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lane
PCI Express是新一代的汇流排接口,而採用此类接口的显示卡产品,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全面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汇流排和多种晶片的内部连线,并称之为第三代I/O汇流排技术。随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範,并在2002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PCI Express採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列连线,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汇流排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线,不需要向整个汇流排请求频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频宽。相对于传统PCI汇流排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 Express的双单工连线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pci-e lane
- 可以实现:完全兼容
- 可以接:小型设备
- 可以接:高速显示卡
基本信息
PCI-E设备可以实现完全兼容,就是说,1×的设备,可以插入8×等插槽。8×的设备也可以插入1×插槽(前提是插槽未被封闭)
PCI-E ×1,可以接小型设备、如音效卡、网卡等。现在有此接口的显示卡,如影驰7300GT PCI-E-1×。
PCI-E ×2,兼容1×
PCI-E ×4,兼容1×、2×设备,可以接更高速的设备,如显示卡。(兼容×4以下)
PCI-E ×8,可以接高速显示卡,现在很多主机板的多显示卡都是使用2条 ×8 lane来实现。(兼容×8以下)
PCI-E ×16,最高速的接口,插槽最长,速度最高。可以接驳显示卡等设备,兼容低速(包含所有×16以下)
接口
PCI Express的接口根据汇流排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1X、4X、8X以及16X(2X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较短的PCI Express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 Express插槽中使用。PCI Express接口能够支持热拔插,这也是个不小的飞跃。PCI Express卡支持的三种电压分别为+3.3V、3.3Vaux以及+12V。用于取代AGP接口的PCI Express接口位宽为16X,能够提供上行、下行2 X 4GB/s的频宽,远远超过AGP 8X的2.1GB/s的频宽。
图形晶片
PCI Express推出之初,相应的图形晶片对其的支持分为原生(Native)和桥接(Bridge)两种。ATI是最先推出原生PCI Express图形晶片的公司,而NVIDIA公司首先提出了桥接的过渡方法,让针对AGP 8X开发的图形晶片也能够生产出PCI Express接口的显示卡。但是桥接的PCI Express显示卡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利用PCI Express 16X的2 X 4GB/s的频宽。但也有观点认为ATI最初推出的原生PCI Express图形晶片并非真正的“原生”,但迄今这一说法并未被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