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脂筏

脂筏

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大小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脂筏
  • 外文名:lipid raft
  • 主要成分:胆固醇、鞘磷脂
  • 大小:70nm
  • 位置:质膜的外小页
  • 主要功能: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有关

脂筏

(lipid raft)
脂筏脂筏
由于鞘磷脂具有较长的饱和脂肪酸链,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所以这些区域结构緻密,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称为有序液体(Liquid-ordered)。在低温下这些区域能抵抗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所以又称为抗去垢剂膜(detergent-resistant membranes,DRMs)。脂筏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係。

脂筏角度

膜蛋白可以分为三类:①存在于脂筏中的蛋白质;包括糖磷脂醯肌醇锚定蛋白(GPI anchored protein),某些跨膜蛋白,Hedgehog蛋白,双乙醯化蛋白(doubly acylated protein)如: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G蛋白的Gα亚基、血管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NOS);②存在于脂筏之外无序液相的蛋白质;③介于两者之间的蛋白质,如某些蛋白在没有接受到配体时,对脂筏的亲和力低,当结合配体,发生寡聚化时就会转移到脂筏中。
脂筏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它对具有饱和脂肪酸链的鞘磷脂亲和力很高,而对不饱和脂肪酸链的亲和力低,用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去除胆固醇,抗去垢剂的蛋白就变得易于提取。膜中的鞘磷脂主要位于外小页,而且大部分都参与形成脂筏。
据估计脂筏的面积可能占膜表面积的一半以上。脂筏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小的独立脂筏可能在保持信号蛋白呈关闭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必要时,这些小的脂筏聚集成大一个大的平台,在那里信号分子(如受体)将和它们的配件相遇,启动信号传递途径。如致敏原(allergen)能够将过敏患者体内肥大细胞或嗜硷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及其受体桥联起来,形成较大的脂筏,受体被脂筏中的Lyn(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启动下游的信号转导,最终引发过敏反应。

穴样内陷

(caveolae)具有和脂筏一样的膜脂组成,不含笼形蛋白(clathrin),含有caveolin(一种小分子量的蛋白,21KD)。大量存在于脂肪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这种结构与细胞的内吞有关,另外穴样内陷中还富含某些信号分子,说明它与细胞的信号转导有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