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趸
龙趸(lóng dǔn),学名中巨石斑鱼,别名猪羔斑,为暖水性海洋底层鱼类,它呈长椭圆形,侧扁,口较大,鱼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为大型名贵食用鱼类。在天然海域,成鱼一般体长60厘米~70厘米,最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达100千克~160千克以上。据记载,1999年7月,香港渔民在东沙群岛曾活擒一头母龙趸,体重180千克,曾被视为龙趸王。而最新报导称,2014年1月5日夜,马来西亚渔民以拖网方式捕获一条重达200公斤的野生龙趸,并以1.1万令吉的高价卖给一家食肆华人东主。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龙趸
- 拉丁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
- 别称:石斑、鲙鱼
- 界:动物界
- 目:鲈形目
- 亚科:石斑鱼亚科
- 属:石斑鱼属
形态
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龙趸

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徵,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15-20万粒,分批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250-3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500-600克,三龄鱼体重达800-9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200-250克,二龄鱼体重400-500克,三龄鱼体重达700-800克。
背鳍Ⅺ-15;臀鳍Ⅲ-8;胸鳍18;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66。鳃耙9+17。标本体长163mm,体长为体高4.1倍,为头长2.3倍。头长为吻长5倍,为眼径5.4倍。体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吻长而尖。口大,上颌骨末端伸达眼后缘之后下方。两颌齿为绒毛状齿带,前端各具犬齿一对。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锯齿,鳃盖骨具3扁棘。体被弱栉鳞。尾鳍圆形。液浸标本体黑褐色,腹部色淡。头部、体侧及各鳍均布满黑色斑点,头部斑点较密,约与瞳孔等大。体侧斑点大而疏。背鳍棘8-11鳍棘处有一黑色斑块。为暖水性底层鱼类,多栖于岩礁浅海中。最大体长2m,以底栖甲壳类及鱼类为食。为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中国南海诸岛、台湾;也见于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
生活习性
龙趸为底层肉食性鱼类,喜栖息在礁盘内的海域中,最深可达60米左右,以底栖甲壳类及小鱼小虾为食。它游泳速度虽不快,但因其身体构造较特殊,故往往以突袭方式来捕食,令猎物猝不及防。人工养殖可採用新鲜杂鱼及小虾,切成片投喂,有时添加海水鱼类粉状配合饲料。

法律保护
野生龙趸受《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保护,此外野生龙趸也是广东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根据《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搁浅和因误入港湾、河汊而被困的水生野生动物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由其採取紧急救护措施;也可以要求附近具备救护条件的单位採取紧急救护措施,并报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死亡的水生野生动物,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妥善处理。捕捞作业时误捕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立即无条件放生。
种群分布
龙趸鱼大多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珊瑚礁海区。除了在我国西沙、南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外,国外在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南至澳大利亚,北达日本南部等海域也有分布。龙趸在大海中不轻易露面,有经验的渔民往往用延绳钓、手钓或底拖网捕获它。
特别是超过150千克的大龙趸,据说它已有四五十年的海上生活经验,所以就更难捕到,偶尔捕获便成为罕见之物。
经济价值
龙趸鱼是海洋中的一种名贵鱼类,它肉质美味,营养丰富,味道好于一般石斑鱼,能做多种海鲜佳肴,货源稀少、售价昂贵,在广州市场,每公斤批发价高达190元左右,酒家食肆更卖到200多元,但仍受人们青睐。
龙趸为原野生鱼种可进行人工养殖,在广东深圳人工繁殖种苗和成鱼养殖均已先后获得成功。据介绍,龙趸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利用水泥池进行工厂化养殖,放养规格为体重22克、体长1.2厘米的鱼种,经过360天的养殖,平均每尾体重增到1830克,体重绝对增重量为1808克,在海水鱼类的养殖品种中,这样的生长速度是极其迅速的,增重效果明显。据养殖试验显示,经过1年的养殖,龙趸每尾可达1.5千克~2千克,第二年便可达到12.5千克~15千克。当年养殖,最小的个体为750克,最大的个体达到2500克,且70%的鱼体重均介于1500克~2000克之间,规格较为整齐,所以龙趸养殖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和资源条件,积极研究发展龙趸鱼的养殖。
据观察,龙趸在大海中不轻易露面,有经验的渔民採用延绳钓、手钓 或底拖网方可捕获。龙趸是海洋中的一种名贵珍馐,它的肉质鲜,营养丰富,为海鲜中的名品。它的药理功能也不俗,能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 心病争心血管疾病。
网路报导
事件一
2011年8月10日,广西北海渔民在北部湾海面捕捉到一条206斤龙趸。
事件二
电白博贺港外海捕获一条重近400斤的天然龙趸皇。
事件三
中新网9月23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导,香港再有重逾280公斤的大龙趸(学名中巨石斑鱼)被捕获,旺角花园街一间食肆22日用吊臂车运返大龙趸,引来大批途人围观,纷纷拍照啧啧称奇,负责人指该条龙趸是香港渔市场有纪录以来,重量排行第三,并指渔民作业时无意中捞到,并非刻意捕捉。
该条大龙趸长约两米、重逾280公斤,两日前渔民通知旺角花园街“牛皇星”海鲜酒家负责人星仔,指捕获该条大龙趸,他以10万元(港币 下同)买下,及至22日早上大龙趸抵港,因鱼身太重,遂雇用一辆吊臂车协助运抵旺角花园街店铺,由于突然有大鱼运抵闹市,适逢周末,吸引大批途人围观拍照。
负责人星仔表示,该条大龙趸估计是香港渔市场有纪录以来,重量排行第三,而最大的一条则重达380公斤,长逾2.5米,估计年约200岁,极为罕有,上周同样经他购入,当时在油麻地吴松街的分店出售。
事件四
2013年11月28日,北海渔民在北部湾海域作业时,捞起一条105公斤的龙趸,长1.7米,之后被北海一家海鲜食府买下。

事件五
来自煎蛋2012.9.26
香港油麻地闹市某火锅店店主购入一条巨型龙趸,当时还出动吊臂车来进行作业,引起一众路人围观。
据悉这条巨型龙趸重达640斤、长约2.4米,估计已有200岁的高龄。据购得龙趸的店主介绍它是在渔民在南中国海水域捕获,拖上船时已是奄奄一息,随后被运回香港长沙湾鱼市场竞拍,至于成交价他则以商业秘密拒绝透露。有鱼市场的行家表示,巨型龙趸可能因为双颱风的缘故而“迷航”才会从深海上浮。另外店主已经广发“英雄帖”邀食客出席“屠龙宴”,他打算每斤以300元港币出售,鱼骨则用以熬汤,相信可卖三日。
但有保育专家指野生龙趸因过度捕捞已经日渐稀少,因此不鼓励市民食用。(煎蛋引自雅虎香港)
事件六
2013年11月28日网路报导,北海渔民在北部湾海域作业时,捞起一条105公斤的龙趸(念“dun”,读第三声),长1.7米,之后被北海一家海鲜食府买下。近几年来,我区渔民已多次“偶遇”这种大型的石斑鱼。不过,有专家表示,因过度捕捞,龙趸越来越稀少,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事件七
中新网1月8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导,重达200公斤的野生“龙趸王”5日午夜被五六名渔民以拖网捕获,并以1.1万令吉的高价卖给一家食肆华人东主。
这只“龙趸王”6日早被运往七条路巴剎,吸引不少民众的热论。鱼商动用两名员工清除鱼鳞,耗费不少时间及体力。
这只“龙趸王”被食肆东主周建义(41岁)以1.1万令吉购入。周建义透露,这只龙趸是他有史以来购入最大条的鱼,在这之前他曾购入约160公斤的龙趸,供顾客享用。
“这只龙趸的体积相当庞大,预计可供应顾客享用长达两个星期。”
鱼商许瑞文指出,龙趸是深海鱼,不易捕获,仅能够依靠自身的福气。这次他捕获如此庞大的龙趸,也让他感到非常讶异。
事件八
2016年4月4日,游客在双月湾抓了一条250斤超大龙趸(lóng dǔn),又称巨石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