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汉风(词语释义)

汉风(词语释义)

汉风(词语释义)

汉风,指汉族风格或汉代民歌。亦指汉代的威风,即汉代鼎盛时期中央朝廷在政治、军事上的强大与威风。亦是指具有汉族特色的风格的事物,比如歌舞衣服饰品等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汉风
  • 繁体:汉风
  • 拼音:hàn fēng
  • 注音:ㄏㄢˋ ㄈㄥ

词语解释

1. 汉代民歌。 南朝·梁·江淹 《杂体诗》序:“夫楚谣汉风,既非一国。”
2. 汉代的威风。《文选·陆机》:“輶轩东践, 汉风载徂。” 张铣注:“言汉之威风则往矣。”
3.具有汉族特色的风格。

考证

“汉风”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汉高祖功臣颂》中:“輶轩东践,汉风载徂。”殆至南朝,才子江淹的《杂体诗·小序》,头一句便写道:“夫楚谣汉风。既非一骨。魏制晋造。固亦二体。”这里的“汉风”已专指“文体”,彻底的复古了。 今人看“汉风”二字,则词义更加繁複。前一字“汉”,狭义的可指汉朝、汉代,广义上则也可以指汉人、汉族。 后一字“风”,含义则更多些。它最初只是指民间歌谣(风谣),诗经中的《国风》一类,便是代表。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更是一直有着 “採风”的传承习惯。 “诸侯不贡诗,天子不採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 ①再后来,“风”的含义慢慢从歌谣中反映的民间风情,逐渐延伸到社会的风尚习俗:“世之君子,当不讳之朝,思採风之义,史失而求诸野,闲中一寓目焉,未必不兴发其致君泽民之念也。”②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民俗学的引入,“风”的含义,狭义上泛指一切的民间口头创作,如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戏文、说唱、谜语等;广义上,则涵盖了全部的社会风俗。 这样,“汉风”一词便有了学术上的四种概念:汉代民歌谣谚,汉代风俗习俗;汉族民歌谣谚,汉族风俗习俗。 无论从“两汉文化看徐州”的角度,还是“重振大汉雄风”的角度看,目前在徐州倡导的“汉文化”之“汉”,都是指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汉代”。而从当代民俗学的概念出发,“风俗习俗”完完全全涵盖了“民歌谣谚”,那幺,本文研究的“汉风”主体,便只能是“汉代风尚习俗”,或曰“汉代风俗”。从这个意义上说,“汉风”的含义是中性的,他是指中国历史发展中前后两汉(前206年——220年)期间的社会风尚民俗。是一个历史的、民族与民俗传承上的概念。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汉风代表的是一种具有汉族特色的风格。汉风的汉正是汉民族的汉。汉风,是汉文化的升华是汉文化的艺术化。汉风是汉民族的品牌和象徵,不具有政治意义而是一种艺术和文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