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鹤嘴翠鸟

鹤嘴翠鸟

鹤嘴翠鸟

鹤嘴翠鸟属翠鸟科,是体型非常大(35厘米)的蓝背翡翠鸟。有硕大的红嘴,头顶、脸侧及颈背灰色/棕色。下体橘黄色偏粉。体长440毫米。喙红色,粗壮似鹳嘴。鹤嘴翠鸟有15亚种之多,中国仅有1亚种。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鹤嘴翠鸟
  • 拉丁学名:Pelargopsis capensis
  • 别称:鹳嘴翡翠
  • 二名法:Pelargopsis capensis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鸟纲
  • 亚纲:今鸟亚纲
  • :佛法僧目
  • 亚目:翠鸟亚目
  • :翠鸟科
  • 亚科:翠鸟亚科
  • :翠鸟属
  • :鹤嘴翠鸟
  • 分布区域:分布于印度、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诸岛、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
  • 英文名:Stork-billed Kingfisher

形态特徵

鹤嘴翠鸟是中型鸟类,体长33—37厘米。体重140-200g。嘴形巨大,粗长而尖,形状好像鹤的嘴,呈红色。额部、头顶、枕部为灰褐色,后颈有一个宽阔的赭黄褐色领环。背部为天蓝色,腰部、尾上覆羽和尾羽为蓝色。上背、肩部和翅膀的表面为深铁蓝色,上背微缀绿色。初级飞羽黑色,羽缘的颜色较淡,次级飞羽为暗蓝色。颏部、喉部、胸部、腹部、翅下覆羽和腋羽等整个下体均为赭黄褐色,其中颏部和喉部的颜色较淡。虹膜褐色,脚红色。嘴侧扁;嘴峰两侧有鼻沟;尾较嘴长;翼形短圆。
体型非常大(35厘米)的蓝背翡翠鸟。特徵为硕大的红嘴,头顶、脸侧及颈背灰色/棕色。下体橘黄色偏粉。体长440毫米。喙红色,粗壮似鹳嘴。头部棕灰色,体上部蓝色,腹部棕色,背部中央有一条亮蓝色条带。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叫声:亮而尖的 wiak-wiak 似笑声,告警时作粗嚎。
鹤嘴翠鸟鹤嘴翠鸟

生活习性

鹤嘴翠鸟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溪流与河谷岸边。多单独活动,常站在水边树枝上注视着水面,当发现食物时,则扎入水中捕捉。性情胆小,常躲藏在树丛之中。主要以鱼、虾、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也吃蜥蜴、鼠类、蛙、蛇、蝗虫和蚂蚱等小型无脊椎和脊椎动物。
鹤嘴翠鸟鹤嘴翠鸟
鹤嘴翠鸟的叫声为亮而尖的“wiak wiak”,似笑声,告警时作粗嚎。

分布範围

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马来诸岛。
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地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寮国、高棉、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汶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纽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以东、巴布亚纽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鹤嘴翠鸟鹤嘴翠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3一6月。营巢于河岸上的岩洞中,自己掘洞营巢,巢洞呈隧道状,洞的末端扩大为巢穴,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有时也在河边的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3一5枚,但大多为4一5枚。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雏鸟为晚成性。

保护现状

1.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2.列入1989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3.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一种
4.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