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战荥阳

战荥阳

战荥阳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缪袭的一首诗。。《晋书·乐志》曰:“改汉《思悲翁》为《战荥阳》,言曹公也。”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战荥阳》
  • 创作年代:东汉末年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 作者:缪袭

作品全文

战荥阳,汴水陂。
戎士愤怒,贯甲驰。
阵未成,退徐荣。
二万骑,堑垒平。
戎马伤,六军惊。
势不集,众几倾。
白日没,时晦冥,
顾中牟,心屏营。
同盟疑,计无成,
赖我武皇,万国宁。

注释

荥阳:位于河南省中北部。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古战场遗址遍及全市,最着名的有楚河汉界的鸿沟,刘邦、项羽争雄的汉霸二王城,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等。汴水,古水名,晋后隋以前指始于河南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获水,流至今江苏徐州市时注入泗水的水运干道。
陂:水边,水岸。山坡,斜坡。
戎士:将士;兵士。
贯甲:穿上衣甲;擐甲。洞穿衣甲。
徐荣: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
堑垒:深壕高垒的防御工事。
戎马:战马。
六军: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势不集:势力不集中。
几倾:几次倾倒。
晦冥:昏暗;阴沉。
中牟:地名。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市。
屏营:惶恐;彷徨。
赖:依赖。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擅兵权,废少帝,立献帝。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山东州郡共同举兵讨伐董卓,当时袁绍被各路武装联盟的首领,曹操代理奋武将军。二月,董卓徙天姿于长安,自领兵驻守洛阳。因董卓兵强势盛,袁绍的同盟军里没有人敢先发兵进攻董卓。曹操出于义举在义正辞严地责备了他们之后,便一马当先,引军而西,準备据守成皋。兵至荥阳汴水,被董卓部将徐荣打得溃不成军、惨败而归。这首诗,描绘了荥阳之战的真实情景,歌颂了曹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历史功绩。
诗歌採用了倒叙手法,一、二两句,开门见山,点明了战斗地点——荥阳汴水之湄、三、四两句,诗歌以凝鍊的语言,刻画了曹操率领的五千大军,一个个骁勇异常,奋勇当先,披甲驱马,直奔洛阳讨伐董卓的勃勃雄姿。五至八句,笔势一转,写曹操到了荥阳汴水,就遭到董卓部将徐荣的伏击。曹军阵势还未摆好,就被徐荣打退了。徐荣部两万铁骑,踏平了曹军的深沟高垒。“戎马伤”以下四句,紧承上文,叙述荥阳之战,曹操惨遭失败的情形:敌兵势盛、寡不敌众,“士卒死伤甚多”,“太祖我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几乎全军覆没。紧接“白日没”四句,转入写景抒情,战斗以失败告终,曹操在败归途中,面对日色昏暗,暮色苍茫,不禁思绪万千。最后四句,转入理智的反思。这次战斗虽然由于盟军的狐疑观望、不能齐心协力而惨遭失败,但是由于曹操的义举,对方亦不敢轻举妄动,各盟军的力量因此得以保存。这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表达了诗人对曹操其人的认识是独具慧眼的。
全诗二十句,以三言为主,偶差四言,铿锵有力,节奏明快。

作者简介

缪袭(186年—245年),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先辟御史大夫府,历事魏四主,后拜散骑常侍。官至尚书、光禄勛。有《列女传赞》一卷、《集》五卷。钟嵘《诗品》称:“熙伯《輓歌》,唯以造哀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