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夏日
《满庭芳·夏日》是北宋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结合真景真情,鍊字琢句,运化无痕,气脉不断,实为难能可贵的佳作。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满庭芳·夏日
- 创作年代:北宋
- 文学体裁:词
- 作者:周邦彦
作品原文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译文
汲古阁本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时元祐八年癸酉(1093),作者任溧水令。溧水,今江苏省镇江专区属县。
“老”“肥”二字均形容词转作动词,言雏莺渐长,梅子已肥。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风蒲燕雏老。”杜甫《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红绽雨肥梅。”
“嘉树”见《左传》昭公二年。刘禹锡《早夏郡中书事》:“华堂对嘉树。”又《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
“地卑山近”,兼用白居易“湓城地低湿”意,见下注。南方黄梅天潮湿,衣服容易生霉,须以炉香熏之。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二:“衫裛翠微润。”
陈注引杜甫诗“人静乌鸢乐”,检今本杜集无之,当是佚句,未可知;或陈误引他人诗。王安石《永济道中寄诸弟》:“似闻空舍乌鸢乐”,在周词之前,盖皆用《左传》襄公十八年记平阴之战:“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句意。“鸟乌”“乌鸢”字面虽有别,而意可通。(《颜氏家训·文章篇》谓《汉书》朝夕乌事,文士每误作乌鸢用之,可参看。)乌鸢连用,见《周礼·夏官》:“射鸟氏……以弓矢殴乌鸢。”《尔雅·释鸟》:“鸢,乌丑,其飞也翔。”盖古以鸢为乌类,故二字连举。
“新渌”,从汲古阁本。“渌”,水清。“溅溅”水声。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李善注引应劭曰:“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也。”陈注引杜诗:“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绝句九首》之七)杜甫之意希望出峡东下,而周词却说想离开这江南卑湿之地,与原典似乎相反,而意却相通,总是客居在外,不大得意,引起下文事实上的不能离开。
“年年”,短句叶韵。江南一带,燕子每于春社日来,秋社日去,称为社燕。
《汉书·霍去病传》“登临翰海”,如淳注:“翰海,北海名也。”盖漠北之湖泊,其地未详。《史记索隐》引崔浩说:“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翰,羽翰也。后加水旁,作“瀚海”,意同。又一说,指戈壁沙漠,沙漠广大如海,唐贞观初在漠北立瀚海都护府。
自比燕子来自朔漠,飘流已久,幸得一椽暂寄,又如何能就离开呢?《白雨斋词话》卷一:“九江之船卒未尝泛,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这里略为修改,用入词中,却不觉其“歇后”。杜牧《张好好诗》:“身外任尘土,尊前极欢娱”,“身外”“尊前”字俱合,意亦相似。
杜甫《陪王使君》:“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说到这里才直出本意。上片以景寓情,写江南初夏风景之妙,似褒似贬,含蓄顿挫。下片“年年”句换头,一气呵成,直贯篇终。
《南史·陶潜传》:“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全用陶语。这里意思却稍不同,只言“容我醉眠”,而客人暂可勿去,意在言外,正和苏轼诗意合。周邦彦是苏轼的侄辈,却未必引用苏诗,当是偶合。但陈元龙旧注《片玉词》已屡引苏句。兹录苏诗于下备考:“君且归休我欲眠,人言此语出天然。醉中对客眠何害,始信陶潜未若贤。”(《李行中秀才醉眠亭》)
作品鉴赏
周邦彦为北宋末期词学大家。由于他深通音律,创製慢词很多,无论写景抒情,都能刻画入微,形容尽致。章法变化多端,疏密相间,笔力奇横。王国维推尊为词中老杜,确非溢美之词。兹分析一下他的《满庭芳》一首词,即可见一斑:
周邦彦于公元1093年(哲宗元祐八年)任溧水(今江苏溧水县)令,时年三十七岁。无想山在溧水县南十八里,山上无想寺(一名禅寂院)中有韩熙载读书堂。韩曾有赠寺僧诗云:“无想景幽远,山屏四面开。凭师领鹤去,待我桂冠来。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由此可见无想山之幽僻。郑文焯以为无想山乃邦彦所名,非是。
上片写足江南初夏景色,极其细密;下片即景抒情,曲折迴环,章法完全从柳词化出。“风老”三句,是说莺雏已经长成,梅子亦均结实。杜牧有“风蒲燕雏老”之句,杜甫有“红绽雨肥梅”之句,皆含风雨滋长万物之意。两句对仗工整,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时值中午,阳光直射,树荫亭亭如幄,正如刘禹锡所云:“日午树荫正,独吟池上亭。”“圆”字绘出绿树葱茏的形象。此词正是作者在无想山写所闻所见的景物之美。
“地卑”两句承上而来,写溧水地低而近山的特殊环境,雨多树密,此时又正值黄梅季节,所谓“梅子黄时雨”,使得处处湿重而衣物潮润,炉香熏衣,需时较久,“费”字道出衣服之润湿,则地卑久雨的景象不言自明,湿越重,衣越润,费炉烟愈多,一“费”字既具体又概括,形象袅袅,精炼异常。
“人静”句据陈元龙注云:“杜甫诗‘人静乌鸢乐’。”今本杜集无此语。正因为空山人寂,所以才能领略乌鸢逍遥情态。“自”字极灵动传神,画出鸟儿之无拘无束,令人生羡,但也反映出自己的心情苦闷。周词《琐窗寒》云:“想东园桃李自春”,用“自”字同样有无穷韵味。“小桥”句仍写静境,水色澄清,水声溅溅,说明雨多,这又与上文“地卑”、“衣润”等相互关联。邦彦治溧水时有新绿池、姑射亭、待月轩、萧闲堂诸名胜。
“凭栏久”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词意至此,进一步联繫到自身。“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类。“疑”字别本作“拟”,当以“疑”字为胜。
换头“年年”,为句中韵。《乐府指迷》云:“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又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不可不察也。”三句自叹身世,曲折道来。作者在此以社燕自比,社燕每年春社时来,秋社时去,从漠北瀚海飘流来此,于人家屋椽之间暂时栖身,这里暗示出他宦情如逆旅的心情。
“且莫思”两句,劝人一齐放下,开怀行乐,词意从杜甫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中化出。“憔悴”两句,又作一转,飘泊不定的江南倦客,虽然强抑悲怀,不思种种烦恼的身外事,但盛宴当前,丝竹纷陈,又令人难以为情而徒增伤感,这种深刻而沉痛的拙笔、重笔、大笔,正是周词的特色。
“歌筵畔”句再转作收。“容我醉时眠”,用陶潜语:“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南史·陶潜传》)李白亦有“我醉欲眠卿且去”之句,这里用其意而又有所不同,歌筵弦管,客之所乐,而醉眠忘忧,为己之所欲,两者尽可各择所好。“容我”两字,极其婉转,暗示作者愁思无已,惟有借醉眠以了之。
周邦彦自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离开汴京,先后流宦于庐州、荆南、溧水等僻远之地,故多自伤身世之叹,这种思想在此词中也有所反映。但此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亦多隐约不露。例如上片细写静景,说明作者对四周景物的感受细微,又似极其客观,纯属欣赏;但“凭栏久”三句,以贬居江州的白居易自比,则其内心之矛盾苦痛,亦可概见。不过其表现方式却是与《琵琶行》不同。陈廷焯说:“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白雨斋词话》)说明两者风格之不同。下片笔锋一转再转,曲折传出作者流宦他乡的苦况,他自比暂寄修椽的社燕,又想借酒忘愁而苦于不能,但终于只能以醉眠求得内心短暂的宁静。《蓼园词选》指出:“‘且莫思’至句末,写其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这“妙于语言”亦指含蓄而言。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这话是对的。即如这首词就用了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诸人的诗,而结合真景真情,鍊字琢句,运化无痕,气脉不断,实为难能可贵的佳作。
作者简介
周邦彦
(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讚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