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速前进(美国CBS电视台真人秀节目)
“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TAR)”是一个一群人环游世界进行竞速比赛的真人秀节目。CBS从2001年开始按季播出。节目记录多对选手在一个月中进行的环球竞赛。
整个比赛分为多个赛段进行,其中淘汰赛段的最后一名出局,最终冠军可以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比赛起点与终点均在美国,中间经过世界多个国家。各队必须按摄製组给出的路线资讯指引週游世界,并在赛程中完成规定的任务。
自艾美奖2003年设立黄金时段艾美奖最佳竞技类真人秀(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Reality-Competition Program)以来,极速前进在该奖项评选中取得了“十中”的佳绩(2003-2009,2011-2012,2014年)。
极速前进已有两个不同的国内引进版本,分别是2010-12年上海外语频道的《极速前进:冲刺中国》与2014-17年深圳卫视的《极速前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极速前进
- 外文名:The Amazing Race
- 其它译名:惊险大挑战、夺宝奇Show
- 出品时间:2001年
- 製片地区:美国
- 发行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 首播时间:2001年9月5日
- 导演:Hans van Riet
- 集数:每季11、12或13集
- 每集长度:播出时长60分钟,实际时长约43分钟
- 类型:真人实境秀
- 主要奖项:艾美奖最佳竞技类真人秀
- 线上播放平台:搜狐视频
- 主持人:Phil Keoghan(菲尔·基欧汉)
- 原创人1:Bert van Munster
- 原创人2:Elise Doganieri
- 製片人1:杰瑞·布鲁克海默
- 製片人2:乔纳森·利特曼
- 冠军奖励:100万美元
- 赞助商:福特汽车、Travelocity、Fitbit
剧情简介
“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是美国CBS电视台从2001年开始按季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记录多队选手在一个月中进行的环球竞赛。该节目的主持人是来自纽西兰的菲尔·基欧汉(Phil Keoghan)。
主持人Phil和製作人在艾美奖典礼

每季比赛由11或12队选手组成,每组两人,可以是家人、情侣、同事或者好友。在这档节目中,选手将开展一段终生难忘的环球旅行,在饱览异国壮美风光、体验独特民俗风情的同时,完成考验他们智慧和体力的各项挑战。
选手们要进行11-13个赛段并逐渐被淘汰,将有3支队伍(第25、26季是4支队伍)进入最终赛段,最先冲过终点线的组合将赢得冠军,并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
参赛队伍
每季比赛的11支队伍(第3、4、10、15季是12支)由2名有一定关係的队员组成。在家庭版第8季则是由4人组成的10个家庭队伍参赛。每队的队员关係都不同,有夫妻,情侣,朋友,兄弟姐妹、亲子组、双胞胎,同学,分居等等,同队队员一般相互熟识。第26季首次引入了“相亲速配”(Blind-Date)参赛队伍,有10名此前并不相识的选手在出发前两两配对作为速配情侣,与其余队伍共同进行比赛。而第29季,参赛选手则变成了22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将在完成起跑线任务后根据完成起跑线任务的顺序挑选队友,以组成11支比赛队伍。
极速前进第3季队伍

两名队员必须共同比赛(除路障赛外),如果有队员受伤或其身体状况无法继续比赛,则他们被淘汰。两名队员必须同时到达中继站才能签到。队员间关係的变化也是该节目的看点之一。
比赛金钱
在每段赛程的开始,每个队伍一般会拿到一定金额的现金(有时不会分发金钱),通常是美元,用于比赛开支。每个赛段提供的金额不同,从1美元到700美元都有。每段赛程剩下的钱可以被用在以后的赛程中。
在第5季和第6季中在“非淘汰赛段”最后到达的队伍会被没收金钱,并且在下一个赛段也不会获发比赛金钱,队伍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取得钱财(以物品交换或街头乞讨、向其他队员乞讨或者使用其他所在地法律允许的方式获得钱财)。在第7-9季中,还要将除所穿衣物和旅行档案以外的物品全部没收。比赛也有一些关于乞讨的规则,如从第7季起不允许在美国的机场乞讨,在第10季第3赛段(越南河内)也不允许乞讨。队伍可以在比赛进程中获得他人赠予的物品(如第17季的Nat & Kat)。
赛程标誌
赛程标誌是标示队伍必须到达的旗帜。多出现于线索盒下方,也有一些标示在一些队伍必须完成任务的地方。
赛程标誌

在大多数过往季度中,比赛标誌为红黄交织的旗帜。
第1季中全季基本使用一些由当地特色或与任务有关的物品装线索。标誌起初是黄白相间,但后来变成黄红相间的赛程标誌,以便更好的识别。
第10、15季在越南比赛时,因为红黄两色的旗帜酷似“南越”(越南共和国)的国旗,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摄製组将红黄两色的旗帜换成了黄白相间的旗帜,离开越南后又换回红黄两色的旗帜。
第8季全季使用的是黄黑白相间的旗帜。
第19季开始使用一些由当地特色或与任务有关的物品装线索而不用线索箱,但部分赛段保留线索箱。
比赛线索
比赛线索主要包括路线信息、绕道、路障、快进。
路线信息
路线信息(Route Info)是提示队伍下一个目的地的线索。一般情况下路线资讯都会直接写出地点名,但有的时候会给出图片或者是一段提示性的文字,队员需要自己寻找地名。有时资讯还指定了交通方式,如果不按指定的方式前进,会被罚时。有时也会直接在路线信息中要求选手完成任务,这种情况称为额外任务(Additional Task)。
绕道
绕道(Detour)是要求参赛队伍从提供的两件任务中选择一件完成(通常会有一个耗时长、简单的任务和耗时短、相对较难的任务供选择)。如果选手选择了一件任务以后发现难以完成,可以更换去做另一个。但有些绕道任务的场地有开放时间或队伍数量的限制。
绕道(Detour)

从第14季起,第一赛段与最后赛段往往没有绕道任务。在第26-29季,第一赛段又开始出现绕道任务。
第25、26、30季出现了“盲选”绕道(Blind Detour),即线索卡上除了两个任务的名称外,没有其他提示,选手需要前往任务地点后才知道任务的具体内容。
第26季,出现了轮盘赌绕道(Roulette Detour),即由轮盘来决定选手必须完成哪一个绕道。
路障
路障(Roadblock)规定该任务只能由该队的其中一名队员完成(第八季部分路障需两名选手完成)。两名队员可以先阅读任务的大概描述(一般是一句问话,如:“谁喜欢指手画脚?”),然后决定谁参加任务后才可以看到详细的任务细节、该怎样做的描述。一旦选定谁完成路障,便不可更改。
路障(Road Block)

但任务描述有时会对一些队伍造成欺骗。例如,在第20季第一赛段的路障,线索中只透露“谁的方向感更强”,结果却是决定去完成路障的人开车去找从上万米高空跳伞的选择不去完成路障的队友,但Kerri & Stacy以及Art & JJ这两队组合都选择了有恐高症的队员不去做路障。各队也可以根据任务地点或观察其他队伍进行挑战来猜测任务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一名选手在完成路障的过程中,另一名选手须在指定的区域内等待,但可以给搭档鼓励和建议,而非提示,否则会被罚时(第27季第3赛段,第30季第1赛段等);选手可以向其他做该路障的选手或当地人寻求帮助或合作。
从第六季开始,规定每一位选手在一季中不得完成多过6次路障。有时会在路障线索卡上直接写明各队需要哪名选手完成路障以不超规定的数目(如第19、21、26季第11赛段,第20季第9赛段等)。之后规则又有数次修改,每人的路障限制规则随该季赛段的路障数量等原因而变化。例如在第24季的规则为:进入第10赛段之前每名选手不能完成多于6次路障,但最后两个赛段不再受此限制。第26季,由于前11个赛段只设有9个路障,所以每位选手在第11赛段之前不得完成多于5次路障。
早期季度中在一个赛段只会出现一个路障,但从第16季第10赛段起开始出现包含有两个路障的正常赛段,这时通常两名队员必须各自完成一个路障。
快进

快进(Fast Forward)可让第一个完成快进任务的队伍直接前往中继站。快进任务的信息和普通任务的信息会出现于同一个线索信封内。争夺快进失败的队伍必须回去再执行普通任务,因此队伍要慎重考虑是否争夺快进。
每队在整个比赛中只能使用一次快进(联合快进除外)。
完成快进的队伍通常第一个到达中继站,但也有例外,因为快进任务往往会让一些有某种观念的人认为不可能完成——如纹身、剃髮、吃大量的肉、喝噁心的汁水等,例如:第5季的Brandon & Nicole被要求剃去所有头髮;第12季的Nicolas & Donald被要求留下永久性的纹身;第13季的素食者Terence与女友Sarah,以及第17季的素食了22年的Kat与同事Nat被要求吃下大量的肉。
前四季除了最终赛段都有快进,而从第5季起每季只有两次快进,第8和12季由于剪辑原因(无队伍选择时即被剪辑)只有一次快进。从第18季起部分季度已不再设有快进,或因被剪辑而未出现快进。第20季出现三次快进,是前四季之后快进次数最多的季度。
任务重温
任务重温(Switchback)从第15季开始出现,它是一个于过往季度该国赛段曾经亮相併再次出现的任务。
第15季瑞典赛段的重温路障为在186个草垛中找出7面旗子,这是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第6季瑞典赛段路障“推草垛”。在那一季中Lena & Kristy第三个到达农场,但选择去完成这项任务(270个草垛中找出20张线索卡)的Lena却在农场上用了9小时14分钟(準确时间)艰难地推动一百多个草垛,仍不能找到任何线索,而最后一组已在2个多小时前到达了中继站,最后她们因未能完成该任务而惨遭淘汰。
第20季印度赛段出现了重温快进,它是第7季中的一个快进任务——剃光自己所有的头髮,在第7季中使用该快进的Uchenna & Joyce最终赢得了冠军(实际上这一快进在第5季就已出现,但第7季製作时尚未引入Switchback任务的概念。第5季中Brandon & Nicole同样放弃了这一快进)。
第21季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赛段出现的任务重温是第12季的撑桿跳路障。
第22季的瑞士赛段出现的任务重温是第14季的从山坡上搬运乳酪下山的任务。而在决赛赛段中,也重温了第8季的一个经典路障任务。
第25季的菲律宾赛段出现的任务重温是第5季的在五块水田中牵牛犁地找线索的任务。
第27季的尚比亚赛段的路障重温了极速前进历史的首个任务——滑索下降200英尺到巴托卡峡底。
第29季的越南第9、10赛段首次出现了连续两赛段的任务重温,先后重温了第9季的笨猪跳路障和第3季的脚踏车运虾篓路障。
第30季的捷克赛段重温了第15季的经典路障——在密布铃响电话的房间中,听出作家卡夫卡的一句名言。第15季中,Flight Time & Big Easy最终未能完成这一路障,罚时后惨遭淘汰。
障碍
比赛障碍包括让路、迴转、联合及对抗。
让路

让路(Yield)允许一支先到达让路点的队伍迫使落后于他们的任意一队停止比赛30分钟,从第五季开始出现。当被让路的队伍到达时,他们必须倒转沙漏,等沙子流尽后才可以继续比赛。和快进一样,每队每季只能使用一次让路,每个赛段最多只有一个让路。
在第5季中,前十一个赛段都设有让路。第6季至第8季,只有三个赛段设有让路。第9季至第11季,只有两个赛段设有让路。从第12季起,让路被迴转(U-turn)取代。
迴转
迴转(U-Turn)允许先到达迴转点的队伍迴转在他们后面的队伍,让被迴转队完成全部两项绕道任务。若迴转出现于绕道之后,当队伍在迴转点发现自己被迴转后,要从迴转点返回到自己先前未选择的绕道任务去完成。队伍只要到达迴转点即可使用迴转,不论自己是否被迴转。
迴转(U-turn)

迴转从第12季开始出现,取代了让路。和让路一样,每队每季只能使用一次迴转(第29季除外)。一般情况下,全季只设有两个迴转赛段(其中第17季只有一个,第27、29季设有三个)。而且由于美版的迴转赛段几乎都是淘汰赛段,被迴转的队伍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第12季至第16季,在迴转赛段只有一只队伍能够使用迴转(单迴转)。
第14和16季,出现匿名迴转(Blind U-Turn),被迴转的队伍无法从迴转板上知道谁对他们使用迴转。
从第17季开始,出现双迴转(Double U-Turn),在每个迴转赛段上有两个迴转名额,即有两只队伍有机会迴转其他两只队伍,迫使他们完成两项绕道任务。在一个双迴转赛段,同一只队伍只能被迴转一次。
第18季,选手们被要求完成起点线任务,而最后一支完成该任务的队伍要在接下来比赛的第一个绕道处被自动迴转(Auto U-Turn),必须完成第一个绕道的全部两项任务。
在第21、22、26、29季出现了匿名双迴转(Blind Double U-Turn),也就是匿名迴转与双迴转的结合。
第27季,美版有史以来首次一季出现了三个迴转赛段。其中第9赛段和第10赛段都是单迴转赛段,这也是继美版第17季引入双迴转以来再次出现单迴转。而且在第10赛段,迴转首次设定在绕道之前,选手们要先进行迴转选择再继续前进,被迴转的队伍无需回到迴转点并将直接完成两项绕道任务。
第29季,美版首次允许队伍一季可以使用的迴转不限次数,而且该季的双迴转点都设在了绕道之前。在第30、31季,迴转设于绕道之前的设定被继续沿用。
如果队伍使用迴转时选择了一支实际上领先于他们的队伍,则该迴转会被视为无效迴转,但队伍可以藉助这种方式避免其他队伍使用迴转(无效的迴转同样会占据迴转板的位置)。
联合
联合(Intersection)是指每支队伍与其他一支队伍自由组队进行合作,共同做出决定并完成任务。在解散指示之前,联合的两对选手必须共同作决定并完成任务(包括选择快进)一直到下一个信息说明可以结束联合才可以结束合作。通常联合状态只会完成一个任务。如果一个队伍到达联合标誌处时没有其他队伍在那里,他们就必须等待下一个队伍的到来。当多个队伍在标誌处,各队可以自由选择搭档。
联合(Intersection)

联合任务在美版出现过三次,分别为:S10,S11,S16。
对抗
对抗(Head-to-Head)由极速前进拉丁美洲版第2季首创,于美版第30季出现。但与其他海外版本不同的是,对抗任务设在了中继站旁,率先到达的两支队伍需要进行比赛,获胜队伍可前往中继站签到。失败方则需等待下一支队伍重新进行比赛,以此类推,输掉最后一场对抗赛的队伍将会被淘汰。
其他比赛元素
减速带

减速带(Speed Bump)从第12季开始出现,在非淘汰赛段最后到达的队伍要在下一个赛段中的某一时刻面临减速带,他们必须要完成这个附加的任务之后才可以继续前进,并加紧弥补因此损失的时间。
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任务设定相对简单,减速带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能够让落后的选手迅速赶上,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刺激性和精彩程度。
在第27季第9赛段,如右图所示的减速带标识板没有出现,而关于减速带的内容出现于该赛段路障的附加线索中,在上个非淘汰赛段最后到达的队伍需要完成的减速带任务是两人必须依次完成这个路障。
通行卡
通行卡(Express Pass)出现于第17-29季。在第17-24、26-28季中,在某一赛段获得第一(其中第21季为第二赛段,第28季为第六赛段,其余都为第一赛段)的队伍将得到通行卡,参赛者可使用它直接跳过任何自己无法完成或没有时间去完成的任务(除快进任务和仅要求前往某一地点的路线信息任务)拿到下一条线索。第17-26季,通行卡的使用限于前八个赛段。
第22-24季,第一赛段冠军得到两张通行卡,一张留着自己使用,另一张必须在第四赛段结束前选择给其他任何一队(第23、24季为第五赛段结束前)。这需要选手的精心思考和比赛策略。
通行卡(Express Pass)

第25季的通行卡奖励出现于第二赛段,但不直接发给赛段冠军,而是在最后一个线索点提示了获得通行卡的额外任务,队伍也可跳过任务直接前往中继站。
第27季,通行卡所能使用的範围开始减小。第一赛段冠军能得到一张通行卡,但必须在第五赛段结束前使用。并且该队在使用通行卡后,要在使用通行卡的这一赛段(即在下一赛段开始前)决定将此卡交给另一只队伍,而这支队伍必须要在下一赛段使用它。
第28季,第六赛段冠军将获得一张通行卡,获得此卡的队伍要在第九赛段结束前使用它。与此同时,在该赛段的第二条线索会告知队伍们本赛段的奖励是一张通行卡。
在第29季的起跑线任务中,22名选手要在指定行李箱专卖店中寻找系有巴拿马国旗标示牌,而在这22个行李箱中有一个藏有本季仅有的一张通行卡。
风险
风险(Hazard)只出现于美版第19季,最后完成出发任务的队伍要在首赛段中的某一时刻接受“风险”惩罚,只有当他们完成这个额外任务后才能继续比赛。该季的“风险”任务是:队伍中的一名队员要在某商场内进行笨猪跳。
风险(Hazard)

翻倍奖金
翻倍奖金(Double Your Money)只出现于美版第21季,在该季的首个赛段拿到第一的队伍,只要再赢得最后赛段,就能使自己的奖金从100万美元增加至200万美元。然而,如果该队在赢得首个赛段后,就在最后赛段之前被淘汰,则最后赢得最终赛段的其他队伍也只能获得100万美元。
安全卡
安全卡(The Save)只出现于美版第25季,在该季第一赛段获得冠军的队伍将得到一张安全卡,持有它的队伍在排名最后并且面临淘汰时,即可使用安全卡让自己继续留在比赛。如果持有安全卡的队伍处于非淘汰赛段的最后一名,则安全卡不会被使用,但下个赛段需要完成减速带。安全卡的使用限于前九个赛段。
(注:第25季选手赛后採访中曾透露,安全卡也可以像通行卡一样将其给予其他队伍。)
出发任务
从第15季开始,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在部分季度的第一赛段设定了出发任务(Start line task),使得比赛的精彩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时会按出发任务完成的先后直接发给选手飞往首个目的地的不同航班机票,有时则仍需选手自驾前往机场,争夺航班决定出发顺序。
带有特殊惩罚的出发任务包括:
1.第15季,12支队伍要在车牌墙上找寻总数只有11张的东京品川车牌,以换取飞往东京的机票。最后一支没找到车牌的队伍(即无法完成任务,因为此时车牌都被拿走),将成为没有离开起跑线就被淘汰的队伍。
2.第18季,队伍要找到写有Queensland And Northern Territory Aerial Services(昆士兰与北领地航空服务)信息的纸飞机,但实际要找的为其缩写QANTAS(即澳洲航空公司)。最后完成该任务的队伍将获得自动迴转(AUTO U-TURN)的惩罚。
3.第19季,队伍首个目的地的英文写法为12个字母(TAI PEI TAIWAN,即台湾台北),选手先看到其中六个字母“WAN PEI”后,要找到写有”TAI“的雨伞,使用它两次以拼出目的地完整名称。最后完成的队伍要在第一赛段完成“风险”任务。
最后决战
最后倖存的三支队伍(第25、26季是4支队伍)会进入最终赛段。在早期季度中,最终赛段第一部分在美国的海外州(阿拉斯加/夏威夷)、海外领土(波多黎各、关岛等)或靠近美国的某个国家(牙买加、加拿大等),第二部分位于美国某个大城市的终点。第12季起首次採用了三支队伍直接飞往美国某地进行最终决战的设计,此后沿用。三支队伍要按照提示去向终点,主持人菲尔·基欧汉和其他被淘汰的队伍会在那里等待他们到来。
主持人Phil(摄于第21季出发点)

从第9季起,首次在最终赛段设计了考验选手对整个比赛旅程内容记忆的回忆任务,之后在多数季度中都有使用。这一任务往往是最终赛段的倒数第二个或最后一个任务。
中继站
中继站是每赛段的终点,队伍需要来到中继站完成签到。在大部分赛段,最先到达的队伍会在比赛结束后拿到额外奖品。早期季度中,各支队伍抵达中继站后都要很快进行休息,因为多数赛段在晚上12点到凌晨3点的时段内开始,选手们基本没有时间睡觉,但中后期季度的出发时间更多取决于航班安排。在无休息赛段出现后,踏上中继站地毯也并不意味着队伍可以就此鬆一口气。
Pit stop地毯

在每个终点,队员们主要是吃饭和睡觉,此外还要接受採访,谈一些在刚刚完成的赛段中的经历。这些採访最后会加入到编辑好的插话以更好的表现队员们在比赛中的心情与感受。在早期季度中,队员们会被允许在中继站互相沟通和交流,第14-25季在中继站队员们一般被隔离开来,但自第26季起交流规则被再次放开。
在早期季度中,各队在到达12小时后或36小时后从中继站出发,不过也有例外:
第1季中,在撒哈拉由于沙尘暴滞留60小时;
第7季中,在波札那滞留14小时;
第8季中,在哥斯大黎加滞留20小时; 在兰开斯特滞留超过12小时,但具体时间不详;
第9季中,在阿曼滞留24小时;
第10季中,在印度金奈滞留22小时;在摩洛哥滞留15小时。
中后期季度中,队伍在某些赛段中继站签到后会集体旅行前往新的位置,出发开始下一赛段。
各队要完成比赛并且避免最后到达中继站。如果其他队伍都已到达,而剩下的一队差很远,路线提示会直接告诉他们中继站的位置,或由Phil亲自来到选手身边宣布淘汰。某些季度中出于让选手享受比赛的考虑,在条件允许下,即使赛段开始就大幅度落后的队伍也可以完成该赛段的某些任务(如第17季的Nick & Vicki)。
较早被淘汰的队伍一般会前往摄製组安排的度假村,等待比赛结束。在中期季度,摄製组曾在官网上放出队伍在度假村休闲及互相交流的视频片段。而较晚被淘汰的队伍(一般为倒数第五、第四支)则往往会与前三名继续同行直至终点,作为防止节目冬粉剧透的“诱饵队伍”。
特殊赛段
突然淘汰赛段
在突然淘汰赛段,队伍会于赛段途中被淘汰。美版第10季、15季的第一赛段和第25季、26季的决赛赛段均为突然淘汰赛段,于赛段中的一个指定地点(第10季、第25季、第26季)或任务(第15季),最后一名的队伍被当场淘汰。
双淘汰赛段
双淘汰赛段(Double-Elimination Leg)仅出现于美版第19季第2赛段。
在双淘汰赛段中,最后两组在中继站成功签到的队伍会被淘汰。相应的,在双淘汰赛段的第一个线索会告知选手们最后两组到达中继站的队伍会被淘汰。
非淘汰赛段
简介
每季比赛都有几个非淘汰赛段(Non-Elimination Leg,NEL),在这些赛段中最后到达中继站的队伍不会被淘汰,可以继续比赛。各队不会被告知哪些赛段是非淘汰赛段。在第1季到第4季中,淘汰赛指示中继站的路线信息会写上"最后到达的队伍会被淘汰",非淘汰赛段则没有这些字。从第5季开始,这行字改成了"最后到达的队伍可能会被淘汰" ,第一赛段除外(有时当第一赛段非淘汰时除外)。而在第26季,除最终赛段,前面所有赛段的警告都写成"最后到达的队伍可能会被淘汰" 。
规则
第1-4季对最后到达的队伍没有惩罚。
第5-6季对最后到达的队伍有惩罚,该队要上交所有钱财,并且下一赛段不会获得经费。第7-9季的惩罚更为严格,队员必须上交除了所穿着的衣物和护照以外的所有物品。
第10-11季的惩罚是最后到达的队伍被标为“待定淘汰”(Marked for elimination),须在下一赛段获得第一,否则到达中继站后要罚时30分钟。
第12季开始的惩罚是最后到达的队伍须在下一赛段完成减速带(Speed Bump)任务。
未完待续赛段
“未完待续”赛段(To Be Continued leg)可分为无休息赛段(No-break Leg)和双倍赛段(Double-length Leg)。第6季首次出现了双倍赛段,之后在7-10季中也都出现双倍赛段,11-13季没有未完待续赛段,第14季再次出现双倍赛段,此后在第18、19、22、23、25-30季出现无休息赛段。其中无休息赛段是由两个连续的赛段组成,而双倍赛段是一个完整的赛段,但包含了两个路障和两个绕道。
未完待续赛段(冲刺中国)

简介
第6季的双倍赛段中,队伍被指示前往一家网咖,从指定的电子邮件附带的录像信息中得到下一个线索。
在第7-9季的双倍赛段,各队在比赛前半段得到的最后线索会提示“在地毯上见到Phil“,之后会在与中继站相同的地毯上见到主持人Phil Keoghan并从他手中得到下一个线索。在第10季中的双倍赛段,由于製片原因Phil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在最后一个线索中被要求“继续前进!“(Keep Racing!)。
第18、19、22、23、27、28、29季出现的无休息赛段中,各队会像往常一样被指示“前往中继站”,获得冠军的队伍也会得到奖品(除第27、29季),而最后一名不会被淘汰,也不会在下个赛段面临减速带,Phil在告知队伍名次后会立刻给予各队下一个赛段的出发线索。
第25、26季的无休息赛段出现于最后两个赛段,从而第十一赛段没有队伍会被淘汰,使得四只队伍共同进入最后赛段,但在最后赛段终点线前的某个地点,四只队伍中处于最后的某队会被淘汰。
未完待续赛段使队伍没有在中继站休息的时间,因此多数季度会让队伍在赛程后半部分经历长时间的火车/飞机旅途前往下个目的地,藉此恢复体力。
起源
第6季中出现“未完待续”赛段完全出于偶然。在匈牙利的第六赛段原本是设计成两个赛段,包括一个非淘汰赛段(当时的规则是最后一名将被收走所有的现金)。不过,由于在匈牙利乞讨是违法的,最后一名队伍无法为下一个赛段乞讨钱,于是摄製组改为以一个加长赛段来取代非淘汰赛段(保证队伍数量不变)。
比赛规则罚时
所有参赛队伍都必须按照极速前进的比赛规则进行比赛。违反任何线索提示或附加线索的信息均可能遭到罚时,可能会影响到该队是否被淘汰。(极速前进第一準则:Read the clues)
比赛规则
1,除另有要求外(如路障赛),队员必须保持彼此距离在20英尺(6.1米)内,并始终与自己队伍的摄像师和收音师同行(第30季第7赛段,比赛史上首次要求队伍在该赛段内交换队员,并完成该赛段剩余的全部赛程)。在乘坐交通工具时,队伍必须同时为摄像师和收音师买票,买票时会直接提出买4张票,但之后会补录要求买2张票的镜头。若余票已不足4张,则队伍不能乘坐。
2.队伍在购买机票时必须购买经济舱,使用摄製组提供的信用卡付款,但允许队伍向航空公司寻求免费升舱的待遇。队伍可以使用比赛经费购买其他交通工具的头等票。队伍有时也会被要求按规定的转机路线旅行,或不允许採用某些转机路线(如第14季,各队被要求从新西伯利亚经莫斯科转机飞往斋浦尔;第26季出发线索中明确指示,队伍不能从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部分国家转机飞往日本)。自第25季起,队伍只能预订一次机票,在预订完成后,即使发现更优航班也不能退票重订(这)。
3,在没有摄製组监督的情况下,队伍不允许在比赛中联繫自己的家人、朋友或熟人。但摄製组可能会在比赛进程中提供给选手们联繫家人的机会。当这种任务出现时,队伍必须在联繫之后才能继续比赛(如第12季,队伍会在第7赛段开头获得一部黑莓手机,在比赛进行中收到来自家人的简讯)。在特殊情况下,摄製组有时也会允许选手在比赛进程之外联繫家人(如第21季,James被允许在第四赛段中继站获知自己父亲的病情)。
4.除另有要求外,队伍可以在比赛进程中寻求当地人帮助指路或完成任务,但队伍必须要求任何在摄製过程中露脸的当地人(群体出现除外)签订允许使用肖像的协定。因此很多队伍会避免或减少寻求帮助以节省这一手续的时间。
5.除线索有特别要求外,不同队伍可以在比赛的任何时候进行合作。除使用让路和迴转外,队伍不能通过任何方式阻碍其他队伍的比赛进程,如从线索箱内多拿线索、偷走其他队的自驾车、乱放其他队的任务物品或使用让路或迴转超过规定次数等。
6.队伍在赛事开始时不允许持有地图、旅行指南、电子产品或其他辅助工具,但可以在比赛进程中使用比赛经费购买它们。有时摄製组也会在特定任务中提供类似物件。
7.队伍不允许在赛事过程中使用所带的个人物品抵账,在中继站摄製组随时有权检查选手的行李。
8.如果线索要求队伍自驾或步行前往某地点,则他们不能僱佣计程车领路。这一策略在早期季度常被使用,但第17季有两支队伍因此被罚时,证明这已经被禁用。
9.队伍必须始终保有摄製组配发的腰包(Fanny pack),其中装有他们的经费、护照、线索卡及其他旅行档案等。如果队伍在中继站签到时未持有这些物品,会被要求取回必要的物品(如护照等)。队伍如果丢失了其他不必要的行李物品,仍可在中继站签到并继续比赛,但不能去找回失物(如第16季的Steve & Allie)。
10.如果两支队伍同时最后到达淘汰赛段的中继站,前一赛段排名低的队伍会被淘汰。
11.队伍不允许移动其他队伍的行李物品,如将其他队伍的包从计程车上拿走等,否则将被罚时(如第18季的Flight Time & Big Easy)。但如果计程车司机做了类似行为则不属于犯规。
12.队伍必须遵守所到访地的当地法规。
13.如果队伍自驾的交通工具(车或船)在比赛中出现故障,且并非队伍自己的过失所致,则摄製组会提供备用的交通工具,但不会给予时间补偿。如队伍需要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使用道具、交通工具、动物等物品,选择所需物后即不可更换,除任务有特殊规定(如第12季第1赛段,队伍不允许更换不听话的驴子;第3赛段路障赛“挤骆驼奶”任务,若骆驼已无奶,须待第一批队伍完成挤奶后使用其他组的骆驼)。
14.如果队伍由于製片原因而损失时间,会在中继站得到时间补偿,但在不影响实际名次时不会在节目中进行说明(如第2季,Tara & Wil在第12赛段由于微小的製片原因损失时间而落到第二名,他们获得了1分钟的时间补偿,成为并列第一;第17季第6赛段由于任务裁判误判,Nick & Vicki应接受的减速带惩罚被取消)。
罚时
如果队伍仍可以纠正自己的违规行为,则抵达中继站时不会被罚时(如第17季的Brook & Claire),因此队伍大多数时候会被要求折返,正确完成任务后再签到,否则将被罚时。队伍必须在中继站附近等待罚时结束才能签到。如果队伍在赛段中多次违规,则罚时会叠加。
多数违规的罚时为30分钟,如使用错误的交通方式,妨碍其他队比赛等。
某些违规有特殊的罚时,如:
1.使用私人物品抵账,罚时2小时
2.放弃路障或减速带,罚时4小时
3.放弃绕道,罚时6小时
4.购买机票时实际支出超过经济舱价格,罚时24小时
路障赛的罚时执行较为特殊。如果条件不允许队伍继续完成路障(如比赛场所即将关闭或安全原因),则队伍可获得下个线索,罚时在中继站执行,这一情况也适用于其他任务(如第21季,Josh & Brent不能在两处场所关闭前完成任一绕道赛);如果所有队伍都到达路障,而有选手选择放弃任务,则罚时立即开始执行;若仍有队伍未到达,罚时要等到下一队到来才开始执行(如第7季第3赛段的吃生肉路障)。
在早期季度中,不能完成绕道赛的罚时为24小时(如第1季的Emily & Nancy),但从第17季起改为6小时。
如果队伍在非淘汰赛段遭遇罚时而最后签到,剩余罚时会移到下一赛段的开头再执行。
某些任务中会有特殊的罚时规定(如第20季第3赛段的路障赛“顶瓶起舞”,如果选手摔碎所有瓶子时仍不能完成任务,则罚时2小时),而有时误读线索中的要求也会有特殊的罚时(如第19季第3赛段,Zac & Laurence在“餵草”绕道赛中使用了4个桶,而线索限定每队只能用2个,因此被罚时15分钟)。
比赛纪录
仅记录在节目或比赛中由主持人Phil所提到的记录:(或涉及剧透)
首支因伤放弃比赛而无法到达中继站的队伍,也是Phil首次不得不在选手比赛过程中宣布淘汰的队伍:Marshall & Lance(第5季)
首支闯进最终赛段的全女性队伍:Lyn & Karlyn(第10季)
在一个赛段完成减速带后夺得赛段冠军的队伍:Jet & Cord(第16季)Brooke & Robbie(第25季)Henry & Evan(第30季)
全女性夺冠队伍:Nat & Kat(第17季)Kisha & Jen(第18季)Amy & Maya(第25季)
首支在一个赛段内未完成路障和绕道任务却仍然晋级的队伍:Rachel & Dave(第20季第3赛段)
目前在一季赢得最多赛段冠军的队伍:Rachel & Dave(第20季),共赢得8次赛段冠军
史上第一支有机会翻倍奖金的队伍:Abbie & Ryan(第21季)
首支被淘汰时仍持有通行卡的队伍:John & Jessica(第22季)
首支亲子组冠军:Dave & Connor(第24季)
极速前进历史中年纪最大的获胜者:Dave(第24季),获胜时57岁
同时最多队伍抵达中继站地图垫上的记录:在第28季第四赛段,有八队(分别是:Kurt & Brodie,Tyler & Korey,Dana & Matt,Burnie & Ashley,Zach & Rachel,Erin & Joslyn,Sheri & Cole,Scott & Blair)依次到达中继站签到。在此之前的记录是分别是第24季第二赛段,有七队(分别是:Brendon & Rachel,Margie & Luke,Caroline & Jennifer,Dave & Connor,Flight Time & Big Easy,Jet & Cord,Leo & Jamal)同时到达,以及第12季第三赛段,有五队(分别是:TK & Rachel, Nathan & Jennifer, Kynt & Vyxsin, Ronald & Christina及Nicolas & Donald)同时抵达。
进入前三甲的队伍中的最年长的选手:Donald(第12季,69岁)
极速前进历史中年纪最大的参赛者:Jody(第16季,参赛时71岁)
首队夺冠的华人队伍:Tammy & Victor(第14季)
每季摘要
以下是每一季度的拍摄时间,在CBS上的播出时间等
季数 | 拍摄时间 | 播出时间 东部及太平洋时间 | 播映开始 | 播映结束 | 电视季度 | 备注 |
---|---|---|---|---|---|---|
第1季 | 2001-3-8日至2001-4-8日 | 周三 21:00 | 2001-9-5 | 2001-12-13 | 2001-2002 | |
第2季 | 2002-1-7日至2002-2-3日 | 2002-3-11 | 2002-5-15 | |||
第3季 | 2002-8-9日至2002-9-7日 | 2002-10-2 | 2002-12-18 | 2002-2003 | ||
第4季 | 2003-1-18至 2003-2-14日 | 周四 20:00 | 2003-5-29 | 2003-8-21 | ||
第5季 | 2004-1-30至 2004-2-27日 | 周二 22:00 | 2004-7-6 | 2004-9-21 | 2003-2004 | 引入让路和非淘汰赛段惩罚(没收钱财) |
第6季 | 2004-8-13至 2004-9-12日 | 周二 21:00 | 2004-11-16 | 2005-2-8 | 2004-2005 | 引入未完待续赛段 |
第7季 | 2004-11-20至2004-12-19日 | 2005-3-1 | 2005-5-10 | |||
第8季 | 2005-7-7日至2005-7-31日 | 2005-9-27 | 2005-12-13 | 2005-2006 | 家庭版:4人组成的家庭队伍并允许最小8岁的儿童参加 | |
第9季 | 2005-11-7至 2005-12-3日 | 周二 21:00 (2006-2-28) | 2006-2-28 | 2006-5-17 | ||
周二 22:00 (2006-3-7至2006-3-28) | ||||||
周三 20:00 (2006-4-5至2006-5-17) | ||||||
第10季 | 2006-5-27至 2006-6-24日 | 周日 20:00 | 2006-9-17 | 2006-12-10 | 2006-2007 | 引入联合和非淘汰赛段惩罚(待定淘汰) |
第11季 | 2006-11-20至2006-12-17日 | 2007-2-18 | 2007-5-6 | 全明星季:参赛者来自过往不同季度 | ||
第12季 | 2007-7-8日至2007-7-29日 | 2007-11-4 | 2008-1-20 | 2007-2008 | 引入迴转(取代让路)和非淘汰赛段惩罚(减速带)(Speed Bump) | |
第13季 | 2008-4-22至 2008-5-14日 | 2008-9-28 | 2008-12-7 | 2008-2009 | ||
第14季 | 2008-10-31至2008-11-21日 | 2009-2-15 | 2009-5-10 | 引入匿名迴转(Blind U-Turn) | ||
第15季 | 2009-7-18至 2009-8-7日 | 2009-9-27 | 2009-12-6 | 2009-2010 | 引入任务重温(Switchback) | |
第16季 | 2009-11-28至2009-12-20日 | 2010-2-14 | 2010-5-9 | |||
第17季 | 2010-5-26至 2010-6-15日 | 2010-9-26 | 2010-12-12 | 2010-2011 | 引入直通卡和双迴转 | |
第18季 | 2010-11-20至2010-12-12日 | 2011-2-20 | 2011-5-8 | 全明星季:参赛者来自过往不同季度; 引入自动迴转 | ||
第19季 | 2011-6-18至 2011-7-10日 | 2011-9-25 | 2011-12-11 | 2011-2012 | 引入风险和双淘汰赛段 | |
第20季 | 2011-11-26至2011-12-19日 | 2012-2-19 | 2012-5-6 | |||
第21季 | 2012-5-26至 2012-6-16日 | 2012-9-30 | 2012-12-9 | 2012-2013 | 引入翻倍奖金和匿名双迴转 | |
第22季 | 2012-11-13至2012-12-7日 | 2013-2-17 | 2013-5-5 | 引入第二张直通卡 | ||
第23季 | 2013-6-9日至2013-7-2日 | 2013-9-29 | 2013-12-8 | 2013-2014 | ||
第24季 | 2013-11-16至2013-12-6日 | 2014-2-23 | 2014-5-18 | 全明星季:参赛者来自过往不同季度 | ||
第25季 | 2014-5-31至 2014-6-22日 | 周五 20:00 | 2014-9-26 | 2014-12-19 | 2014-2015 | 引入安全卡和“盲选”绕道; 四队进决赛 |
第26季 | 2014-11-12至2014-12-6日 | 周三 21:30 (2015-2-25) | 2015-2-25 | 2015-5-15 | 情侣季,包含5队相亲队(Blind Date); 引入轮盘赌绕道; 四队进决赛 | |
周五 20:00 (2015-2-27至2015-5-15) | ||||||
第27季 | 2015-6-22至 2015-7-14日 | 周五 20:00 | 2015-9-25 | 2015-12-11 | 2015-2016 | |
第28季 | 2015-11-15至2015-12-6日 | 2016-2-12 | 2016-5-13 | 社交网路名人季 | ||
第29季 | 2016-6-10至 2016-7-2 | 周四 22:00 | 2017-3-30 | 2017-6-1 | 2016-2017 | 陌生选手组队季 |
第30季 | 2017-10-1至 2017-10-24 | 周三 20:00 (2018-1-3) | 2018-1-3 | 2018-2-21 | 2017-2018 | 在美版首次出现对抗任务; 比赛途中交换队友 |
周三 21:00 (2018-2-7至 2018-2-21) | ||||||
第31季 | 2018-6-10至2018-7-3 | 周三21:00 | 2019-4-17 | 2018-2019 | 全明星季:参赛者来自CBS的三大真人秀(老大哥、倖存者和极速前进);在美版首次出现投票迴转 |
每季路线
第一季: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利文斯敦(尚比亚)→巴黎(法国)→莱博镇(法国)→突尼西亚城(突尼西亚)→撒哈拉沙漠(突尼西亚)→罗马、摩德纳(义大利)→费拉拉(义大利)→德里、阿格拉(印度)→斋浦尔、比卡内尔(印度)→曼谷、甲米府(泰国)→攀牙府(泰国)→北京(中国)→安克雷奇(美国·阿拉斯加)→纽约(美国)
第二季:美国内华达州帕朗沙漠→里约热内卢(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巴西)→开普敦(南非)→斯瓦科普蒙德、温得和克(纳米比亚)→曼谷、叻丕府、安帕瓦(泰国)→清迈(泰国)→香港(中国)→悉尼(澳大利亚)→库伯佩迪(澳大利亚)→皇后镇(纽西兰)→罗托鲁阿、奥克兰(纽西兰)→茂宜岛(美国·夏威夷)→安克雷奇(美国·阿拉斯加)→旧金山(美国)
第三季: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国家公园→墨西哥城(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坎昆、科苏梅尔岛、图卢姆(墨西哥)→剑桥(英国)→斯通黑文(英国·苏格兰)→波尔图、里斯本(葡萄牙)→新特拉(葡萄牙)→非斯(摩洛哥)→马拉喀什(摩洛哥)→慕尼黑(德国)→因斯布鲁克(奥地利)→施万高(德国)→苏黎世、格林德瓦(瑞士)→蒙特勒(瑞士)→吉隆坡(马来西亚)→新加坡→胡志明市、凯比(越南)→会安(越南)→考艾岛(美国·夏威夷)→西雅图(美国)
第四季:美国洛杉矶道奇体育场→米兰(义大利)→科尔蒂纳丹佩佐(义大利)→威尼斯(义大利)→维也纳、格蒙登(奥地利)→勒芒、马赛、圣雷米(法国)→阿姆斯特丹、阿尔克马尔、蒙尼肯丹、默伊登(荷兰)→孟买(印度)→阿勒皮(印度)→亚庇(马来西亚)→山打根(马来西亚)→首尔(韩国)→布里斯班(澳大利亚)→凯恩斯(澳大利亚)→科纳(美国·夏威夷)→菲尼克斯(美国)
第五季:美国加州圣莫妮卡码头→埃斯特角城(乌拉圭)→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安东尼奥-阿雷科(阿根廷)→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阿根廷)→圣彼得堡(俄罗斯)→开罗、吉萨(埃及)→卢克索(埃及)→奈洛比(肯亚)→图瓦布镇、曼雅拉湖国家公园(坦尚尼亚)→杜拜(阿联)→加尔各答(印度)→罗托鲁阿(纽西兰)→奥克兰(纽西兰)→马尼拉(菲律宾)→爱妮岛(菲律宾)→卡尔加里(加拿大)→达拉斯(美国)
第六季:美国芝加哥白金汉喷泉→雷克雅未克(冰岛)→奥斯陆、沃斯(挪威)→斯德哥尔摩(瑞典)→达喀尔(塞内加尔)→柏林(德国)→布达佩斯、埃格尔(匈牙利)→阿雅克肖(法国·科西嘉岛)→拉利贝拉(衣索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衣索比亚)→加勒、康提、锡吉里耶(斯里兰卡)→上海(中国)→西安(中国)→火奴鲁鲁(美国·夏威夷)→芝加哥(美国)
第七季:美国加州长滩→利马、库斯科(秘鲁)→阿雷基帕(秘鲁)→圣地亚哥(智利)→门多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索维托(南非)→马卡迪卡迪盐沼(波札那)→马翁(波札那)→勒克瑙、焦特布尔(印度)→伊斯坦堡(土耳其)→伦敦(英国)→金斯顿(牙买加)→蒙特哥贝(牙买加)→圣胡安(美国·波多黎各)→迈阿密(美国)
第八季:美国纽约福尔特码头州立公园→费城(美国)→华盛顿(美国)→查尔斯顿(美国)、亨茨维尔(美国)→纽奥良(美国)→巴拿马城(巴拿马)→圣何塞(哥斯大黎加)→菲尼克斯(美国)→盐湖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美国)→蒙特娄(加拿大)→多伦多(加拿大)→纽约州(美国)
第九季:美国丹佛红石剧场→圣保罗(巴西)→布罗塔斯(巴西)→莫斯科(俄罗斯)→斯图加特、慕尼黑(德国)→巴勒莫(义大利·西西里岛)→卡塔尼亚、锡拉库萨(义大利·西西里岛)→罗马(义大利)→雅典、科林斯(希腊)→马斯喀特(阿曼)→珀斯(澳大利亚)→达尔文(澳大利亚)→华富里、曼谷(泰国)→东京、富士吉田市、山中湖(日本)→安克雷奇(美国·阿拉斯加)→丹佛红石剧场(美国)
第十季: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北京(中国)→乌兰巴托(蒙古)→河内(越南)→下龙市(越南)→金奈(印度)→科威特城(科威特)→路易港(模里西斯)→塔那那利佛(马达加斯加)→赫尔辛基、坦佩雷(芬兰)→基辅(乌克兰)→瓦尔扎扎特(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摩洛哥)→巴塞隆纳(西班牙)→巴黎(法国)→纽约(美国)
第十一季:美国佛罗里达州帕尔梅托湾→科托帕希国家公园(厄瓜多)→圣地亚哥、卡拉马(智利)→蒙特港(智利)→蓬塔阿雷纳斯(智利)→乌斯怀亚(阿根廷)→马普托(莫三比克)→桑给巴尔市(坦尚尼亚)→华沙(波兰)→克拉科夫(波兰)→吉隆坡(马来西亚)→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关岛(美国)→火奴鲁鲁(美国·夏威夷)→旧金山(美国)
第十二季:美国洛杉矶好莱坞→香农(爱尔兰)→阿姆斯特丹(荷兰)→宾戈区(布吉纳法索)→瓦加杜古(布吉纳法索)→维尔纽斯(立陶宛)→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恩波利、佛罗伦斯(义大利)→孟买(印度)→大阪(日本)→台北(中国台湾)、台中(中国台湾)→安克雷奇(美国·阿拉斯加)
第十三季:美国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萨尔瓦多(巴西)→福塔雷萨(巴西)→拉巴斯(玻利维亚)→奥克兰(纽西兰)→暹粒(高棉)→新德里(印度)→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莫斯科(俄罗斯)→波特兰(美国)
第十四季:美国加州洛斯阿拉米托斯联合军事训练基地→洛迦诺、因特拉肯(瑞士)→慕尼黑(德国)→萨尔茨堡(奥地利)→布加勒斯特、布拉索夫(罗马尼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俄罗斯)→斋浦尔(印度)→普吉府(泰国)→曼谷(泰国)→桂林(中国)→北京(中国)→茂宜岛(美国·夏威夷)
第十五季:美国洛杉矶第六街高架桥→东京(日本)→凯比(越南)→胡志明市(越南)→金边(高棉)→杜拜(阿联)→格罗宁根(荷兰)→斯德哥尔摩(瑞典)→塔林(爱沙尼亚)→布拉格(捷克)→拉斯维加斯(美国)
第十六季:美国洛杉矶维斯塔·赫莫萨公园→瓦尔帕莱索(智利)→巴拉斯港(智利)→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阿根廷)→汉堡(德国)→圣默努尔德(法国)→兰斯、埃佩尔内(法国)→塞席尔群岛(塞席尔)→槟城(马来西亚)→新加坡→上海(中国)→旧金山(美国)
第十七季:美国麻萨诸塞州格莱斯特→伦敦(英国)→阿克拉(加纳)→基律纳(瑞典)→纳尔维克(挪威)→圣彼得堡(俄罗斯)→马斯喀特(阿曼)→达卡(孟加拉国)→香港(中国)→东豆川市、首尔(韩国)→洛杉矶(美国)
第十八季:美国加州棕榈泉→悉尼(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澳大利亚)→鎌仓市、南足柄市、横须贺(日本)→丽江(中国)→昆明(中国)→加尔各答(印度)→瓦拉纳西(印度)→维也纳、萨尔茨堡(奥地利)→列支敦斯登→采尔马特(瑞士)→里约热内卢(巴西)→迈阿密(美国)
第十九季:美国洛杉矶西来寺→台北(中国台湾)→日惹(印度尼西亚)→普吉府(泰国)→曼谷(泰国)→利隆圭(马拉威)→萨利马(马拉威)→哥本哈根(丹麦)→比隆(丹麦)→汉堡(德国)→布鲁塞尔(比利时)→洛默尔、根特(比利时)→巴拿马城(巴拿马)→亚特兰大(美国)
第二十季: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萨尔塔(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亚松森(巴拉圭)→都灵(义大利)→加尔米施-帕滕基兴、施万高、菲森(德国)→巴库(亚塞拜然)→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坦尚尼亚)→曼雅拉湖国家公园(坦尚尼亚)→科钦(印度)→广岛、大阪(日本)→火奴鲁鲁(美国·夏威夷)
第二十一季:美国加州帕萨迪纳→上海(中国)→泗水(印度尼西亚)→邦义尔(印度尼西亚)→达卡(孟加拉国)→伊斯坦堡(土耳其)→莫斯科(俄罗斯)→阿姆斯特丹(荷兰)→马洛卡(西班牙)→图尔、布卢瓦(法国)→纽约(美国)
第二十二季:美国洛杉矶格里菲斯天文台→博拉博拉岛(法属玻里尼西亚)→图普阿岛(法属玻里尼西亚)→基督城(纽西兰)→巴厘岛(印度尼西亚)→河内(越南)→马卡迪卡迪盐沼(波札那)→格林德瓦(瑞士)→德勒斯登、柏林(德国)→爱丁堡(英国·苏格兰)→贝尔法斯特(英国·北爱尔兰)→华盛顿(美国)
第二十三季:美国加州圣克拉里塔→伊基克(智利)→圣地亚哥(智利)→里斯本、新特拉(葡萄牙)→斯沃尔韦尔(挪威)→格但斯克(波兰)→维也纳(奥地利)→阿布达比(阿联)→阿莱茵(阿联)→万隆(印度尼西亚)→东京(日本)→朱诺(美国·阿拉斯加)
第二十四季:美国加州峡谷学院→广州(中国)→亚庇(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科伦坡(斯里兰卡)→加勒(斯里兰卡)→罗马(义大利)→白露里治奥、奥维托(义大利)→基亚索、琉森(瑞士)→塞维亚(西班牙)→利物浦(英国)→拉斯维加斯(美国)
第二十五季: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圣托马斯岛(美属维京群岛)→伦敦、牛津(英国)→勒威克、斯卡洛韦(英国·苏格兰设得兰群岛)→哥本哈根(丹麦)→马尔默(瑞典)→马拉喀什(摩洛哥)→巴勒莫(义大利·西西里岛)→瓦莱塔(马尔他)→新加坡→马尼拉(菲律宾)→洛杉矶(美国)
第二十六季:美国加州卡斯泰克湖→东京(日本)→长野(日本)→普吉府(泰国)→曼谷(泰国)→慕尼黑、施利尔塞(徳国)→蒙特卡洛(摩纳哥)→埃兹(法国)→奥马鲁鲁(纳米比亚)→斯瓦科普蒙德(纳米比亚)→阿姆斯特丹(荷兰)→特鲁希略、奥图斯科(秘鲁)→万查科(秘鲁)→达拉斯(美国)
第二十七季:美国加州威尼斯海滩→里约热内卢(巴西)→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圣安东尼奥-阿雷科(阿根廷)→利文斯敦(尚比亚)→维多利亚瀑布城(辛巴威)→巴黎(法国)→鹿特丹、海牙(荷兰)→克拉科夫(波兰)→阿格拉(印度)→香港、澳门(中国)→纽约长岛(美国)
第二十八季(队伍从住所附近的机场(洛杉矶、达拉斯、亚特兰大)出发):
美国→墨西哥城(墨西哥)→卡塔赫纳(哥伦比亚)→日内瓦(瑞士)→霞慕尼(法国)→叶里温(亚美尼亚)→提比里西(乔治亚)→杜拜(阿联)→巴厘岛(印度尼西亚)→深圳(中国)→洛杉矶(美国)
第二十九季:美国加州洛杉矶→巴拿马城(巴拿马)→圣保罗(巴西)→桑给巴尔岛(坦尚尼亚)→三兰港(坦尚尼亚)→奥勒松(挪威)→米兰(义大利)→威尼斯(义大利)→雅典(希腊)→河内(越南)→宁平(越南)→首尔(韩国)→芝加哥(美国)
第三十季:美国纽约华盛顿广场公园→雷克雅未克(冰岛)→安特卫普(比利时)→丹吉尔(摩洛哥)→圣特罗佩(法国)→莱博镇、莫桑莱阿尔皮莱、阿尔勒(法国)→布拉格(捷克)→马龙德拉(辛巴威)→哈拉雷(辛巴威)→麦纳麦、穆哈拉格(巴林)→清迈(泰国)→香港(中国)→旧金山(美国)
第三十一季(尚未完结):美国洛杉矶贺茂沙海滩→东京(日本)→琅勃拉邦(寮国)→胡志明市(越南)→杜拜(阿联)
以上均为比赛任务所包括的城市(含中继站所在地),不包括转机或其他交通方式途经的城市;同一赛段内连续访问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用顿号连线,用箭头则为不同赛段访问。
注:比赛共来过中国16次,暂包括:第1、2、6、10、11、12、14、16、17、18、19、21、24、27、28、30季。
到访过的中国城市有:【大陆】:北京(第1、10、14季),上海(第6、16、21季),西安(第6季),桂林(第14季),丽江(第18季),昆明(第18季),广州(第24季),深圳(第28季);【香港】(第2、11、17、27、30季);【澳门】(第11、27季);【台湾】:台北(第12、19季),台中(第12季)。
去过最多次(不含美国)的国家是:中国(16次),其次是印度和法国(11次)。
去过次数最多的城市:曼谷(6次)。
到访城市最多的国家是:义大利(共18个城市,包括:罗马、摩德纳、米兰、费拉拉、科尔蒂纳丹佩佐、威尼斯、巴勒莫、卡塔尼亚、锡拉库萨、恩波利、佛罗伦斯、都灵、白露里治奥、奥维托、佩尔莱多、瓦伦纳、梅纳焦、特雷梅佐)。
历届三强
第一季:冠军 Rob & Brennan 亚军 Frank & Margarita 季军 Joe & Bill
第二季:冠军 Chris & Alex 亚军 Tara & Will 季军 Blake & Paige
第三季:冠军 Flo & Zach 亚军 Teri & Ian 季军 Ken & Gerard
第四季:冠军 Reichen & Chip 亚军 Kelly & Jon 季军 David & Jeff
第五季:冠军 Chip & Kim 亚军 Colin & Christie 季军 Bradon & Nicole
第六季:冠军 Freddy & Kendra 亚军 Kris & Jon 季军 Adam & Rebecca
第七季:冠军 Uchenna & Joyce 亚军 Rob & Amber 季军 Ron & Kelly
第八季:冠军 Linz family 亚军 Bransen family 季军 Weaver family
第九季:冠军 B.J. & Tyler 亚军 Eric & Jeremy 季军 Ray & Yolanda
第十季:冠军 Tyler & James 亚军 Rob & Kimberly 季军 Lyn & Karlyn
第十一季:冠军 Eric & Danille 亚军 Dustin & Kandice 季军 Charla & Mirna
第十二季:冠军 T.K. & Rachel 亚军 Ronald & Christina 季军 Nicolas & Donald
第十三季:冠军 Nick & Starr 亚军 Ken & Tina 季军 Andrew & Dan
第十四季:冠军 Tammy & Victor 亚军 Jaime & Cara 季军 Margie & Luke
第十五季:冠军 Meghan & Cheyne 亚军 Sam & Dan 季军 Brian & Ericka
第十六季:冠军 Jordan & Dan 亚军 Jet & Cord 季军 Brent & Catie
第十七季:冠军 Nat & Kat 亚军 Brook & Claire 季军 Jill & Thomas
第十八季:冠军 Kisha & Jen 亚军 Flight Time & Big Easy 季军 Gary & Mallory
第十九季:冠军 Ernie & Cindy 亚军 Jeremy & Sandy 季军 Amani & Marcus
第二十季:冠军 Rachel & Dave 亚军 Art & JJ 季军 Brendon & Rachel
第二十一季:冠军 Josh & Brent 亚军 Jaymes & James 季军 Trey & Lexi
第二十二季:冠军 Bates & Anthony 亚军 Max & Katie 季军 Mona & Beth
第二十三季:冠军 Jason & Amy 亚军 Tim & Marie 季军 Nicole & Travis
第二十四季:冠军 Dave & Connor 亚军 Caroline & Jennifer 季军 Brendon & Rachel
第二十五季:冠军 Amy & Maya 亚军 Misti & Jim 季军 Adam & Bethany
第二十六季:冠军 Tyler & Laura 亚军 Jelani & Jenny 季军 Blair & Hayley
第二十七季:冠军 Joey & Kelsey 亚军 Justin & Diana 季军 Logan & Chris
第二十八季:冠军 Dana & Matt 亚军 Sheri & Cole 季军 Tyler & Korey
第二十九季:冠军Brooke & Scott 亚军Tara & Joey 季军London & Logan
第三十季:冠军Cody & Jessica 亚军Henry & Evan 季军Kristi & Jen
曾到访地
直至本节目的第31季,节目共到访过6个大洲的90个国家(其中包括香港(中)、澳门(中)、台湾(中)、关岛(美)、波多黎各(美)、美属维京群岛、法属玻里尼西亚7个地区)但并不包括队伍只作转机而经过的中转机场所在地。下图颜色越深,到访次数越多。
极速前进所经过的国家地区

以下列出所有曾到访过的国家与地区,按节目到访顺序排列,但并不包括队伍只作飞机转机而经过的中转机场所在地。
北美洲
美国(包括夏威夷)、墨西哥、加拿大、牙买加、波多黎各(美)、巴拿马、哥斯大黎加、美属维京群岛
南美洲
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秘鲁、智利、厄瓜多、玻利维亚、巴拉圭、哥伦比亚
亚洲
印度、泰国、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韩国、阿联、菲律宾、斯里兰卡、土耳其、日本、阿曼、蒙古国、科威特、高棉、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亚塞拜然、亚美尼亚、乔治亚、巴林、寮国
欧洲
法国、义大利、梵蒂冈、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俄罗斯、冰岛、挪威、瑞典、匈牙利、希腊、芬兰、乌克兰、波兰、爱尔兰、立陶宛、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捷克、列支敦斯登、丹麦、比利时、马尔他、摩纳哥
非洲
南非、尚比亚、波札那、突尼西亚、纳米比亚、摩洛哥、埃及、肯亚、坦尚尼亚(包括桑给巴尔岛)、塞内加尔、衣索比亚、模里西斯、马达加斯加、莫三比克、布吉纳法索、塞席尔、加纳、马拉威、辛巴威
大洋洲
澳大利亚、纽西兰、关岛(美)、法属玻里尼西亚
注:
- 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将其视为欧洲国家。
- 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亚塞拜然、乔治亚横跨欧亚两洲,将其视为亚洲国家。
- 巴拿马横跨南北美两洲,将其视为北美洲国家。
- 英国的四个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北爱尔兰,节目都已到访。
- 第一季的一个快进任务点设在梵蒂冈,但没有队伍选择,这也是对梵蒂冈仅有的一次到访。
国内播映
大陆
旅游卫视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期间每周六晚8:30播出过美版,但播出的顺序是第3季,第2季,第4季,第1季,而不是按照1-4季的顺序播出的,此外在2004年大年春节期间的每天中午12:30重播了第3季。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在2005年播出过美版5-7季。
上海外语频道(ICS)播出过美版第8-22季,亚洲版第1-4季及澳洲版第1-2季。
港澳
TVB明珠台于2001年起播出第1季,译名为《夺宝奇Show》。
AXN亚洲台(香港有线电视 22频道,香港无线网路电视31频道,香港now宽频电视 512频道,澳门有线电视 62频道)也播出该节目,译名为《惊险大挑战》。
台湾
AXN台湾台(台湾有线电视 67频道)播映该节目,译名为《惊险大挑战》。
全球版本
于2005年10月,美国首次卖出海外版本拍摄权于海外地区。目前,包括美国,共有13个国家或地区製作了14个当地的版本。(不包含终止拍摄的中欧版)(中国引进版本包括2010-12年上海外语频道的《极速前进:冲刺中国》与2014-17年深圳卫视的《极速前进》)。
各版本位置

详见衍生版本介绍。
同名官方游戏
2010年11月2日,在北美由Ludia製作,由Ubisoft发行推出以本节目为蓝本的游戏《The Amazing Race》,平台为Wii,售价为29.99美元。电视版主持人菲尔·基欧汉会以卡通人物形式出现,并为游戏中的对白配音。

模式为单机合作,游戏供二人合作模式或四人竞赛模式(不设单人游戏),模拟电视节目般进行比赛,包括游历六大洲、28个城市、84个地点,对抗不同类型的队伍(如:牛仔队及学生队等);途中会得到不同的目的地及任务线索(如:路障及绕道等);进行任务会以16个小游戏之方式呈现。
此外,Ludia也在IOS平台(iPhone、iPod touch、iPad)製作推出了该游戏。
冬粉民间赛
城市飞奔是一个由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冬粉爱好者发起、举办的城市竞速旅行比赛。活动的英文名为City Run (Project),简称CRP。

城市飞奔已有上海、北京、杭州、福州、广州、南京、珠海、天津、瀋阳、武汉、南昌、重庆、成都、青岛、深圳、温州共16个城市的主办团队。其中一些城市的团队还在城市赛的基础上举办了城际赛。
具体内容详见城市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