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硕怡亲王
和硕怡亲王,清朝时期的世袭罔替亲王(俗称“铁帽子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被雍正帝封为和硕怡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
鹹丰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等人发动辛酉政变,胤祥的后裔怡亲王载垣等人被赐死。载垣被黜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怡亲王爵位改由弘晓的玄孙载泰承袭,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才恢复怡亲王世爵。怡亲王爵位一共传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和硕怡亲王
- 类目:世袭罔替亲王
- 性质:爵位
- 传代:共传八代
世系
- 怡贤亲王胤祥:圣祖仁皇帝玄烨十三子。雍正元年(1723年),封为怡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薨,謚曰“贤”,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謚前。
- 怡僖亲王弘晓:胤祥七子。雍正八年(1730年)袭怡亲王。乾隆四十三年,薨,謚曰“僖”。
- 怡恭亲王永琅:弘晓次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袭怡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薨,謚曰“恭”。
- 追封怡亲王绵标:永琅次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嘉庆四年(1799年)卒。嘉庆五年(1800年),追封为怡亲王。
- 怡恪亲王奕勛:绵标长子。嘉庆四年(1799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薨,謚曰“恪”。
- 怡亲王载坊:奕勛长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薨。
- 怡亲王载垣:奕勛二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怡亲王。鹹丰十一年(1861年),赐自尽。黜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 不入八分辅国公载泰:弘晓玄孙,奕增子。同治元年(1862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同治三年(1864年)袭奉恩辅国公。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因事革退。
- 追封怡亲王永福:胤祥四子宁良郡王弘晈二子。同治三年(1864年),追封怡亲王。
- 追封怡亲王绵誉:永福四子。同治三年(1864年),追封怡亲王。
- 追封怡亲王奕格:绵誉三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袭固山贝子。鹹丰八年(1858年),卒。同治三年(1864年),追封怡亲王。
- 怡端亲王载敦:奕格二子。同治三年(1864年)恢复怡亲王世爵,由载敦继袭,同时追封先祖永福、绵誉、奕格为怡亲王。光绪十六年,薨,謚曰“端”。
- 已革怡亲王溥静:载敦长子。光绪十七年(1891年),袭怡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薨。光绪二十八年七月(1902年6月),追夺爵。
- 怡亲王毓麒:载敦二子溥耀长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怡亲王。民国三十七年九月(1949年10月),薨,年四十九。

支系
弘昌支系
1723年—1739年:已革多罗贝勒弘昌 胤祥第一子,1739年革退
弘暾支系
追封:贝勒弘暾 胤祥三子,1728年追封多罗贝勒
1730年—1731年:贝勒永喜 弘暾嗣子,无嗣
弘晈支系
宁良郡王弘晈 胤祥第四子,謚曰“良”。
弘昑支系
追封:多罗贝勒弘昑 允祥六子,1729年追封多罗贝勒
永琅支系
1765年—1779年:三等镇国将军永琅 弘晓二子,1779年袭和硕怡亲王
永迈支系
1790年—1799年:三等辅国将军永迈 弘晓二子,无嗣
绵标支系
1790年—1799年: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标 永琅二子
奕勛支系
1799年:三等镇国将军奕勛 绵标一子,1799年袭和硕怡亲王
载坪支系
1836年—1841年:三等辅国将军载坪 奕勛三子,无嗣
载圻支系
1836年—1869年:三等辅国将军载圻 奕勛四子
1870年—1872年:奉国将军溥纶 载圻二子,无嗣
载增支系
1836年—1859年:三等辅国将军载增 奕勛五子
1859年—1891年:三等奉国将军溥瑛 载增一子
1891年—1905年:奉恩将军毓寯 溥瑛二子,无嗣
载增支系
1838年—1853年:三等辅国将军载堃 奕勛六子,无嗣
载堪支系
1838年—1861年:三等辅国将军载堪 奕勛七子
1861年—1883年:奉国将军溥义 载堪一子
1883年—1887年:奉恩将军毓秀 溥义一子,无嗣
溥静支系
1868年—1891年:不入八分辅国公溥静 载敦一子,1891年袭和硕怡亲王
溥耀支系
1880年—1900年:二等镇国将军溥耀 载敦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