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满江红·萧瑟风云

满江红·萧瑟风云

满江红·萧瑟风云

《满江红·萧瑟风云》是清代词人张煌言的一首词作。作者想到二十年前的反清斗争失败,自己无所作为,心中感慨万端,故作此词,落笔便感叹“萧瑟风云,埋没尽,英雄本色。”“最发指”三句,是说对外族的入主中原感到切齿痛恨。“又谁知”三字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和对失败命运的深沉感叹。词的下片,词人不甘心大势已去的结局,又重新抖擞精神,举出历史上抗敌名将颜杲卿和爱国志士苏武,盛讚他们坚持民族气节的可贵精神。全篇感情激愤,气势磅礴,跌宕起伏。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满江红·萧瑟风云
  •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 文学体裁:词
  • 作者:张煌言

作品原文

满江红
萧瑟风云,埋没尽、英雄本色。最发指,驼酥羊酪①,故宫旧阙。青山未筑祁连冢②,沧海犹衔精卫石③。又谁知、铁马也郎当④,雕弓折。
谁讨贼?颜卿檄⑤。谁抗虏?苏卿节⑥。拚三台⑦坠紫,九京藏碧。燕语呢喃新旧雨,雁声嘹呖兴亡月。怕他年、西台⑧恸哭人,泪成血。

作品注释

①驼酥羊酪:代指北方外族。
②祁连冢:汉代抗击匈奴之名将霍去病的墓。《汉书·霍去病传》:霍去病死,汉武帝不胜悲悼,“为冢像祁连山”。
③精卫石:神话故事说炎帝之女溺于东海化为精卫鸟。
④郎当:破败。
⑤颜卿檄:唐安禄山叛乱,常山太守颜杲卿领兵抗击,传檄四方,后史思明破常山,杲卿被俘到洛阳,大骂安禄山,英勇就义。
⑥苏卿节: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矢志不屈,齧雪吞毡,艰苦卓绝,持汉节北海牧羊一十九年。苏卿即指苏武。
⑦三台:原为上台、中台、下台六颗星星,古人用来称呼三公。三台坠紫,是以相应的星宿殒落喻重臣之死。
⑧西台:曾任文天祥幕下咨议参军谢翱,在文天祥就义后,登上严子陵钓鱼西台,设位祭奠,并写了《登西台恸哭记》。

作品鉴赏

作者隐居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田)面对大海的风云变幻,想到二十年前的反清斗争,现在军队散尽,自己退居岛上,无所作为,心中感慨万端,故本篇落笔便感叹“萧瑟风云,埋没尽,英雄本色。”“最发指”三句,对外族的入主中原感到切齿痛恨。“青山”二句,用霍去病抗击匈奴事表示自己坚持抗清的决心,并用精卫填海的故事表示自己即使死去,也要为国复仇,语极慷慨激愤。“又谁知”二句,笔锋一转,又折回现实。他与郑成功联师北伐,未获成功,义军烽起,亦归于失败。抗清斗争终未成功,“铁马郎当”和“雕弓折”正是对这一历史事实的概括。“又谁知”三字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和对失败命运的深沉感叹。
下片,词人不甘心大势已去的结局,又重新抖擞精神,举出历史上抗敌名将颜杲卿和受国志士苏武,盛讚他们坚持民族气节的可贵精神,表示自己像他们一样不惜流血,不怕牺牲,拚捨老命,埋骨九京(即墓地),也要抗争到底,保持气节。他感慨自然界燕语呢喃,雁声嘹呖,风风雨雨,岁月悠悠,而人事变化,却不遂人意,改朝易代,物是人非,令人痛心。最后他又振起一笔,儘管身处逆境,人在孤岛,倘若为国起义,他坚信有西台恸哭之人,一定会有许多和他一样的爱国志士前赴后继,继续反清事业。
身居悬岙的张煌言,在这首《满江红》中,表达了迴环曲折的思想感情。他似乎面对大海,看到了海上的风云变幻,波谲云诡,想到了二十年来海上陆上反清的激烈战斗。现在,军队散尽,孤身一人,落寞萧条,无所作为,真是“埋没尽,英雄本色”。但是,亡国之限仍蕴积心头,“最发指,驼酥羊酪,故宫旧阙”。外族入主甲原,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曰“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曰“万里腥膻如许”,而张词云“驼酥羊酪,故宫旧阙”,比“腥膻”二字更为形象。亡国之恨化为反清复明的坚强意志:“青山未筑祁连冢,沧海犹衔精卫石。”“祁连冢”,汉代抗击匈奴之名将霍去病的墓。据《汉书·霍去病传》,霍去病死,汉武帝不胜悲悼,“为冢象祁连山”。“精卫石”,神话故事说炎帝女儿溺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终)>).词人以霍去病、精卫自喻,表示只要一息尚存,便坚持抗清到底,即使死去,复仇的意志仍不会泯灭。可是。反抗的雄心,斗争的意志,并不能遮住失败的现实,“又谁知、铁马也郎当,雕弓折”。“郎当”义为破败。金戈铁马残破败落,文采斐然的宝弓也已折断,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想当初,张蝗言曾和郑成功联师北伐,溯长江而上,连1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大江南北,义师蜂起,但不久归予失败。到了康熙二、三年(1663—1664),抗清斗争已经烟消云散。“铁马郎当,雕弓折”,正是概括了这些历史事实。“又谁知”三字,透露出无限感叹。
下片开端重新振起,“谁讨贼?颜卿檄。谁抗虏?苏卿节”。唐代安禄山起兵叛乱,有守土之责的地方官望风而降。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果卿领兵反抗,传檄四方,河北诸郡回响。八天之后,史思明攻破常山,“杲卿被俘到洛阳,大骂安禄山,英勇就义。汉代出使匈奴被扣押的苏武,矢志不屈,齧雪吞毡,艰苦卓绝,持汉节牧羊北海,达十九年之久。“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颜呆卿和苏武,是坚持民族气节的光辉形象,照耀千古。故词人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拚三台坠紫,九京藏碧”。三台,原为上台、中台、下台的六颗星星,古人用来称呼三公。“三台坠紫”是以相应的星宿之殒落喻重臣的死。九京即九原,指墓地。碧,碧血,“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庄子·外物》)。碧血L是捐忠臣义士奋勇献身流下的血。词人表示不惜流血牺牲,要象颜卿、苏卿那样保持气节。由此想到,过去、现在和将来,风风雨雨,岁月悠悠,呢喃燕语,嘹呖雁声,自然景物依旧,而朝代转换,社会变迁,物是人非,何等惆怅!但是,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总会有人怀念,象南宋亡后谢翱为文天祥恸哭一样。“怕他年、西台恸哭人,泪成血。”曾任文天祥幕下咨议参军的谢翱,在文天祥就义后,登上严子陵钓台的西台,设位祭奠,并写下了《登西台恸哭记》。词人虽然身处孤岛,但相信一旦就义,必有西台恸哭之人。这是对自己为之献身的正义事业的坚信。前面明提颜卿、苏卿,这里暗以文天祥为依归,亦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之意。

作者简介

张煌言(1620—1664),字玄着,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明末在浙江地区起义抗清,官至兵部侍郎。后与郑成功合兵围南京,兵败被俘,英勇就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