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股四头肌远端成形术

股四头肌远端成形术

股四头肌挛缩症于1961年由hnekovsky首次描述,当时称之为儿童股中间肌进行性纤维化。股四头肌远端成形术用于股四头肌挛缩症的治疗。

手术名称

股四头肌远端成形术

分类

小儿外科/骨骼肌挛缩症的手术/股四头肌挛缩症的手术

ICD编码

83.87

概述

股四头肌远端成形术用于股四头肌挛缩症的治疗。股四头肌挛缩症于1961年由Hnevkovsky首次描述,当时称之为儿童股中间肌进行性纤维化。同年Fairbank和Barrett将其称之为幼儿股中间肌挛缩症。发病年龄在1~7岁之间,其症状为膝关节屈曲受限,而膝关节本身无任何病变。查体时发现膝关节屈曲时靠近膑骨处可触及股四头肌挛缩带,膑骨位置上移,有时呈半脱位状态。男性多见。部分病儿有股四头肌反覆注射药物病史。治疗上只有通过挛缩带松解才能奏效。Jackson于1985年首次报导採取股四头肌近端松解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使膝关节屈曲度明显增加,又避免了伸膝乏力併发症的发生。根据Sengupta的经验,对于挛缩带较轻者,採用股四头肌近端松解术,而对于挛缩带广泛而且严重者,应通过股四头肌远端成形术,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适应症

股四头肌远端成形术适用于股四头肌挛缩广泛,影响膝关节屈曲活动者。

禁忌症

股四头肌挛缩带较轻,不影响膝关节屈曲活动者。

术前準备

1.仔细查体,了解股四头肌挛缩程度及膝关节屈曲範围。
2.X线片检查,了解膝关节结构改变及膑骨上移程度。

麻醉和体位

基础麻醉加硬脊膜外麻醉。平卧位,患肢扎气囊止血带止血。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见示意图。

手术步骤

1.切口

自膑韧带经膑骨内侧到大腿下1/3的正中线做纵形皮肤切口。

2.股四头肌挛缩带松解

沿切口方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股四头肌远端1/3以下的深筋膜,沿股直肌两侧纵行切开深筋膜,检查股内、外侧肌与股直肌挛缩程度。然后将股内、外侧肌的附着点处切开并予以分离。但不能损伤髌上滑囊。将股直肌充分游离并向外侧牵开,显露股中间肌的挛缩部分,予以充分游离。切除挛缩的股中间肌以及瘢痕组织,使股直肌与股骨没有粘连,使之利于髌骨和膝关节的伸展活动。正常检查股内、外侧肌,如张力大,则将两肌挛缩带松解。如果此时膝关节屈曲已达到90°则结束手术。将残留的股中间肌与股内、外侧肌缝合,以减少股直肌与股骨的接触面和防止其间的再次粘连。在膝关节屈曲90°的位置,将股内、外侧肌缝合于股直肌腱上。但如果达不到屈曲90°,则应行股直肌“Z”形延长术,一直到膝关节屈曲90°为止。

3.关闭切口

鬆开止血带,彻底止血。生理盐水沖洗切口,再将膝关节伸直,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术中注意要点

将股四头肌四个头完全显露后再进行挛缩带松解,松解顺序依次为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松解股直肌挛缩带时一定採取“Z”形延长,防止术后伸膝过度乏力。

术后处理

1.下肢石膏制动 用下肢石膏托将膝关节屈曲90°,固定3~6周。
2.去除石膏后进行局部理疗,加强膝关节屈曲活动锻鍊。

併发症

1.伸膝乏力

这是本手术的主要缺点。但若挛缩带松解不彻底,则膝关节屈曲功能又不能得到恢复。所以应强调行股直肌“Z”形延长术,可减轻术后伸膝乏力之併发症。

2.股动、静脉损伤

当股内侧肌挛缩明显时,术中由于显露层次不清楚则易损伤股动脉和股静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