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华智经

华智经

华智经,或谓《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严般若经》、《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智经》,是近代重要的佛教经典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智经
  • 外文名:Mahavaipulya-sammavidya Vairochana-vatamsakapanna Sutra
  • 又名: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严般若经
  • 翻译:昙无谶

华智经简介

华智经,或谓《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严般若经》、《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智经》,是近代重要的佛教经典之一。《华智经》的梵文全名为 —— Mahavaipulya-sammavidya Vairochana-vatamsakapanna Sutra. 此经乃由北凉三藏大师昙无谶所翻译。此经梵本早已流失,至今已未能寻获。据说此经梵本是在唐代灭佛运动(会昌法难)时一连被唐武宗毁灭的。据史料记载,《华智经》是经三位大师翻译而流传于中原的。第一次翻译是在东汉永平年间,由天竺僧人摄摩腾 于白马寺译出,由于找不到具有接受能力的人来向他们弘扬,迦摄摩腾只好将《华智经》藏起来;第二次翻译是在东晋末年,由三藏法师支遁翻译。此译本因战乱而逸失;第三次是在十六国时代,由北凉三藏大师昙无谶译出,此译本是现存的唯一译本。

华智经来历

《华智经》共四卷,九品,是佛教重要经典。据天竺记载,此经典为释迦牟尼佛于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为诸弟子、菩萨、凡人、天人、阿修罗、八部众等护法天神开讲的。其中有诸菩萨自述的经典,并且明显的见到其他后期着名佛教经典(如楞严经等)的经句也包含在《华智经》里。由此可见,此经典的成立,是比上述经典还要早的。

华智经目次

第一品序品
第二品如来德行品
第三品大势至法王子得道品
第四品日光遍照菩萨品
第五品功德品
第六品阿罗汉品
第七品未来品
第八品地藏菩萨神咒品
第九品嘱咐品

华智经原文

卷一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 于舍卫国。 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 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 摩诃目睫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 难陀。 阿难陀。 罗侯罗。 须菩提。 富楼那伽。 周利盘陀伽。 优玻璃。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常不轻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人天。 阿修罗。 龙。 夜叉等。 八部大众。 护法天神。 各俱一方。尔时佛世尊。眉间白毫。放大金光。遍照十方。无量世界。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无间地狱。而越他方。八万四千。诸佛国土。时天地有。七大震动。复雨曼陀罗华。佛身紫金光色。相好庄严。尔时摩诃梵天。与其眷属。大梵辅。大梵众。盛着华服。璎璐琉璃。等等饰物。现于佛前。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又释提桓因。与诸天子。盛着华服。璎璐琉璃。等等饰物。现于佛前。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又四大天王。广目天。增长天。多闻天。持国天。与诸天子。盛着华服。璎璐琉璃。等等饰物。现于佛前。顶礼佛足。而坐一面。尔时世尊。入甚深禅定。慈心三昧。发五祥光。五色莲华。从地涌出。各绕佛顶。诸圣众。人。天。八部众。见此祥瑞。讚叹不已。即发无上心。愿成佛道。而作是言。
南无释迦牟尼佛 相好庄严无等论
今现瑞相五祥光 慈心观照诸众生
吾当发愿成佛道 以无上心得菩提

卷一如来德行品第二

时长老摩诃目睫连。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顶礼佛足。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以何因缘。放此金光。遍照世间。又有莲花。从地涌出。后绕佛顶。尔时世尊。即出禅定。而作言道。善哉善哉。摩诃目睫连。如来之德。甚深难懂。我诸弟子。不可缺善根福德。而如是明了。汝当知诸佛成佛以来。已经三大阿僧祗劫。所行菩萨之道。六波罗蜜。成就圆满。以此圆满。而能现无量无边金光。作无量神通。得无量三昧。若汝今欲知诸佛德行。亦须成就妙觉果位。行菩萨圆满六波罗蜜。尔时摩诃目睫连。又作言道。世尊。吾等弟子。愚昧无知。应云何行。菩萨圆满六波罗蜜。以见如来正德行。佛告摩诃目睫连。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此六波罗蜜是六度法。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以此六度。即断烦恼。生大微妙心。生大慈悲心。生大正念心。能令福德圆满。见佛德行。又作偈曰。
六度波罗蜜 檀那位第一 能灭悭贪念
六度波罗蜜 尸罗位第二 能灭诸毁犯
六度波罗蜜 羼提位第三 能灭嗔恨心
六度波罗蜜 毗梨位第四 能除懈怠心
六度波罗蜜 禅那位第五 能除颠倒意
六度波罗蜜 般若位第六 能除诸无明
长老摩诃目睫连。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退。

卷二大势至法王子得道品第三

尔时佛说已。即有天女撒华。于此之间。天上有光。遍照佛顶。而出十万道金色金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青色青光。微妙香洁。又有莲华。大如车轮。莲台之上。有大势至法王子。犹如须弥山高。大势至法王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手执莲华。头顶宝冠。身着华服。又带璎璐。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至佛所。偏袒右肩。双掌合十。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吾闻世尊方才所言。知是大法。而至佛所。顶礼世尊。佛言。大势至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以恭敬心。供养诸佛。是为甚难。汝等众生。当常作如此。供养礼敬。诸佛如来。时世尊言大势至法王子。汝以念佛心。得三摩地。至心不乱。意不颠倒。为诸佛讚叹。汝今亦应广为宣说。念佛三昧。利益众生。时大势至法王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再白佛言。我忆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若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勿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乳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又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为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欲摄念佛人。归于极乐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诸大圣众。天龙八部。并诸菩萨。闻大势至所言。即得不退转地。

卷二日光遍照菩萨品第四

尔时金刚手菩萨。心生怀疑。大势至菩萨微妙殊胜功德。尔时释迦牟尼佛。于金刚座。结盘趺坐。告金刚手菩萨。善哉善哉金刚手。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各色珠宝。遍布虚空。供养八千万亿诸佛。所得功德。多否。金刚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世尊无可能计。若众生以恭敬心用毫毛金。供养诸佛。当下即种。圣因善果。捨身已。当作转轮圣王。或婆罗门。若遍布虚空。金银珠宝。供养诸佛。其功德难以计量。世尊即语。金刚手菩萨。 而作言道。越他方无良诸佛土。有一如来。名药师琉璃光佛。彼佛有二侍菩萨。一名月光遍照。一名日光遍照。日光遍照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于过去世。行菩萨道。供养诸佛。遍布虚空无量珠宝。因此功德。庄严其身。无量光明。如日光遍照大地。若善男子善女人。今持其名号。南无日光遍照菩萨摩诃萨。即得消灭无量种罪。往生东方药师琉璃庄严净土。如今汝等。亦当宣扬其功德。利益未来世无量众生。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闻佛说已。顶礼佛足。而作是言。人天导师。尊贵世尊。吾等菩萨摩诃萨。将护持流传。此微妙之法。以此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卷二功德品第五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布施供养。食物珠宝。凡夫千人。有何功德。
佛言。可往生人天道。受大快乐。不堕恶趣。
若布施供养。食物珠宝。初果圣人百人。功德如何。
佛言。所得功德。不能胜数。于佛法无碍。
若布施供养。食物珠宝。二果圣人十人。功德如何。
佛言。所得功德。如恆河沙。无能计量。当种下圣因。不堕恶趣。
若布施供养。食物珠宝。三果圣人五人。功德如何。
佛言。如是此人。所得功德。胜前三者。不可计量。于佛法种下甚深善缘。不堕恶趣。
若布施供养。食物珠宝。四果阿罗汉。乃自一人。功德如何。
佛言。如是此人。所得功德。胜前四者。当于正觉。不为退转。常生人天。受大安乐。文殊师利。汝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欢喜心。供养布施。乃自一人。持正见者。此人必受大安乐。远离灾害。不受苦恼病痛。文殊师利。汝当信是称讚其不可思议功德。

卷三阿罗汉品第六

尔时优波璃尊者。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世尊。今有众生。恶口侮辱。阿罗汉众。吾等弟子。倍感痛心。因其行为。必受苦报。唯愿世尊。慈悲劝解。一切众生。以免众生。堕入恶趣。受大苦报。尔时世尊。白尊者言。妙哉优玻璃。汝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作此求。是为甚难稀有。吾当为汝。劝解众生。一切众生。或胎生。或卵生。或化生。或湿生。应发欢喜心。供养礼待一切阿罗汉。当知阿罗汉。已超生死。是大圣人。是受应供。是无漏尽。如空中明星。遍照大地。如恆河之水。清凉解渴。亦如火把。照众生无明。断众生烦恼。若有众生。不敬阿罗汉。甚至杀阿罗汉。是为大罪。当堕地狱。受种种苦。若得人身。亦生贫苦家。众生当知。阿罗汉道。已断种种无明烦恼。不生贪嗔痴慢。获种种神通。踊身虚空。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成大成小。证无余涅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六道一切众生。必以恭敬心。礼待阿罗汉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欢喜心。礼待供养。阿罗汉众。此人必能。调服自心。于菩提道。得不退转。
一切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人天等八部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发无上心。

卷三未来品第七

尔时阿难陀尊者。即从座起。偏袒右肩。作礼白佛言。世尊。于世尊涅槃以已。未来世间有何变故。佛告阿难陀尊者。吾将住世。八十年载。而入涅槃。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坐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食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饿。恆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损人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众魔比丘鹹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佚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众魔比丘。命终之后。其识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经河沙劫。罪尽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穀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佚。精尽夭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子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护卫。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诸经当毁。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全消。雨润和适。五穀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时摩诃迦叶尊者。偏袒右肩。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今有世尊现于此五浊恶世。授微妙正法。当佛入灭。末法世间。可有正等正觉。降生娑婆。佛言迦叶。善哉迦叶。像法末法。无佛现世。自弥勒下生。方有佛现。末法众生。有未悟道者。妄称是佛。以佛名义。妖言惑众。此人死后。必生无间地狱。受无间苦。切莫信之。当知其为。魔罗波旬。毒害众生。害人慧命。複次迦叶。阿难陀。汝等当忆念此经。广为流传。正法久住。众生皆当忏悔前业。以免未来。堕于恶趣。
诸菩萨摩诃萨。并诸弟子。天龙八部。闻佛所言。悲伤惆怅。皆发无上菩提道心。得无生忍。皆护念受持。此殊胜法。

卷四地藏菩萨神咒品第八

尔时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常闻世尊。讚叹地藏菩萨摩诃萨。其功德不称计。唯愿世尊。为吾等宣说地藏法。尔时世尊。口中放出。五色彩光。然后微笑。尔时大地。即有震动。从地涌出。金色莲华。大如车轮。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座于莲台。相好庄严。身如金刚。大如须弥。尔时世尊。白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汝意云何。地藏菩萨。有此好相。身如须弥。阿逸多。汝当知地藏菩萨。为众生髮。无量大愿。
善哉地藏王菩萨 身如金刚须弥山
功德庄严未曾有 大誓大愿盛海量
无量劫前是国王 修菩萨道度众生
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并诸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闻世尊言。叹未曾有。即以琉璃。玛瑙珊瑚。金刚璎璐。真珠宝冠。供养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接受供养。将此珍宝。供养世尊。而作是言。世尊。吾观世间。今与未来。诸众生苦。受贪嗔痴。诸灾烦恼。不畏因果。作诸恶业。为度众生。吾有神咒。可消业障。成就功德。增加圣因。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说咒曰。
南无喝喇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利耶。悉提伽婆耶。菩提萨垛耶。摩诃萨垛耶。唵普喇嘛尼达溺娑婆诃。
地藏菩萨摩诃萨。说此咒已。顶礼佛足。然后消失。尔时世尊。言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汝当流传。此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利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此神咒威力不可思议。若善男子善女人。以至诚信心。恭敬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乃自一念。当受大安乐。灭一切罪。消诸恶业。一切诸如来所护念经。是故阿逸多。汝当于未来世。宣说此咒。利益无量无边众生。一切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人天八部。闻佛所说。叹未曾有。欢喜信受。

卷四嘱咐品第九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三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一切菩萨摩诃萨顶。与诸天龙王。二十八部善脂鬼神大将军。而作是言。吾于娑婆。说此微妙经典。汝等当受持读诵。广传此法。复于阎浮提内。不令断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未来世。受持此经典。汝等护法。当常拥护。当知是人于未来无量百千人天。受大安乐。于未来世。值遇诸佛。疾得阿搙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诸大菩萨摩诃萨。并天龙护法。即从座起。到于佛前。五体投地。皆发声言。如世尊嘱。当具奉行。如世尊嘱。当具奉行。若有世人。受持是经。若自书若使他人书。吾等护法。常当随侍拥护此人。是说法者。悉消灭诸恶。令得安乐。愿不有虑。尔时世尊。现大神力。十方无量世界。悉皆六种震动。时诸佛皆大欢喜。嘱累是经故。称讚持法者。现无量神力。于是无量无边阿僧祗菩萨摩诃萨大众及阿逸多菩萨。并诸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摩诃梵天。大梵辅。大梵众。释提桓因。四大天王与无量天子。人。天龙八部。护法菩萨等。闻佛所说。皆发无上菩提道。踊跃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