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目击者:敦刻尔克大撤退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二战目击者——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本军事类图书。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次伟大的撤退行动,该行动计画从法国沿岸的三个港口,每天撤退一万人,并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扫雷舰。敦刻尔克大撤退作为二战经典战役, 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本书分多个章节,从宏阔的角度,对敦刻尔克大撤退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着名战役之首。
基本介绍
- 书名:二战目击者:敦刻尔克大撤退
- 作者:刘恆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8415831
- 外文名:Battle of Dunkirk
-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 页数:243页
- 开本:16
- 品牌:哈尔滨出版社
内容简介
哈尔滨出版社打造的《二战目击者——敦刻尔克大撤退》,将带领你回到硝烟瀰漫的战场,领略军事奇才们的风采。作为“二战目击者”系列丛书之一,为广大军事迷们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图书目录
第1章“□”字幽灵的威胁
第2章闪击波兰
第3章马其诺不再安全
第4章撤退!撤退! 第5章“发电机”计画
第6章拯救“英法大兵”
第7章航行靠上帝
第8章撤军的最好时机
第9章与时间和炸弹赛跑
第10章敦刻尔克上空的“鹰”
第11章“胜利”的“撤退”
第12章邱吉尔演说
第13章战争还在继续
第2章闪击波兰
第3章马其诺不再安全
第4章撤退!撤退! 第5章“发电机”计画
第6章拯救“英法大兵”
第7章航行靠上帝
第8章撤军的最好时机
第9章与时间和炸弹赛跑
第10章敦刻尔克上空的“鹰”
第11章“胜利”的“撤退”
第12章邱吉尔演说
第13章战争还在继续

序言
法国,敦刻尔克沿线。一片洪水隔开了德军与英法联军的阵地。
走投无路的英法联军士兵打开水闸,喷涌而出的洪水倾泻在低地的平原上。随之形成的一片水乡泽国环绕住了困守在敦刻尔克这个弹丸之地上的几十万英法联军。所向披靡的德军装甲兵只能“望洋兴叹”,咬牙切齿地从望远镜中看着尾翼上画着“□”字标誌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蜂拥而上地去抢夺本属于德军坦克集群的功劳。
当洪水退去之后,纳粹的战争机器重新启动。铁灰色的德军坦克开下泥沼,坚硬的履带捲起烂泥,泰山压顶般地碾向英法联军的阵地。突然,就在一瞬间,整片泥沼燃烧了起来。仿佛从地狱中升腾起来的烈焰点燃了德军坦克的汽油发动机,耀武扬威的德军坦克纷纷变成了燃烧的火炬。原来,英法联军士兵在倾泻的洪水上倒了汽油。当德军坦克开进时,已经无路可退的英法联军士兵将汽油点燃,一片汪洋就成为了一片火海。阵地上的英法联军士兵鬆了一口气。敦刻尔克暂时安全了。可是,谁知道,还能撑多久呢?
在他们身后的,那座浓烟滚滚的海港城市,则是另一番景象。在狭窄的海滩上,戴着“平底锅”钢盔的英军士兵和戴着“亚德里安”钢盔的法军士兵挤在一起。有的士兵紧锁眉头、满面愁容;有的士兵踮着脚、向着海峡对岸翘望,焦急地期待着前来接应的英军船队;有的英军士兵则在危急的关头仍然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海滩上烧茶。各种型号的坦克、装甲侦察车、军用卡车、野战炮、高射炮、机枪、步枪、汽油桶,以及各种军用物资,被遗弃在一片狼藉的街道和海滩上。头上缠着纱布、拄着拐杖的伤兵一瘸一拐地挪动,他们重伤的战友只能躺在路边无助地呻吟,而运输伤员的卡车司机早已不知所终……
再向西,则是一幅几乎不可思议的画面。大大小小的船只从英吉利海峡沿岸的英国港口一拥而出,千帆竞发,冒着狂风暴雨和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开向海峡对面。这里不仅有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还有渔船、货船、私人游艇、舢板,甚至还有19世纪的明轮船。无论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水兵,还是在英国政府的召唤下自发而来的英国平民,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拯救英法大兵”、“接孩子们回家”。
这就是发生在1940年5—6月间的奇蹟——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之战是人类战争史上一次特殊的“撤退”之战。撤退往往意味着失败,而敦刻尔克大撤退却称得上是一次“胜利的失败”。从那里撤出的英法联军,后来成为了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军。作为传统的陆权国家,德国的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都意识不到作为传统海权国家的英国有能力在这幺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庞大的船队对被围困的英法联军进行跨海撤退。对于“放虎归山”的德军来说,击溃而未能歼灭英法联军的胜利义何尝不是一次“失败的胜利”。最终,强大的德军只能在英吉利海峡沿岸望洋兴叹。
1940年,他们撤走了。然而,4年之后,他们还会回来!
走投无路的英法联军士兵打开水闸,喷涌而出的洪水倾泻在低地的平原上。随之形成的一片水乡泽国环绕住了困守在敦刻尔克这个弹丸之地上的几十万英法联军。所向披靡的德军装甲兵只能“望洋兴叹”,咬牙切齿地从望远镜中看着尾翼上画着“□”字标誌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蜂拥而上地去抢夺本属于德军坦克集群的功劳。
当洪水退去之后,纳粹的战争机器重新启动。铁灰色的德军坦克开下泥沼,坚硬的履带捲起烂泥,泰山压顶般地碾向英法联军的阵地。突然,就在一瞬间,整片泥沼燃烧了起来。仿佛从地狱中升腾起来的烈焰点燃了德军坦克的汽油发动机,耀武扬威的德军坦克纷纷变成了燃烧的火炬。原来,英法联军士兵在倾泻的洪水上倒了汽油。当德军坦克开进时,已经无路可退的英法联军士兵将汽油点燃,一片汪洋就成为了一片火海。阵地上的英法联军士兵鬆了一口气。敦刻尔克暂时安全了。可是,谁知道,还能撑多久呢?
在他们身后的,那座浓烟滚滚的海港城市,则是另一番景象。在狭窄的海滩上,戴着“平底锅”钢盔的英军士兵和戴着“亚德里安”钢盔的法军士兵挤在一起。有的士兵紧锁眉头、满面愁容;有的士兵踮着脚、向着海峡对岸翘望,焦急地期待着前来接应的英军船队;有的英军士兵则在危急的关头仍然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海滩上烧茶。各种型号的坦克、装甲侦察车、军用卡车、野战炮、高射炮、机枪、步枪、汽油桶,以及各种军用物资,被遗弃在一片狼藉的街道和海滩上。头上缠着纱布、拄着拐杖的伤兵一瘸一拐地挪动,他们重伤的战友只能躺在路边无助地呻吟,而运输伤员的卡车司机早已不知所终……
再向西,则是一幅几乎不可思议的画面。大大小小的船只从英吉利海峡沿岸的英国港口一拥而出,千帆竞发,冒着狂风暴雨和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开向海峡对面。这里不仅有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还有渔船、货船、私人游艇、舢板,甚至还有19世纪的明轮船。无论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水兵,还是在英国政府的召唤下自发而来的英国平民,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拯救英法大兵”、“接孩子们回家”。
这就是发生在1940年5—6月间的奇蹟——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之战是人类战争史上一次特殊的“撤退”之战。撤退往往意味着失败,而敦刻尔克大撤退却称得上是一次“胜利的失败”。从那里撤出的英法联军,后来成为了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军。作为传统的陆权国家,德国的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都意识不到作为传统海权国家的英国有能力在这幺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庞大的船队对被围困的英法联军进行跨海撤退。对于“放虎归山”的德军来说,击溃而未能歼灭英法联军的胜利义何尝不是一次“失败的胜利”。最终,强大的德军只能在英吉利海峡沿岸望洋兴叹。
1940年,他们撤走了。然而,4年之后,他们还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