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上将军(古代军事职官)

上将军(古代军事职官)

上将军(古代军事职官)

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谋元帅”,以郤縠将中军,狐偃将上军,栾枝将下军,当为“将军”名之始出。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之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三国魏晋时只作为尊称。唐宋时期上将军官位复原。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北洋政府时期,上将军为将军府所设定的荣誉称号;如能获得“上将军”称号者,一般都是曾授为陆军上将或海军上将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将军
  • 类型:古代军事职官
  • 级别:从二品
  • 位次于:上卿

基本资料

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
上将军上将军
唐朝官制,上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将军从三品。上将军是唐代十六卫的主官,大将军为副手。
《新唐书·职官》: 左右卫,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日,亦将军一人押仗,将军缺,以中郎将代将军,掌贰上将军之事。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卫上将军以下,品同。

西汉时期

上将军:吕后七年时以吕禄为之。

东汉时期

东汉的将军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不常置。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以大将军执政,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以上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将军以本号领军的,各有部曲、校尉。另有所谓杂号将军,临事设定,事毕即撤。唯度辽将军因南匈奴所部时有内乱,自永平八年(65年)后常设。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统率洛阳驻防军队,以宦官主之,这是后世宦官领兵的开端。

北洋政府时期

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颁令撤销全国各省都督,在北京设立将军府,直隶于大总统,为“军事之最高顾问机关”,实际上是一个荣誉机构。将军府统一授予上将军称号。凡在一省做过都督而被解职来京者,其将军称号冠以“威”字;如段祺瑞是“建威上将军”。凡在地方依旧管理军事者,其将军称号冠以“武”字;如姜桂题是“昭武上将军”(督理热河军务),冯国璋是“宣武上将军”(督江苏),段芝贵是“彰武上将军”(督湖北),龙济光是“振武上将军”(督广东)。
上将军称号是荣誉称号,不是军阶系统的一级,并不等同于“陆军上将”或“海军上将”官阶。如能获得“上将军”称号者,一般都是曾授为陆军上将或海军上将者。
在京将军府将军月俸千元银圆,当时一个巡警月薪仅8元银圆。
1925年1月7日,明令废止再任将军衔,以往任命者仍有效。1926年6月复行任命。
1927年6月18日,将军府被明令裁撤。
姓名称号任命日期备注
段祺瑞
建威上将军
1914年6月30日
兼管理将军府事务
张勛
定武上将军
1914年6月30日
兼长江巡阅使
张锡銮
镇安上将军
1914年6月30日
督理奉天军务
彰武上将军
1915年8月22日
改任,督理湖北军务
振威上将军
1915年12月22日
改任
冯国璋
宣武上将军
1914年6月30日
督理江苏军务
段芝贵
彰武上将军
1914年6月30日
督理湖北军务
镇安上将军
1915年8月22日
改任,督理奉天军务
辅威上将军
1917年8月11日
改任
龙济光
振武上将军
1914年6月30日
督理广东军务
隆威上将军
1921年1月1日
改任
姜桂题
昭武上将军
1914年6月30日
兼热河都统督理热河军务,1920年7月29日兼管理将军府事务
陆荣廷
耀武上将军
1915年3月23日
宁威上将军
1917年11月8日
改任
曹锟
虎威上将军
1920年1月1日
张作霖
镇威上将军
1920年10月10日
李纯
英威上将军
1920年10月10日
王占元
壮威上将军
1921年2月16日
王士珍
德威上将军
1922年1月20日
兼管理将军府事务
萨镇冰
肃威上将军
1922年5月25日
吴佩孚
孚威上将军
1922年12月31日
荫昌
庄威上将军
1923年10月15日
张怀芝
丰威上将军
1923年10月15日
刘冠雄
熙威上将军
1923年10月15日
田中玉
益威上将军
1923年10月15日
王怀庆
靖武上将军
1923年11月14日
冯玉祥
扬武上将军
1923年11月14日
王承斌
匡武上将军
1923年11月14日
齐燮元
宁武上将军
1923年11月14日
萧耀南
炳武上将军
1923年11月14日
阎锡山
同武上将军
1923年11月14日
张绍曾
树威上将军
1924年1月12日
倪嗣沖
安武上将军
1924年8月9日
追赠
李鼎新
曜威上将军
1926年6月22日
张宗昌
义威上将军
1926年8月19日
孙传芳
恪威上将军
1926年10月9日

民国时期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勛;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着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着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回响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蔡公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公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追封上将军。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 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袁世凯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黎死后,以国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