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兴区
新兴区隶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新兴区地处北纬45°40'—45°52',东经130°45'—131°02',海拔157—555米之间,地形处在完达山余脉的大架山和马鞍山中间的低山丘陵地区,属北温寒带气候。位于七台河市区西部,东与桃山区,西、北与桦南县,南与鸡西市交界。地处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四市和勃利、桦南、密山、宝清四县之“街亭”。辖区总面积2002.7平方公里,人口30万(2013年),辖10个街道和1个乡镇。2011年,新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新兴区是七台河市的煤炭生产区、商贸集散地、交通运输枢纽和工业企业集中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新兴区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 下辖地区:10个街道、1个镇
- 电话区号:0464
- 面积:2002.7平方公里
- 人口:30万(2013年)
- 方言:东北官话
-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越秀湖公园
- 火车站:七台河站、七台河西站(在建)
- 车牌代码:黑K
- 行政代码:230902
历史沿革
新兴区一带,中华民国时期,属勃利县管辖,先后隶属小五站保、第三区、小五站镇。东北沦陷后,初隶第十一甲。
新兴区

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强占民地建立七台河开拓点。
1941年增设七台河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勃利县第五区。
1948年3月划归新增设的七台河区管辖。
1951年2月改隶第十二区。
1955年5月复归七台河区管辖。
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定七台河乡。
1958年9月,于七台河地区成立七台河人民公社,同年底併入七台河矿区公社。
1960年3月改为七台河镇公社,“政企合一”。
1961年5月,“政企分开”。
1965年2月,划归七台河特区管辖。
1970年4月,改隶七台河市,并为市革委会驻地。同年5月,设立新兴街道。
1983年将新风街道併入新兴街道。
1984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新兴区。
1992年,新兴区七台河市管辖的市辖区。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新兴区辖10个街道、1个镇:兴华街道、新城街道、新立街道、新建街道、北山街道、河南街道、新合街道、缸窑沟街道、新安街道、越秀街道、红旗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兴区位于七台河市区西部,东与桃山区,西、北与勃利县,南与鸡西市交界。地处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四市和勃利、桦南、密山、宝清四县之“街亭”。新兴区地处北纬45°40′-52′,东经130°02′,总面积辖区总面积2002.7平方公里。
新兴区
地形地貌
新兴区海拔在157-555米之间,地形处在完达山余脉的大架山和马鞍山中间的低山丘陵地区。
新兴区

气候
新兴区属北温寒带气候,年平均日照为2467-2568小时,积温年平均为2.307℃至2.598℃,全年无霜期119天到137天,年平均温度为3.9℃。新兴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2.9毫米。
新兴区

水文
新兴区境内自东向西的倭肯河与自南到北的新、老七台河贯穿新兴区。
自然资源
新兴区自然资源以煤炭为主。辖区内有七台河煤炭集团公司所属的新建煤矿、新兴煤矿、新立煤矿、东风煤矿和洗煤厂等大型厂矿。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新兴区总人口30万。新兴区共有1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6.2%;蒙古族占总人口的0.2%;回族占总人口的0.365%;朝鲜族占总人口的0.39%;满族占2.7%;苗族、壮族、芷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佤族11个少数民族占0.15%。
经济发展
综述
2011年,新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年均增长27%,是2006年的3.3倍;全部税收实现8亿元,年均增长26%,是2006年的3.2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2亿元,年均增长29%,是2006年的3.6倍;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亿元,年均增长26.5%,是2006年的3.2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16%。
新兴区街道风貌

第一产业
2009年,新兴区农业总产值实现1.48亿元,增长12.1%。棚室经济蓬勃发展,棚室总数达到了2016栋、面积1721亩。新规划土地55公顷,建成红胜蔬菜新区,新建棚室147栋,成为全市标準最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棚室示範区。土地流转1.2万亩,占48%。畜牧业生产稳中求进,实现产值9620万元,增长23%。新建3个规模养殖场,规模化养殖户达到178户。全年转移劳动力5700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901元,增长12.9%。
2010年,新兴区棚室达到1986栋,形成蔬菜专业村6个,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到7个,规模养殖户达到196户。农业增加值实现6.4亿元,比2005年纯增3.4亿元,年均增长16.4%,比2009年增长7.1%。
第二产业
2009年,新兴区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7个。宝泰隆98万吨焦化一期工程、10万吨煤焦油加氢,万昌5万吨苯加氢,乾丰98万吨焦化一期工程、宏源建材1.2亿块空心砖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隆鹏98万吨焦化、30万吨生物质型煤,清华120万吨洗煤、30万吨洁净煤,恆阳1万吨环氧大豆油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大项目建设数量、投资规模全市领先。新兴区规模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7户,其中亿元以上1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0.1亿元,增长78%。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430万美元,增长15%。
新兴区

截止2010年,新兴区规模上工业企业达到35户。工业增加值实现55.5亿元,比2005年纯增45.2亿元,年均增长40.1%,比上年增长49%。
第三产业
2010年,新兴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2.1亿元,比2005年纯增7亿元,年均增长18.9%,比2009年增长13.6%。
2012年,新兴区挖掘区域内历史文化遗产,神龙山城址、古金遗址和抗联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发展文化旅游。开发以宝泰隆、双叶厂区景观为主的工业旅游。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2012年,新兴区有中国小校20所,其中城市国小4所、农村国小14所,农村中学1所,国办全日制中心幼稚园1所。新兴区有学生7696人,教职工647人,其中省级教学能手6人,市级教学能手12人。
新兴区

社会保障
截止2011年,新兴区新建乡镇卫生院2个、标準化村卫生所24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年均增长23.6%,解决各类群体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扶贫救济资金2800余万元、低保资金1.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00元。
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2011年,新兴区建成住宅楼168栋,安置居民13000余户,建成住宅楼124栋,可安置居民8900余户。新修、改扩建主干路21条、砂石路60条,城区绿化3300亩,新建广场、公园、绿地20余处,铺设和改造供水管网34000延米。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焦炉3座,削减化学需氧量6567吨、二氧化硫4114吨。2011年,开展“十项整治”活动,完成了中正阳街改造、城区南北出口治理等工程,实行了试点路段保洁管护市场化运作模式。
新兴区

基础设施
截止2011年,七台河煤炭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中省直及市直单位在创建文明城区、文明单位、联片共建文明小区、整修城区道路、建设标準化居民小区、防汛、植树等方面,为老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兴区主干道和环城路得到扩建,老区交通框架基本形成,居民区巷道基本达到砂石化标準,共新修、复修道路55条,面积达15万平方米,义务植树达到4万余株。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新、老七台河南北平行横贯城区;另有倭肯河位于城区北端。沿河流域是全市重要的蔬菜、稻米生产基地。城市交通便利,是七台河市的交通中心,七桦公路、依宝公路、七勃公路及即将建成的高等级201国道均在城区通过。
新兴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