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浮云宫

浮云宫

浮云宫是浮云宫位于华林书院的后山上,始建于唐代,初称“浮云观”。据新出土的“华林浮云观新建石坛记”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孙天师奏置是观焉”。县誌云:“孙智谅,高安人,幼师惠感(姓张,字智元,乃张道陵十四代孙。先住高安崇仁观、后迁浮云山)于玄秀峰。常有浮云罩其上,故称:‘浮云观’。”自中唐以来,它一直是奉新的道教胜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浮云宫
  • 外文名:Cloud Palace
  • 位于:华林书院的后山上
  • 始建于:唐代
  • 初称:“浮云观”

简介

浮云宫位于华林书院的后山上,始建于唐代,初称“浮云观”。据新出土的“华林浮云观新建石坛记”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孙天师奏置是观焉”。县誌云:“孙智谅,高安人,幼师惠感(姓张,字智元,乃张道陵十四代孙。先住高安崇仁观、后迁浮云山)于玄秀峰。常有浮云罩其上,故称:‘浮云观’。”自中唐以来,它一直是奉新的道教胜地。

具体介绍

武则天神龙元年曾召浮云山道士张惠感为国师:唐玄宗开元时,又两次诏张惠感之徙孙智谅入京。公元737年,唐玄宗赐“浮云观”匾一块,并请孙天师投金于浮云石洞,以祈长生不老。——显见此观在道教中享有极高的地位。
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道观规模扩大,又增“寿圣”二字。宋绍兴年间(公元1127—1161年),直孺公退休养老于华林祖居地稻田。后举家外迁,念其祖壠所在,将山下八百石田租掷给道人张文学,供招徒创观之用;又将华林书院财产给浮云观。浮云观不仅规模大了,香火也更旺了。
元世祖欲灭宋,派员与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联繫。天师预言,二十年后忽必烈必将统一
天下。元定江南后,天师道教倍加受宠。元顺帝至正年间,浮云观升格为浮云宫。元亡时,浮云宫被夷为平地。明洪武元年,道士陈云隐于废墟址,再建“正一丛林”。明弘治七年,又重整山门,建起一座石牌坊,第四十代天师张元庆为牌坊写了“万年宫”。明正德年间,华林农民起义爆发,道宫再度毁于战火。
入清后,天师道教遭到冷落。乾隆间,历朝以来天师晋谒皇帝的旧制也被停止,浮云宫从此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清同治五年,同安乡(今赤岸镇)胡氏裔孙重修了一次,文革时被毁。
华林书院华林书院

相关人物

先后在浮云宫修炼的有名的道士
先后在此修炼的有浮邱公、吴猛、陶安公、李八百、张惠感、孙智谅等。南昌西山万寿宫供奉的许真君便是吴猛的徒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