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弗雷德里克·波尔

弗雷德里克·波尔

弗雷德里克·波尔

弗雷德里克·波尔,美国着名科幻作家、编辑。作为科幻使者,弗雷德里克·波尔出访过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甚至还参与《大英百科全书》条目编写。

弗雷德里克·波尔向世界展示了什幺叫出名要趁早,11岁踏入科幻界参加科幻迷的组织,19岁成了两家科幻杂誌的主编,20岁就以嘉宾身份出席第一届世界科幻大会。

在奥布赖恩的《科幻小说史》中,弗雷德里克·波尔被列为“科幻作品有史以来七大巨擘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弗雷德里克·波尔
  • 外文名:Frederick Pohl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纽约布鲁克林区
  • 出生日期:1919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2013年9月2日
  • 职业:科幻作家
  • 主要成就:《超标準人》获1976年雨果奖
    《大门口》获1977年坎贝尔奖
  • 代表作品:《超标準人》《大门口》《杰姆星》

人物生平

弗莱德里克·波尔1919年11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一个推销员家庭,高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主要靠自学成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空军服役,到过义大利。
弗雷德里克·波尔弗雷德里克·波尔
在1939年至1949年这十年内主要当科幻杂誌编辑,以后当过文学代理人和自由撰稿的专业作家,从1961年起又回到科幻杂誌和出版社当料幻小说编辑,因编辑工作上的优异成绩在1966至1968连续三年获“国际科幻成就奖”,从1974年起担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
波尔单独写的科幻小说很少,大部分作品都与着名科幻小说家如阿西莫夫、考恩布鲁斯、约翰·威廉森等合作,共出版长篇小说二十余部,短篇小说集三部。他自称使他引以为荣的作品是《百万日》(1971)这类短篇小说和《沃尔夫班》(1959)这类长篇小说。
波尔曾在美国和西欧的二百多所大学里讲过学,20世纪70年代又在“文化交流”的名义下到苏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讲学。他的作品经常在电视中播映,迄今已摄製成四百多个电视节民很受西方世界观众的欢迎。
2013年9月2日弗莱德里克·波尔去世。

主要作品

弗莱德里克·波尔19岁就担任了科幻小说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欧洲战场服役,退伍后成为一些年轻作家的代理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担任《银河》和《如果》两家科幻杂誌的主编,对60年代美国科幻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为此连续三年荣获国际科幻成就奖。
弗雷德里克·波尔弗雷德里克·波尔
波尔早期创作成就主要是讽刺性的短篇小说。他的长篇大多与别人合作,如《宇宙商人》(1952年)和《海底舰队》(1955年)等。70年代,他结束了自己的编辑生活,潜心创作。1976年,他的《超标準人》赢得雨果奖;1977年、1978年,他的《门口》分别夺得坎贝尔奖、雨果奖和星云奖。这些成就,使他跻身着名科幻作家的前列。
重要作品还有《在蓝色事件的地平线外》(1980年)、《希奇编年史》(1987年)和《太空站之行》(1990年,短篇集)等等。
弗雷德里克·波尔涉足了一个人在科幻小说世界中所能达到的一切领域:他首先是科幻小说迷(他所创建的未来主义者组织如今被人们像寓言一样所传颂)、出版社和杂誌社编辑、代理人,还有最重要的是——科幻作家。作为20世纪50年代《星河》杂誌的编辑,他为科幻小说创作基调的确立做出了贡献——包括他本人值得记念的主要作品,例如《太空商人》(与西里尔·科恩布鲁思合着)。
他还撰写了《未来的模式》,一本有关他本人在科幻小说领域头45年的回忆录。弗雷德里克·波尔于1919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现定居伊利诺斯州芝加哥近郊的帕拉坦。

人物评价

弗莱德里克·波尔把他自己的科幻小说称作“警告文学”,说提醒人们注意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长远后果虽然已成为老生常谈,但他仍要敲响警钟。他还说,他一直对探索人类可能有的各种各样前途感到兴趣,因此他所写小说的主题不赶时髦,但往往带有一定的预见性。
弗莱德里克·波尔弗莱德里克·波尔
美国文艺评论家弗莱德里克·鲍厄斯说:“在波尔手中,科幻小说是用来保卫人类和人性的武器。作为社会批评家,他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的故事也写得引人入胜,是第一流小说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