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裂叶荆芥
多裂叶荆芥多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产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生于松林林缘、山坡草丛中或湿润的草原上,海拔1300-2000米。苏联,蒙古也有。
全株含芳香油,油透明淡黄色,味清香,适于制香皂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多裂叶荆芥
- 外文名:Schizonepeta multifida (L.) Briq.
- 本:草本
- 分布:中国各地
- 科:唇形科
形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由其上发出多数萌株。茎高可达40厘米,半木质化,上部四棱形,基部带圆柱形,被白色长柔毛,侧枝通常极短,极似数枚叶片丛生,有时上部的侧枝发育,并有花序。
叶卵形,羽状深裂或分裂,有时浅裂至近全缘,长2.1-3.4厘米,宽1.5-2.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至心形,裂片线状披针形至卵形,全缘或具疏齿,坚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被微柔毛,下面白黄色,被白色短硬毛,脉上及边缘被睫毛,有腺点;叶柄通常长约1.5厘米。
花序为由多数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穗状花序,长6-12厘米,连续,很少间断;苞片叶状,深裂或全缘,下部的较大,长约10毫米,上部的渐变小,卵形,先端骤尖,变紫色,较花长,长约5毫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带紫色,与花等长或略长。花萼紫色,基部带黄色,长约5毫米,径2毫米,具15脉,外被稀疏的短柔毛,内面无毛,齿5,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花冠蓝紫色,乾后变淡黄色,长约8毫米,外被交错的柔毛,内面在喉部被极少柔毛,冠筒向喉部渐宽,冠檐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前对较上唇短,后对略超出上唇;花葯浅紫色。花柱与前对雄蕊等长,先端近相等的2裂,柱头略粗,带紫色。
小坚果扁长圆形,腹部略具棱,长约1.6毫米,宽0.6毫米,褐色,平滑,基部渐狭。
花期7-9月,果期在9月以后。
生长环境
生于松林林缘、山坡草丛中或湿润的草原上,海拔1300-2000米。
分布範围
产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苏联,蒙古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
主要价值
全株含芳香油,油透明淡黄色,味清香,适于制香皂用。
多裂叶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地上部分或全草。
秋播者次年5月下旬至6朋上镜收穫;春番者当年8至9月收穫;夏番者当年10月收穫 。当果穗上部种子变褐色,顶端的花尚未落尽时,于晴天露水乾后,割下全株,摊晒,晒至7至8成乾时,放通风处,茎基着地,相互搭架,阴乾;如遇阴雨可烘乾,温度控制在40℃以下。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色淡黄绿,穗密而长,香气浓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