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手(1991年李安执导电影)
《推手》是由李安执导,郎雄、王莱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12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该片讲述了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由于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李安
- 编剧:李安
- 主演:郎雄,王莱
- 製片人:徐立功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英语
- 中文名:推手
- 外文名:Pushing Hands
- 製片地区:中国台湾
- 类型:剧情
- 片长:105分钟
- 上映时间:1991年12月7日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一所不大的房子里,一个穿中国衣服打太极拳的老者和一个整天打电脑的金髮碧眼的美国女子很不协调的一起生活。77岁的朱老(郎雄饰)是来自北京的一位功底深厚的太极拳师,美国女子玛莎(戴布·斯内德饰)是他儿子朱晓生(王伯昭饰)的作家妻子,老人是一个月前才来到美国的,和儿子、儿媳、孙子生活在一起。
老人平时也没什幺事,看电视、练拳、练字,最多也就是到会馆教教并不怎幺用心的学生打打太极拳,而同样不上班的儿媳玛莎和他难免互相干扰。老朱在教拳的时候见到了一位陈太太(王莱饰),一时兴起,老朱卖弄手段把一个大胖子推出十几米远,撞翻了陈太太教导包包子的摊子,两个老人相识了。第二天,陈太太搬到另外一个会馆去教了,老朱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在家等电话。转天準时去见陈太太,送上自己的书法,连门都没进就被儿子拉走去看生病的儿媳了。玛莎受到干扰,怎幺也写不出东西,一气之下关了老朱的电视。老朱却不声不响地来了个离家出走,害得晓生和玛莎大闹了一场。晓生想把老朱送到老人公寓,却始终说不出口。听到老朱念叨陈太太,晓生想到一个好办法。在两家儿女的促成下,两个家庭一起出去郊游野餐。陈太太虽然对老朱也不无好感,但还是告诉老朱是儿女们为了摆脱老人才想出这个主意。老朱当夜给儿子留字,独自再次出走,要独立生活。老朱在一家餐馆打工洗盘子,手脚不够麻利被老闆挖苦漫骂。老朱来了脾气,施展绝技,任人推拉,没有挪动半步,中国的流氓美国的警察伤了十几个也无济于事。晓生和玛莎看到电视新闻的报导,赶到警局,老朱心灰意冷只是要求一间公寓独立生活。老朱正在一个新的地方教一群学生太极拳,陈太太来找他,她如今也另租了公寓单独出来住,两位老人感叹一番也无可奈何。
老人平时也没什幺事,看电视、练拳、练字,最多也就是到会馆教教并不怎幺用心的学生打打太极拳,而同样不上班的儿媳玛莎和他难免互相干扰。老朱在教拳的时候见到了一位陈太太(王莱饰),一时兴起,老朱卖弄手段把一个大胖子推出十几米远,撞翻了陈太太教导包包子的摊子,两个老人相识了。第二天,陈太太搬到另外一个会馆去教了,老朱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在家等电话。转天準时去见陈太太,送上自己的书法,连门都没进就被儿子拉走去看生病的儿媳了。玛莎受到干扰,怎幺也写不出东西,一气之下关了老朱的电视。老朱却不声不响地来了个离家出走,害得晓生和玛莎大闹了一场。晓生想把老朱送到老人公寓,却始终说不出口。听到老朱念叨陈太太,晓生想到一个好办法。在两家儿女的促成下,两个家庭一起出去郊游野餐。陈太太虽然对老朱也不无好感,但还是告诉老朱是儿女们为了摆脱老人才想出这个主意。老朱当夜给儿子留字,独自再次出走,要独立生活。老朱在一家餐馆打工洗盘子,手脚不够麻利被老闆挖苦漫骂。老朱来了脾气,施展绝技,任人推拉,没有挪动半步,中国的流氓美国的警察伤了十几个也无济于事。晓生和玛莎看到电视新闻的报导,赶到警局,老朱心灰意冷只是要求一间公寓独立生活。老朱正在一个新的地方教一群学生太极拳,陈太太来找他,她如今也另租了公寓单独出来住,两位老人感叹一番也无可奈何。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朱老 | 郎雄 | ---- |
玛莎 | 戴布·斯内德 | ---- |
陈太太 | 王莱 | ---- |
朱晓生 | 王伯昭 | ---- |
Chef Tsien | 陈哲民 | ---- |
Yi Ci | 刘明 | ---- |
Waiter Wong | Bin Chao | ---- |
Gangster | Victor Chan | ---- |
Linda | Fanny De Luz | ---- |
Anchorwoman | Audrey Haight | ---- |
Gangster | Jackson King | ---- |
Gangster | Eugene Lau | ---- |
Waiter Lee | Bar-Chya Lee | ---- |
Jeremy Chu | Haan Lee | ---- |
Chef Chang | Yin Liang | ---- |
Gangster | Richard Light | ---- |
Gangster | Bill Lin | ---- |
New Cooking Teacher | Jean Kou Chang | ---- |
News Reporter | Pauline Liu | ---- |
Mr. Chao | James Lou | ---- |
Boss Huang | Hung Chang Wang | ---- |
Alex Chu | Bo Z. Wang | ---- |
Yi Yi | Pamela Yang | ---- |
Waiter Wu | 李巨源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
泰德·霍珀 李安 刘怡明 刘明 詹姆士·沙姆斯 Sui Je Cheng 徐立功 Feng-Chyt Jiang | 李安 | Gretel Enck Brian Gutherman 刘怡明 Linda Wilson | 李安 詹姆士·沙姆斯 | 林良忠 | Tai-An Hsu 瞿晓松 | 李安 蒂姆·史奎尔 | Harriet Bass Jeff Berman Wendy Ettinger | Scott Bradley | Michael Shaw | Lauren Matonis Josh Turi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朱老演员:郎雄朱晓生的父亲。朱老从小习太极拳,退休后被儿子朱晓生接去美国生活。朱老原本以为可从此安享晚年,但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儿媳妇不同,离开了儿子家就会迷路,因此他只能整日在家中练习太极。朱老决定愤然离家出走,结果因为一次偶然事件令美国媒体对老朱的太极绝技称奇。
- 玛莎演员:戴布·斯内德朱晓生的妻子,朱老的儿媳妇。随时间的增长对朱老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好奇到了后来的不耐烦。在创造毫无头绪的压力下,与朱老爆发了难以调和的家庭矛盾。最后在得知朱老的太极功底,并被媒体报导后,产生了愧疚之情。
- 朱晓生演员:王伯昭朱老的独生子,孝顺的他有着懦弱的一面。当他成家立业后,将自己的父亲接到了美国一同生活。却不料自己的父亲与妻子玛莎之间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使幸福的家庭生活一度到达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缓和家庭矛盾,儿子曾经想撮合陈太与自己的父亲。但却被朱老察觉,导致父亲离家出走。
- 陈太演员:王莱住在美国的老人,与朱老在华人学校相遇,之后两人产生了好感。当朱老离家出走后,她与朱老失去了联繫,但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与朱老再次相遇。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由于拍摄资金紧张,李安不得不让自己的儿子上阵,甚至自家的餐桌都被用作拍摄道具。
- 李安在片中设定了洋媳妇玛莎这一角色,这个经常呆在家写稿照顾孩子的女人,其实就是李安蜗居时的写照。
获奖记录
年份 | 奖项 | 具体奖项 | 获奖人员 | 状态 | |
---|---|---|---|---|---|
1991年 | 第28届金马奖 | 最佳男主角 | 郎雄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王莱 | ||||
评审会特别奖 | 《推手》 | ||||
最佳影片 | 李安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李安 | ||||
最佳原创剧本 | 李安 | ||||
最佳摄影 | 林忠良 | ||||
最佳剪辑 | 李安 | ||||
最佳原创音乐 | 徐大安 | ||||
最佳录音奖 | 王志成 | ||||
第37届亚太影展 | 最佳影片 | 《推手》 | 获奖 | ||
第37届法国亚眠影展 | 最佳处女导演 | 李安 | 获奖 | ||
最佳影片 | 《推手》 | ||||
1992年 | 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台湾分会金炬奖 | 最佳影片 | 《推手》 | 获奖 |
幕后製作
1990年,为了台湾新闻局徵选剧本的高额奖金,李安编写了《推手》的剧本,结果得到台湾1990年的政府优秀剧作奖,奖金四十万元。李安的存摺里只剩下43美元,甚至连回台湾领奖的飞机票都捨不得买。他得到徐立功所在台湾中央电影公司1200万新台币支持后,李安找来他在纽约大学的学弟学妹,加上独立製片公司“好机器”特德·获普和詹姆斯·沙姆斯协助,用了24天拍完这部处女作。
製作发行
出品公司
製作公司 | 1.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2. Ang Lee Productions |
---|---|
发行公司 | 1. Good Machine(美国)2. Cinépix Film Properties Inc. 3. Miramar Home Vídeo |
上映信息
上映时间 | 上映地区 |
---|---|
美国 | 1995年6月2日 |
日本 | 1996年1月20日 |
捷克 | 2003年1月27日 |
希腊 | 2005年8月5日 |
瑞典 | 2006年7月12日 |
芬兰 | 2006年7月12日 |
影片评价
该片以中西文化差异和两代人的代沟作为基本矛盾冲突展开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情节给观众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其戏剧性的情节反映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导演通过电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直接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摩擦和困境。(《电影评介》评)
由于李安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中西视角,该片中的父子关係被细腻地刻画出来,导演借晓生这一人物形象,表露出自己在面对“传统父亲”的家庭角色和权利意识时的焦虑与压力。但最终导演为父权选择了一个尊严的下台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父子关係的镜头语言和行为描写,该片也阐述了在西方语境下,中国式父亲的尴尬。(《电影文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