口头文学
汉族民谣
台湾少数民族民谣
谚语
神话
传说
故事
笑话
(五) 民间杂技与游戏
舞狮
舞龙
高跷阵
布马阵
跳鼓阵
斗牛阵
宋江阵
跳绳
踢毽
扯铃
打陀螺
跶熊
围虎陷
出战
出境
牵羊
摸痕
落雷公
鸡孵蛋
猜鱼
体育游戏
投石战
刺球
鞦韆
斗捷
猜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