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中天坑群
汉中天坑群是全球最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蹟,遗蹟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其他地质遗蹟109处。 天坑群位于秦巴山区,位于北纬33度附近,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其中,南郑和镇巴天坑群最为密集,分别达到23个和19处;单体规模最大天坑为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口径最大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汉中天坑群
- 外文名:Sinkhole group in HanZhong
- 地理位置:陕西省汉中市
- 面积:5019平方公里
- 最大天坑口径:520米
- 最大深度:320米
- 气候:亚热带季风
- 地貌类别:岩溶地貌区
- 稀有动物:飞猫
汉中天坑群位于秦巴山区,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初步调查圈定遗蹟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其他地质遗蹟109处。南郑和镇巴天坑群最为密集,分别达到23个和19处;单体规模最大天坑为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口径最大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
天坑是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沖刷下,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天坑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一般形成期在50万年左右。在汉中天坑群发现之前,全世界发现并确认的天坑约有130个。
天坑是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沖刷下,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天坑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一般形成期在50万年左右。在汉中天坑群发现之前,全世界发现并确认的天坑约有130个。
2016年10月底,陕西组织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共同对汉中天坑群进行实地勘查和成果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典型性、原始性、稀有性、完整性等资源稟赋优异,具备科学研究、科考探险、观光旅游等多种价值,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蹟的标準。国际着名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在考察宁强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后,讚誉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
汉中天坑群的科研价值更是独一无二。“以往天坑群均位于北纬24度~31度之间和南、北纬20度以内,而汉中天坑群则位于北纬33度附近,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地质景观,这出乎所有地质学家的意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将其称为世界奇蹟,“它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也增加了更多生物研究的原始样本。”
汉中天坑群的科研价值更是独一无二。“以往天坑群均位于北纬24度~31度之间和南、北纬20度以内,而汉中天坑群则位于北纬33度附近,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地质景观,这出乎所有地质学家的意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将其称为世界奇蹟,“它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也增加了更多生物研究的原始样本。”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刘同良认为,对如此大规模天坑群形成机理、条件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将为汉中盆地断陷与洞穴峡谷形成、秦岭南部古环境变化、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宝贵素材,也为研究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性提供了极佳场所。
据了解,陕西将计画全面做好天坑群的保护性开发工作,适时启动国家乃至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把这一“地球的礼物、世界的奇蹟”献给全人类
据了解,陕西将计画全面做好天坑群的保护性开发工作,适时启动国家乃至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把这一“地球的礼物、世界的奇蹟”献给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