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标準
诊断: 根据中年以后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病程,以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等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为主要表现,无感觉障碍,有典型神经源性改变肌电图,通常可临床诊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标準
- 性质:诊断标準
- 属性:肌萎缩
- 时间:1994年
诊断标準
1994年世界神经病学联盟提出了E1 Escorial诊断标準,1998年又对这一诊断标準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诊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依据:
1.临床、肌电图或神经病理学检查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
2.临床检查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
3.症状或体徵在一个部位内进行性扩展或扩展到其他部位;
同时排除以下两点:
1.有能解释上运动神经元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其他疾病的电生理依据;
2.有能解释临床体徵和电生理特点的其他疾病的神经影象学依据。
世界神经病学联盟(1994)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诊断标準的基本要点是: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4个部位中3个部位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确诊,2个部位出现为拟诊,仅1个部位出现为可能,至少2个部位下运动神经元体徵为疑诊。
临床诊断标準
世界神经病学联盟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临床诊断(E1 Escorial,1994)标準
诊断确定性 临床表现
确诊(definite)ALS 在延髓与2个脊髓部位(颈、胸或腰骶),或3个脊髓部位上、下运动神经元体徵
拟诊(probable)ALS 2个或更多部位上、下运动神经元体徵,部位可以不同,但某些上运动神经元体徵
必须在运动神经元缺损的上部
可能(possible)ALS 仅1个部位上与下运动神经元体徵,或在2个或更多部位仅有上运动神经元体徵,
或下运动神经元体徵在上运动神经元体徵的上部
疑诊(suspected)ASL 至少2个部位下运动神经元体徵
治疗预防
一、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
二、吞咽困难者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三、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硷250-500mg,肌生射液4ml,三磷酸腺苷20-40mg、硷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600u 、肌注1-2次/d,美络宁(三磷酸胞苷二钠)20mg肌注,1次/d。
四、安坦2mg3次/d或妙钠50-100mg/d口服可减轻或改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
五、併发症防治,防止关节强直挛缩坚持适当体育锻练和理疗。防止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