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马铃薯的人
《吃马铃薯的人》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谷创作于1885年的油画。该画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馆(Amsterdam,Van Gogh Museum)。
该画描绘了贫困农家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土豆的景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吃马铃薯的人
- 外文名:The Potato Eaters
- 作者: 文森特·威廉·梵谷
- 画作类型:油画
- 材质:画布
- 规格:81.5x114.5cm
- 别名:吃土豆的人
- 现收藏地:梵谷博物馆
画作内容
《吃马铃薯的人》(荷兰文:De Aardappeleters,英文: The Potato Eaters)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谷1885年4月创作的油画。
在这幅画里,梵谷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画家自己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 - 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该画作是梵谷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时的作品,也是画家自认为其最好的作品。
创作背景
文森特·威廉·梵谷在1885年完成的这幅画确立他作为大师的地位。梵·高早期接触社会下层,对劳动者的贫寒生活深有感触,他受米勒影响,想当一名农民画家。
第一幅草图

1883年在海牙的这一年里,刚刚掌握绘画基础,文森特就想拿出一张肖像向同事、鉴定家和商人证明自己的才能。8月,"掘土豆者"是他首次尝试的重要部分。但事实证明,他的愿望超出了他的技能,因此,在做完第一个草图之后他放弃了这项工程。1883年底他一直居住在纽南,创作一些成熟的肖像作品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他仅有的多于一人的作品是为朋友赫尔曼的餐厅设计的作品。他製作了一些草图,但并不满意。
文森特·威廉·梵谷的绘画技巧在1884年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他的用色越来越"坚实,而且更精确",他的技巧更具个人风格。同时他也更无法接受弟弟的拒绝。没有泰奥的帮助,他在艺术品市场上得到了一个在发展的机会。他寄出了最近的肖像画照片,并写信抱怨说,没有精神支持的财政援助是没有用的,那是真正的彻头彻尾的残酷。4月上旬,文森特·威廉·梵谷重新开始了他对农民吃饭这个主题的研究;“无论成功与否”他说“我打算开始研究所有这些图形”。在1884年4月6日和13日之间,他画出一张存于欧特娄克罗-米勒国立博物馆的大幅习作,在给泰奥的一封信中他附上了这幅习作的草图,并给他寄去另一张很快完成的潦草习作。他的第一张无拘无束的油彩草图忠实表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在新作品中,他改变了构图,在原来的4人中加入了第5个人。与此同时,他用一种新的风格来描绘喝咖啡的人们。和油彩草图一样,第二幅草图是最初的明暗对比习作,儘管在这幅作品中运用得比较粗糙。“我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文森特·威廉·梵谷在信中向他的弟弟坦白了这一点。
总之,作品努力描绘农民的原始与纯粹,描绘着那时的乡村生活。像动物那样,他们生活在未被破坏的协调中,自然的环境,那是文森特·威廉·梵谷所羡慕的。
艺术鉴赏
文森特·威廉·梵谷《吃马铃薯的人》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文森特·威廉·梵谷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採用了夸张的形式。画面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作者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
梵谷自画像

文森特·威廉·梵谷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困扰其多年的精神病发作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