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汉诗(汉语诗歌)

汉诗(汉语诗歌)

汉诗(汉语诗歌)

汉诗,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汉语诗歌,这个概念主要是在汉语世界之外使用。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因为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自然也深受汉语诗歌的影响。随着佛教禅宗在这些国家的流传,汉诗成了禅宗文学的最重要的形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汉诗
  • 外文名:Chinese Poetry
  • 定义:汉语诗歌
  • 相关期刊:《世界汉诗》

简介

汉诗原是一个较模糊的提法,最早由1980年代中期一批民刊诗人提出,所指的实际上就是现代汉语诗歌。这一提法出于文化寻根背景之下,多少表现出一种汉语言文化的自觉。
有关汉诗的学术团体有成立于2003年的世界汉诗协会,其旗下的《世界汉诗》杂誌是刊发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的大型民间诗刊。

影响

日本
日本为华人国家之外汉诗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
在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文人因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开始仿照汉语的诗的形式来创作日本诗歌。日本汉诗和日本本土的和歌、俳句最明显的区别是汉诗一首有四句(绝句)或八句(律诗),每句通常五言或七言,而和歌、俳句则有五、七、五或五、七、五、七、七等多种长短句,更像汉语的词。
751年,日本最早的汉诗《怀风藻》出版。之后在平安时代达到全盛期,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敕传汉诗集持续出现,风行之盛被人称作“国风黑暗期”。其后鎌仓时代、室町时代日本的汉诗得到持续的发展,譬如一休宗纯的《狂云集》中收录了一休的很多汉诗。江户时代汉诗的发展达到高峰。明治维新时期的受过教育的日本人几乎人人都会作或好或坏的汉诗。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汉诗的影响开始衰落,迅速衰落则为昭和时期。不过国中程度以上的古文教育仍然包含汉诗、汉文的背诵、解释、以及创作等。
朝鲜
高丽朝时期,汉诗在高丽逐渐普及。高丽诗人如崔沖、李奎报、郑道传等都有大量汉诗流传下来。除此之外,高丽文人还把古老的朝鲜语民歌用汉字纪录下来,形成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后人称之为“别曲体”,又称为“景几体歌”,大体上採用了334的格式。譬如着名的朝鲜民谣《阿里郎》,或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的古风片头曲《呼唤》。
高丽朝中期开始,具有朝鲜语特点的时调得以发展,并在朝鲜王朝‎时期达到顶峰。时调是朝鲜的俚语民歌,但由于是汉诗诗人整理记录,而且汉诗诗人创作了很多时调,时调在发展中自然地融入了汉诗的因素。
越南
越南作为中国的一个郡县(交趾)时汉字即作为官方文字。中国北宋时越南独立,但官方文告和科举考试仍通用汉文,一般着作也以汉文撰写。作为汉文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汉诗在越南也得到发展。陈朝末年,着名的汉诗作家有陈艺宗、胡季牦等人。后黎朝时,尤其是黎圣宗时,汉诗达巅峰状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