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书贼(美国2013年布莱恩·派塞维亚执导电影)
《偷书贼》由布莱恩·派塞维亚执导的剧情片,杰弗里·拉什 、 艾米丽·沃森、索菲·内利瑟领衔主演。影片改编自澳洲作家Markus Zusak的同名畅销小说,于2013年11月8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喜欢书并且偷书的“偷书贼”莉赛尔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主演:索菲·内利瑟,杰弗里·拉什,艾米丽·沃森,本·施耐泽
- 对白语言:英语、德语
- imdb编码:tt0816442
- 中文名:偷书贼
- 外文名:The Book Thief
- 出品时间:2013年
- 製片地区:美国、德国
- 製片成本:1900万美元
- 拍摄地点:德国
- 拍摄日期:2013年2月28日-4月15日
- 类型:剧情、战争
- 片长:131分钟
- 上映时间:2013-11-27(美国)
- 票房:7658万6316美元(全球)
- 分级:PG-13
- 色彩:彩色
- 线上播放平台:爱奇艺、优酷、乐视(均开通VIP)
剧情简介
二战前夕,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上。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这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纳粹抓走,母亲随后也失蹤了。在养父的引导下,她学会了阅读。儘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Liesel Meminger | 索菲·内利瑟 | ---- |
Hans Hubermann | 杰弗里·拉什 | ---- |
Rosa Hubermann | 艾米丽·沃森 | ---- |
Max Vandenburg | 本·施耐泽 | ---- |
Rudy Steiner | Nico Liersch | ---- |
SS Officer | Joachim Paul Assböck | ---- |
Frau Heinrich | 科斯腾·布劳克 | ---- |
Sarah | Sandra Ira Nedeleff | ---- |
Walter | Rafael Gareisen | ---- |
Narrator/ Death (voice)旁白/死神 | Roger Allam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监製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Ken Blancato Christoph Fisser Henning Molfenter | 雷德芒德·莫瑞斯/Redmond Morris | 布莱恩·派塞维亚/Brian Percival | Phil Booth Lisa Hauss Frederike Karsch Rickie-Lee Roberts Tom Rye | Markus Zusak 麦可·佩特尼/Michael Petroni | Florian Ballhaus | 约翰·威廉士/John Williams | John Wilson | Kate Dowd | Simon Elliott | Bill Crutcher Jens Löckmann Anja Müller | Anna B. Sheppard | Florian Gellinger Jonathan Weber | Mark Rosinski |
注: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Liesel演员:索菲·内利瑟莉赛尔的亲生父母遭纳粹迫害,她和弟弟被慕尼黑远郊的汉斯夫妇收养,途中弟弟死去。在期间,三次“偷”书。也在马克斯的鼓励下,开始写她自己的故事,
- 养父演员:杰弗里·拉什起初养育莉赛尔的目的是为了金钱,后来渐渐喜欢她并视如己出,教她读书认字。虽然阅读能力也不强,但他还是鼓励并教会了莉赛尔阅读。
- 马克思·范登堡演员:Ben Schnetzer一名犹太人,他的父亲与养父汉斯是旧相识。为了保护马克思免受纳粹杀害,汉斯将之藏在自家地库。他与莉赛尔一样都是嗜书如命,他被困在地库无法外出的时间,是莉赛尔将外面的世界用书中的语言描绘给他听。也是因为这样,马克思发现莉赛尔不仅仅擅于阅读,更有写作的天赋。
注:以上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01 | "One Small Fact" | 约翰·威廉士 | 12 | Foot Race | 约翰·威廉士 |
02 | The Journey to Himmel Street | 13 | The Visitor at Himmel Street | ||
03 | New Parents and a New Home | 14 | Learning to Write | ||
04 | Ilsa's Library | 15 | The Departure of Max | ||
05 | The Snow Fight | 16 | "Jellyfish" | ||
06 | Learning to Read | 17 | Rescuing the Book | ||
07 | Book Burning | 18 | Writing to Mama | ||
08 | "I Hate Hitler!" | 19 | Max Lives | ||
09 | Max and Liesel | 20 | Rudy is Taken | ||
10 | The Train Station | 21 | Finale | ||
11 | Revealing the Secret | 22 | The Book Thief |
注:以上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奖项 | 类型 | 提名/获奖方 | |
---|---|---|---|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创配乐 | 提名 | 约翰·威廉士 |
第71届美国金球奖 | 最佳电影配乐 | 提名 | 约翰·威廉士 |
第6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安东尼·阿斯奎斯奖最佳电影音乐 | 提名 | 约翰·威廉士 |
第40届土星奖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艾米丽·沃森 |
最佳年轻演员 | 索菲·内利瑟 | ||
最佳动作/冒险电影 | 《偷书贼》 | ||
最佳配乐 | 约翰·威廉士 | ||
2013年金卫星奖 | 演技突破将 | 获奖 | 索菲·内利瑟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艾米丽·沃森 | |
最佳原创配乐 | 约翰·威廉士 |
注:以上资料来源
製作发行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时间 |
---|---|
美国 | 2013年10月3日(米尔谷电影节)、22日(芝加哥国际电影节)、26日(中心区域电影节),11月8日(限量放映)、27日 |
中国 | 2014年2月6日(香港)、14日(台湾) |
波多黎各 | 2013年11月14日 |
加拿大 | 2013年11月15日(限量放映) |
牙买加 | 2013年11月20日 |
韩国 | 2014年 |
澳大利亚、纽西兰 | 2014年1月9日 |
西班牙、墨西哥 | 2014年1月10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2014年1月15日 |
斯洛伐克、乌拉圭 | 2014年1月16日 |
瑞典 | 2014年1月19日(哥德堡利拉电影节)、28日;2015年3月13日(爱好者电影节) |
埃及 | 2014年1月22日 |
阿根廷、希腊、克罗地亚、以色列、葡萄牙 | 2014年1月23日 |
瑞士 | 2014年1月23日(德语区)、29日(法语区)、30日(义大利语区),3月1日(紫花苜蓿国际电影节) |
冰岛 | 2014年1月24日,2月7日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智利、匈牙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秘鲁、卡达、叙利亚、乌克兰 | 2014年1月30日 |
俄罗斯 | 2014年1月30日,2月6日 |
巴西、印度、波兰 | 2014年1月31日 |
法国 | 2014年2月5日 |
白俄罗斯、捷克共和国、哈萨克斯坦、新加坡 | 2014年2月6日 |
挪威、罗马尼亚、土耳其、南非 | 2014年2月7日 |
玻利维亚 | 2014年2月13日 |
奥地利、厄瓜多、委内瑞拉 | 2014年2月14日 |
菲律宾 | 2014年2月19日 |
斯洛维尼亚 | 2014年2月20日 |
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立陶宛 | 2014年2月21日 |
英国 | 2014年2月23日(格拉斯哥电影节)、26日 |
爱尔兰 | 2014年2月26日 |
多米尼加共和国、马来西亚 | 2014年2月27日 |
印度尼西亚、越南 | 2014年2月28日 |
塞尔维亚 | 2014年3月1日(贝尔格勒电影节) |
德国 | 2014年3月13日 |
比利时 | 2014年3月26日 |
义大利、荷兰 | 2014年3月27日 |
丹麦 | 2014年4月3日 |
芬兰 | 2014年4月4日 |
日本 | 2015年1月7日(蓝光光碟和DVD首映) |
影片评价
影片的奇特之处在于,叙事者是死神。从死神的视角望去,上个世纪中叶的人类愚蠢、残忍、不可理喻。影片结尾,女孩的养父母没有躲过死神之吻,在盟军的轰炸中双双殒身。这一幕死亡场景,最令人震撼和难忘。它突如其来、残酷蛮横,但并不令人恐怖,留给人的只是深深的忧伤(腾讯网评)。
这是一部别出心裁的“二战”片,那里也有穷凶极恶的纳粹,也有抓捕犹太人的恶行,也有空袭,也有死亡,就像所有“二战”题材的电影一样。但《偷书贼》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把战争和书连在一起,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喜欢书并且偷书的“偷书贼”莉赛尔的故事,这个故事散发着温暖,散发着能量,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新浪网评)。
影片平庸的质量只为它砍下了一圈毫无希望的提名。虽有优美画面、高远格局再加杰弗里·拉什、艾米丽·沃森等老将的不凡演绎,这战乱大时代中萌萝莉追求知识、窝藏犹太忘年交的童年传奇却依然温吞冗长。毕竟,电影以两个多小时描绘出的二战德国众生相,于观众早已司空见惯。在千篇一律的犹太人受虐惨相、纳粹洗脑恶行和百姓参战痛楚之下,其表达核心实在难于分辨。而点题的“偷书”情节,也早已淹没在海量支线情节中。那些催泪的陈词滥调,只成功地让我们想起那些洞察力敏锐、挖掘出独一无二战争细节的同类巨作。《偷书贼》的综合视听效果可圈可点,但优良的製作水平只衬托出内容上的薄弱(网易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