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科技师範学院
滇西科技师範学院(Dian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是临沧市唯一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前身为1978年开办的临沧师专班,经历临沧教育学院、临沧师範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程,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临沧师範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滇西科技师範学院。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1084亩,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有纸质图书76.22万册,有电子图书20.6万册,设有专科专业61个,本科专业17个;有400余名专任教师,全日制在校生87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滇西科技师範学院
- 英文名:Dian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简称:滇西学院
- 校训:立德树人
- 创办时间:2015年
- 所属地区:中国 云南 临沧
- 类别:公立院校
- 学校类型:师範类
- 学校属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 主要院系:文学院、数理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外语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
- 主要奖项:云南省高校十佳创业园
云南省毕业生就业目标考核一等奖
云南省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奖 - 现任校长:王德强
- 主管部门:云南省
-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 校歌:《筑梦扬帆》
- 学校代码:14092
历史沿革
1978年,临沧师专班创办。
1984年,临沧教育学院成立,成人高等教育应运而生。学校设中文科。

1985年,学校成立外语系。
1996年,学校中文科改设中文系。
2004年,学校成立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2005年9月,学校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同时招收缅甸籍留学生。成立艺术与体育系。
2007年,临沧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建立。设立数理系。
2009年,学校设立经济与管理系。
2013年9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由中央新影集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临沧市人民政府、滇西科技师範学院联合举办亚洲微电影学院。艺术与体育系改为艺术系。

2014年,学校体育学院被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
2015年,临沧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滇西科技师範学院。
2016年,学校经济与管理系改为管理与经济学院;数理系更名为数理学院;中文系改为文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改为信息工程学院;艺术系更名为艺术学院。
滇西科技师範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400余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05人,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35%;有博士、硕士共2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双师型”教师2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有多位教师荣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贴”专家、云岭教学名师、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省贴”专家等荣誉。学校聘请了88名来自行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兼职教学。有云南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专科)5个、云南省级教学团队3个,云南省级教学名师(专科)5人。
滇西科技师範学院

云南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专科):李红梅名师工作室、董大校名师工作室、那金华名师工作室、赵卫华名师工作室、郭镛名师工作室
云南省级教学名师(专科):李红梅、董大校、那金华、郭镛、赵卫华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
时间 | 名称 | 负责人 | 类别 |
---|---|---|---|
2012年 | 历史教育教学团队 | 李国明 | 专科 |
2011年 | 数学教育教学团队 | 董大校 | 专科 |
2009年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 那金华 | 专科 |
资料来源: |
院系设定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亚洲微电影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理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航空与轨道交通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开办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61个。
院系 | 专业 | 类别 |
---|---|---|
管理与经济学院 | 审计学 | 本科 |
会计 | 专科 | |
经济信息管理 | 专科 | |
工商企业管理 | 专科 | |
酒店管理 | 专科 | |
社区管理与服务 | 专科 | |
保险 | 专科 | |
市场行销 | 专科 | |
空中乘务 | 专科 | |
教师教育学院 | 特殊教育 | 本科 |
学前教育 | 专科 | |
特殊教育 | 专科 | |
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 | 茶学 | 本科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本科 | |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 专科 | |
畜牧兽医 | 专科 | |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 专科 | |
设施农业与装备 | 专科 | |
化学教育 | 专科 | |
生物教育 | 专科 | |
数理学院 | 数学与套用数学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科 | |
数学教育 | 专科 | |
国小数学教育 | 专科 | |
物理教育 | 专科 | |
计算机系统维护 | 专科 | |
矿物加工技术 | 专科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专科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教育 | 专科 |
套用缅甸语 | 专科 | |
套用泰国语 | 专科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 |
国小教育 | 本科 | |
语文教育 | 专科 | |
国小教育 | 专科 | |
文秘 | 专科 | |
新闻采编与製作 | 专科 | |
茶艺与茶叶行销 | 专科 | |
信息工程学院 | 物联网工程 | 本科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专科 | |
计算机网路技术 | 专科 | |
物联网套用技术 | 专科 | |
现代教育技术 | 专科 | |
亚洲微电影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 本科 |
影视多媒体技术 | 专科 | |
艺术学院 | 音乐教育 | 专科 |
美术教育 | 专科 | |
环境艺术设计 | 专科 | |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专科 | |
司法助理 | 专科 | |
历史教育 | 专科 |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云南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6项,其中云南省级精品课程(专科)6门、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专科)2个、云南省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科)2个;云南省财政重点支持特色专业(专科)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专科)1个,云南省双语教学示範课(专科)1个,云南省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专科)1个,云南省级小语种项目5个。
2017年,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牵头申报的“边境国门大学华文教育实践与探索”、亚洲微电影学院牵头申报的“新媒体专业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专科):数学教育、东南亚语种
云南省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科):矿物加工技术、设施农业技术
云南省特色专业(专科):矿物加工技术、设施农业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云南省财政重点支持特色专业(专科):矿物加工技术、套用泰国语、套用寮语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专科):套用缅甸语
云南省双语教学示範课(专科):《中国文化概论》
云南省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专科):农业技术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云南省级小语种项目:
时间 | 名称 | 负责人 | 类别 |
---|---|---|---|
2014年 | 新专业支持计画 ---- 套用寮语 | 龙宇 | 专科 |
2014年 | 优秀学生留学支持项目 | 于承李等 | 专科 |
2013年 | 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 杨汉鹏 | 专科 |
2012年 | 小语种人才培养示範点 | 杨汉鹏 | 专科 |
2010年 | 小语种出国申报 | 杨汉鹏 | 专科 |
资料来源: |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
时间 | 名称 | 负责人 | 类别 |
---|---|---|---|
2012年 | 茶艺与茶道 | 王绍梅 | 专科 |
2011年 |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 谭丹英 | 专科 |
2011年 | 中学教育学 | 郭镛 | 专科 |
2010年 | 茶树栽培技术 | 于龙凤 | 专科 |
2009年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何唯 | 专科 |
2009年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李燕梅 | 专科 |
资料来源: |
云南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时间 | 名称 | 负责人 | 类别 |
---|---|---|---|
2014年 | 云南-东协区域小语种套用技术型人才联合培养研究 | 童绍英 | 专科 |
2014年 | 云南沿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定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关係研究 | 周家瑜 | 专科 |
2013年 | 边境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 李红梅 | 专科 |
2012年 | 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 李燕梅 | 专科 |
2012年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等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课程改革 | 李发荣 | 专科 |
2010年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 | 周家瑜 | 专科 |
资料来源: |
合作交流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派出10批教师赴缅甸、泰国等培养华文教师940余人次,与缅甸、泰国、印度、纽西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汶莱等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係,成功主办了“同饮一江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教育与区域发展论坛”。学校与台湾十余所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係,开展“3+1”“2+1”的人才培养,并与台湾西部开发公司、台湾中华普洱茶协会合作建立了云台茶学院。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2个校级研究机构;是全国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协同单位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合作单位;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建“华文教育研究院”。
习近平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研究中心 | 一带一路研究院 | 国际佤文化研究院 |
滇西高原生态特色农业研究院 | 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 国门高校国学研习中心 |
语言套用研究所 | 比较文学研究所 | 华文教育研究院 |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 | 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研究中心 | 中缅通道与环印度洋研究中心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国家专利42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获云南省社会科学特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6项;获省厅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69项。近5年出版专着、教材100余部;发表论文1069篇;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26项,主持省厅级各类科研项目73项;被党政机关採纳的谘询报告82件;多份决策谘询报告专版刊发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呈报党和国家领导人资政,1项决策谘询报告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校园活动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止2014年12月,滇西科技师範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资料70.2余万册(件),2014年订购期刊654多种,报纸31种,特色馆藏为地方世居民族文献,并藏有临沧市唯一一套《四库全书》。图书馆有本地电子资源3.75T,并可提供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複印资料的网路资源和光碟资料库,可供使用的中文电子期刊1.8万余种;有中文电子图书15万余册;引进的中文资料库资源包含了国内二次文献资料库、电子图书、中文全文电子期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等。
- 学术期刊
《滇西科技师範学院学报》原名《临沧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92年,主管单位为云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滇西科技师範学院,期刊被维普MARC数据、维普DC数据收录,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化传统
标识
- 校徽
学校徽志的图案呈圆形,两个同心圆构成两个环——中心环和外环。中心环是主体图案,上半部分图案形似彩云之南的祥云、三江併流之浪花、展翅翱翔之凤凰;环中有“ L”(临沧)和“ D”(滇西)的形状;下半部分图案形似展开的书本,托举状的双手,破土而出的幼苗,展翅的和平鸽及象徵佤文化的牛角。外环是学校的中英文名称,中文名称在上,英文名称在下,依环状从左向右排列,各占半个环。
校徽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3号旗(192cm*128cm),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中央印有“滇西科技师範学院”中文名及英文名,颜色组合分三类: 一是红色底白字,二是海蓝色底红字,三是粉色底海蓝色字。正式场合使用红色底白字校旗。
校旗

文化活动
根据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举办了新生民族舞课间操比赛、国家安全教育日知识竞赛、茶艺技能大赛、新年篝火晚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大赛、临沧市农业科技“三下乡”等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张中义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王德强 |
副校长 | 杨宝康、董大校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刘继红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段佳美 |
副院长(试用期一年) | 黄城书 |
资料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