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电磁波禁止及吸波材料(第二版)

电磁波禁止及吸波材料(第二版)

电磁波禁止及吸波材料(第二版)

基本介绍

  • 书名:电磁波禁止及吸波材料(第二版)
  • 作者:刘顺华、刘军民、董星龙、段玉平 
  • ISBN:978-7-122-18332-3
  • 类别:科技 >> 材料 >> 材料综合
  • 页数:418页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 装帧:平装

图书信息

电磁波禁止及吸波材料(第二版)
所属类别
科技 >> 材料 >> 材料综合
作者:刘顺华、刘军民、董星龙、段玉平 等编着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书号:978-7-122-18332-3
开本:B5 710×1000 1/16 装帧:平 版次:2版1次 页数:418页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电磁波禁止及吸波材料》的第二版,介绍了电磁波禁止及吸波材料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波理论基础、电磁波的危害及其禁止原理、禁止体的设计、介电材料与透波材料、磁性材料与电性材料基础、电磁波吸收剂、吸波体基础知识、吸波体设计原理、吸波体设计、电磁禁止与吸波特性测试方法、电磁禁止与吸收材料的套用。。本书力求理论联繫实际,提供较丰富的相关理论及实例表述,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适宜电磁波禁止及吸波材料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图书目录

第1章电磁波理论基础1
11电磁场基本方程1
111麦克斯韦方程组1
112静态电磁场基本方程3
113电磁场边界条件4
114电磁场的能量6
12媒质的电磁特性7
121电介质的极化7
122磁介质的磁化9
13平面电磁波基本方程11
131理想介质空间的平面电磁波11
132有耗媒质空间的平面电磁波14
133电磁波的极化16
14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折射19
141均匀平面电磁波对分界面的垂直入射20
142多层媒质分界面上的垂直入射24
143均匀平面电磁波对分界面的斜入射26
15导行电磁波29
151传输线理论30
152平行板波导37
153矩形波导39
154矩形谐振腔44
155圆柱波导及圆柱谐振腔的特性参数45
参考文献48
第2章电磁波的危害及其禁止原理49
21电磁波的危害49
211电磁波污染的分类49
212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50
213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52
214电磁波对设备的影响53
215电磁污染的途径53
22电磁禁止原理54
221电磁禁止的类型54
222静电禁止55
223交变电场的禁止56
224磁场的禁止57
225电磁禁止与禁止效能59
23电磁防护标準61
231电磁辐射容许值标準61
232我国的电磁防护标準62
233美国的电磁防护标準63
234前苏联的电磁防护标準64
235IRPA的电磁防护标準65
参考文献66
第3章禁止体的设计67
31理想禁止体67
311禁止原理67
312接地系统69
313电源线的处理71
32禁止板材的厚度72
321厚度计算72
322禁止体的选材73
33缝隙对禁止体的影响74
331孔隙对禁止效能的影响及其计算74
332孔隙的处理77
333网材禁止效能78
参考文献82
第四章介电材料与透波材料84
41概述84
42介质的极化85
421半径为R的球核模型85
422分子的极化86
43极性分子的极化88
431极化的表征88
432德拜弛豫与介电损耗89
433化学键的电偶极矩91
44介电材料92
441介电材料的分类92
442介电材料的特性参数93
443有耗介电材料95
444无耗或低耗介电材料100
45透波材料110
451透波原理110
452无机透波材料113
453有机透波材料与有机无机透波材料116
参考文献120
第5章磁性材料与电性材料基础122
51物质的磁性122
511物质磁性的来源122
512磁质的分类125
513磁性相关基本物理量126
514磁性材料的静磁能——外场能和退磁能127
515磁晶各向异性及能量129
516磁性理论发展简介130
52磁性材料的结构——磁畴131
521布洛赫壁133
522奈耳壁134
53磁性材料的静态磁化与反磁化135
531静态磁化过程136
532畴壁位移过程137
533磁化矢量转动过程138
534静态反磁化过程139
54铁磁材料在动态磁化过程中的磁损耗141
541概述141
542磁体的磁损耗和储能143
543铁磁体的Q值和损耗角正切tanδμ144
544磁滞损耗144
545涡流损耗145
546磁后效损耗147
547尺寸共振损耗149
548铁磁共振149
549自然共振损耗153
5410畴壁共振153
5411自旋波共振156
55电性材料基础160
551电子类载流子导电机制160
552离子类载流子导电机制166
56複合材料的电性能168
561複合材料概述168
562複合效应169
563複合材料的结构参数170
564複合材料中的逾渗理论171
参考文献182
第6章电磁波吸收剂185
61吸收剂的性能表征185
611吸收剂的电磁参数185
612吸收剂的密度187
613吸收剂的粒度188
614吸收剂的形状188
615工艺性188
616化学稳定性和耐环境性能188
62电磁波吸收剂的类型189
621电阻型吸收剂189
622电介质型吸波剂193
623磁介质型吸波剂193
624吸波剂的改性217
625新型吸波剂222
63吸波剂研究展望229
参考文献230
第七章吸波体基础知识239
71吸波体的组成特徵239
711均匀分布240
712层状分布240
713球形分布240
714沿开放式多孔泡沫分布241
72吸波体的结构类型242
721涂覆型吸波材料243
722结构型吸波材料247
73折射率与介电常数256
74介质波导259
741引言259
742介质波导260
75谐振腔264
751开放式谐振腔264
752谐振腔的稳定性265
753谐振腔的特性与参数267
754谐振球272
参考文献273
第8章吸波体设计原理279
81能量守恆原理279
82吸波体中的电磁干涉280
83吸波体的阻抗匹配282
参考文献285
第9章吸波体设计286
91吸波体的设计目标与思路286
911设计目标286
912设计思路286
92传输线理论在吸波体中的套用293
921传输线理论293
922传输线理论在单层吸波体中的套用295
923传输线理论在多层吸波体中的套用304
924传输线理论的局限性308
93具有均匀分布特徵的涂层与平板的设计309
931组织设计309
932结构设计312
933均匀分布涂层与平板的改进314
94微波暗室用吸波体的设计314
941吸波体的结构类型315
942频宽设计316
943吸收效能设计318
944材料及工艺319
945存在问题321
95谐振型吸波体的设计322
951综述322
952组织特徵323
953理论模型分析325
954吸收性能327
955製造工艺330
956谐振型吸波体的套用和发展前景332
参考文献332
第10章电磁禁止与吸波特性测试方法336
101基本测试条件简介337
1011禁止室和电波暗室337
1012亥姆霍兹线圈338
1013平行板线338
1014TEM小室339
102主要测试仪器340
1021测量接收机340
1022网路分析仪341
1023驻波测量线342
1024微波功率计343
1025场强计与天线344
103基本电磁特性的测试345
1031驻波测量345
1032反射係数测量348
1033阻抗测量349
104材料电磁特性参数的测量350
1041终端短路法350
1042长试样法353
105材料禁止与吸波特性的测试354
1051驻波测量线法354
1052场强计法355
1053网路分析仪法356
参考文献357
第11章电磁禁止与吸波材料的套用358
111概述358
1111微波暗室的禁止359
1112通信电缆的禁止373
1113电磁辐射的防护375
112隐形材料在军工产品上的套用378
1121飞机隐身技术379
1122坦克隐身技术386
1123船舰隐身技术388
1124巡航飞弹隐身技术393
1125反隐身技术395
113隐形材料在民用产品上的套用397
1131环境电磁辐射及防护397
1132人体防护400
1133建筑防护403
1134精密仪器406
1135日用品407
1136电磁信息泄漏防护410
114吸波贴片材料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中的套用412
参考文献415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