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莲
蛇莲 ,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被子植物门,拉丁文名:Hemsleya sphaerocarpa Kuang et A. M. Lu,是属于葫芦科雪胆属,耐阴植物,生于高山阴湿山沟处,分布于贵州等地的一种草质藤本植物,多生于海拔为750米-1400米的阔叶林边或山谷疏林下。
在中药里面,有一大类是“草药”,所谓草药,是指地方或民间广为套用但未被教科书或者药典收录的中药材。其中不乏身贱而效宏的好东西,其中一些被发掘出来后变为了正品药材,例如我们熟悉的“金钱草”“车前草”“垂盆草”。“蛇莲”也有升级正宫的倾向,其备受关注的是它的抗癌药理。 中药存在一名多药,由于其种属来源差异,虽然大致功效相似,但无论传统上还是现代药理套用都有细微差别。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蛇莲
- 拉丁学名:Hemsleya Sphaerocarpa Kuang et A. M. Lu
- 别称: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
- 二名法:Hemsleya sphaerocarpa Kuang et A. M. Lu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目:葫芦目
- 科:葫芦科
- 族:藏瓜族·翅子瓜亚族
- 属:雪胆属
- 组:曲莲组
形态特徵
植株
草质藤本。
茎叶
茎和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茎节处被毛较密。卷鬚纤细,长8-18厘米,疏被短柔毛,老时近无毛,先端2歧。

趾状複叶多为7小叶,叶柄长2-7厘米,被短柔毛;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被极短的疏柔毛,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圆锯齿状,中央小叶生长7-16厘米,宽2-3.5厘米,两侧渐小,外侧的小略歪斜。
花果
花雌雄异株,稀疏聚伞总状或圆锥花序;花序梗通常纤细,花梗髮状,长10-15毫米。
雄花:花萼筒短,长约1.5毫米;花萼裂片5,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约长4毫米,宽2.5毫米;花冠幅状,裂片平展,宽卵形,先端渐尖,约长8毫米,宽6毫米;雄蕊5,长约1毫米,花丝极短,花葯近圆形。
雌花:子房近球形,无毛,径2-3毫米;花柱3,长约0.6毫米,柱头2裂。果圆球状,径2.5-3厘米,具10条纵纹,顶端3爿裂。
种子近圆形,双凸透镜状,径8-9毫米,周生宽约2毫米的木栓质翅,具皱褶,边缘密生细瘤突,中间部分较疏。
花期5-9月,果期7-11月。
分布範围
产贵州东南部至南部、广西东部至东北部、湖南南部。模式标本采自贵州榕江。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1400米的阔叶林边或山谷疏林下。
主要价值
採集
秋季採挖,洗净,晒乾。
性味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涩微苦,平,无毒。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治痢疾,腹泻,痈肿,痔疮,汤火伤。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收敛,生肌。
治毒蛇咬伤,汤火伤,痢疾,腹泻。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收敛,去积,产后补血。
治肠胃湿热,赤痢,口糜,痈肿,痔疮,火伤。
治痢疾,腹泻,痈肿,痔疮,汤火伤。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收敛,生肌。
治毒蛇咬伤,汤火伤,痢疾,腹泻。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收敛,去积,产后补血。
治肠胃湿热,赤痢,口糜,痈肿,痔疮,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
外用:捣敷。
外用:捣敷。
选方
治慢性腹泻:伴蛇莲研末,野荞麦煎汁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