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春日恋情,上片由内而外,勾画出室内氛围的温馨安谧与室外景象的秀丽明快,传达出心情之欢愉及情思之深长;下片以激动的笔调直接呈现意中人光彩照人的形象,借竹粉粘袖、面色泛红二细节,显示其相会时的兴奋与喜悦,反衬自己对爱情的陶醉。结尾点明回忆昨日相会,并再度陷入幸福的回忆。全词今昔交错,开合自然,辞情跳跃明快,含蓄隽永。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体裁:词
- 作者:周邦彦
- 作品出处:《清真居士集》
作品原文
渔家傲①
灰暖香融销永昼②。蒲萄架上春藤秀③。曲角栏乾群雀斗④。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⑤。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着酒⑥。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渔家傲:词调名,又名《吴门柳》《荆溪咏》《水鼓子》《渔父词》《绿蓑令》等。上片,五句,五仄韵或两平韵三叶韵;下片,五句,五仄韵或两平韵三叶韵。
②灰暖:香灰温暖。古人有焚香的习惯。香融:香气融和。销永昼:漫长的白昼渐渐流逝。
③蒲萄:即葡萄。秀:清秀美好。
④曲角:栏桿拐角处。
⑤钗梁:一种首饰。 光欲溜:流光闪烁,暗示女子光彩夺目。
⑥拂拂:散布、瀰漫貌。着酒:饮酒。
白话译文
燃了一夜的薰香还散发着未散的芬芳,段段残灰也还留着火的余温,葡萄架上的藤萝正抽放新叶新条,秀色诱人。游廊雕栏转弯处,有一群可爱的麻雀在唧唧啾啾地追逐戏逗。阵阵轻风正在精心梳理着亭前飞舞着的万条垂柳。
春日的艳阳照着她鬓边的宝钗光华流动。她拨弄着绕阶生长的绿竹款款而行。全不在乎腻香的竹粉沾满了衣袖。春风吹拂着她娇美的面庞,红润无比如同酒醉。原来她那样久久的沉吟不语,正因为昨天夜晚正是情人来赴幽会的时候。
创作背景
据《宋史·文苑传》,周邦彦“疏秀少检,不为州里推重”,又据《东都事略·文艺传》,周邦彦“性落魄不羁”。周邦彦曾长期与歌妓舞女交往,过着偎绿倚红的生活,《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属于这类爱情题材的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爱情本是清真词乐章的主旋律之一。然而爱情的艺术表现在清真集的许多篇章中,则给人以日新又新之感。清真词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这首描写初恋的词作,就颇有独到之处。
上片写的是现境。“灰暖香融销永昼",词境展开于室内。词中男主人公面对香炉,炉中香料一点一点地销为暖灰,袅为香气,暖香盈室。漫长的白昼,一点一点地流逝着。他显然在其味深长地体味着什幺。“销永昼”三字,春日之深永,与情思之深永,交融而出。词境是安谧温馨、溶溶泄泄的。“蒲萄架上春藤秀。”人物的视境转至窗外。下一“秀”字,窗前初生新叶的葡萄架上,顿时便春意盎然。这番明秀景致的观照,把欢愉的心情充分映衬出来。上句写春日之深永,此句写春色之明秀,皆是静景,下句则写动景,视境展向院子里。“曲角栏乾群雀斗”,下一“斗”字,写尽鸟雀之欢闹,既反映出其心情之欢愉,又反衬出所居之静谧,从而进一步暗示着那人此时情思之深永。下边两韵,将词境推向更加高远。“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清明后,点时令,时当三月中,同时也是记下一个难忘的时间。歇拍描绘春风骀蕩,柳条万缕婆娑起舞于碧空之中,笔致极为明秀欢快。对于先民愉悦的缘由,是在下片。
过片以下三句是追思实写,即不用忆、念一类领字,直接呈示回忆中情景。“日照钗梁光欲溜。”一道明亮的阳光照耀在这位女子的钗樑上,流转闪烁。这一特写是真实的,它逼真地反映了初次见面的深刻印象。但又是别出心裁的,它比描写美目转盼更富有暗示性象徵性,它启示着女子的美丽和自己感受的强烈而不可磨灭。全篇有此一句,精神百倍。“循阶竹粉沾衣袖。”沿阶新竹横斜,当她迎面走来时,竟不觉让竹粉沾上了衣袖。这一描写,暗示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激动。正是因为如此,她甚至于“拂拂面红如着酒”。其实,她是因初次相会的喜悦、幸福还有羞涩而陶醉了。这次相会的时间,“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原来,相见就在昨日里。沉吟久,不仅将上边逼真如在眼前的情景化为回忆,而且交代了,上片永昼情思的全部内容。今日整整一天,他都沉浸在欢乐的回忆中,足见他与女主人公一样因爱情而陶醉。词情至此,已将双方的幸福之感写出,意境臻于圆融美满。
论艺术造诣,这首词有三点特色。第一,是结构的大开大阖。上片是现境,过片以下三句是追思实写,结二句又收回现境,同时又挽合着昨日相见的回忆。情节既错综往复,词情便动荡变化。这样的结构,有力地表现着男主人公心情的激动。结构的大开大阖,情节的错综安排,原是清真词的一大本领,但多运用于长调,像这首词也具有这一特色,更是可喜。第二,是意境兼有开朗而又含蓄之妙。词境由室内而窗外,而院落,再推向春风杨柳的空间,一步步开放。开放的词境,体现了人物开朗的心态,欢愉的心情。欢愉之情既然融化于境象之中,蕴而不露,便有含蓄之妙。上片所写一事一物一片风景,无不表现着人的深深喜悦。初恋之人,心眼所向,万物生辉,这也是人之常情。有了上片今日回忆时情境的衬托,则下片所回忆的昨日相会,其印象之深刻,感受之强烈,就更为突出。第三,是鍊字的神韵而自然。尤其是次句之“秀"字、三句之“斗”字、六句之“溜”字炼于韵字上,,既传出意境、人物之神韵,又增添了声情的美听。这些鍊字都不见用力的痕迹,炼而不显得炼,归于自然。比起后来一些南宋词人矜奇斗巧的鍊字,便有天工与人巧之分。
名家点评
近代词学家杨铁夫:(“灰暖”句)一”销”字便有人在。(“蒲萄”句)之上架春藤、(曲角”句)之斗栏群宜、(“风梳”句)之梳风亭柳,皆“销永昼”之材料,不独“灰暖香融”已也。下片请出一个主人来。(“日照”句)说装饰。(“循阶”句)说行动。(“拂拂”句)说容貌。(“沈吟”二句)则说心事也。回忆“昨有”。仍是缩笔。“来”者,所恩之人来也。颇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意。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讚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作者周邦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