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衣服
隐身制服是指一种通过特殊的材料製作而成的制服,具有像变色龙和部分鱼类一样变色,能够随环境而改变颜色,那幺士兵无论上山下海都可以保持隐身了。研发能够感应环境并作出调适的物料,若将这项技术套用在军事上,亦可造出透气舒适的军服,其物料亦能抵抗化学战,阻隔有害化学物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隐身衣服
- 外文名:Stealth clothing
- 功能:抵抗化学战
- 定义:通过特殊的材料製作而成的制服
- 特点:能够随环境而改变颜色
社会背景
“隐身草”、“隐身衣”、“隐身药”,各种形式的隐身方式不断地出现在各类传说或文学作品中,已经十分接近使人遁形的梦境。
其实隐身这个词早就出现在战斗机与雷达的博弈中,只是那时的人不像现在这样接近隐身衣。如果制服可以像变色龙一样,能够随环境而改变颜色,那幺士兵无论上山下海都可以保持隐身了。据香港《大公报》报导,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究员表示,理论上已证实人造物料可以像变色龙和部分鱼类一样变色,相信只要五至十年时间,就可研製出变色材料。
基本原理
研发能够感应环境并作出调适的物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大自然系统中有什幺东西比人造系统更出色,其一便是感应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套用这种生物特性,不仅可研製出变色的物料,还可以改变物料的其它特性,包括透气度和控温能力。举个例子,美国新墨西哥州在春天的时候,早上寒冷,但下午就变得温暖,将来人们只要穿上一件能调节保暖能力的衣服便可,毋须更换衣服。
研究现状
前期研究
研究生物工程学的巴桑说,科学家已经掌握怎样将两种颜色来回变换,下一步是了解如何在人工环境中达到这种效果,继而是研製可以变色的材料。
若将这项技术套用在军事上,亦可造出透气舒适的军服,其物料亦能抵抗化学战,阻隔有害化学物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杂誌在去年十月已刊出桑迪亚实验室一篇研究变色物料的论文。2008年十二月二日出版的《先进材料》杂誌亦以这项研究作为封面文章的题材。
最新进展
美国杜克大学及中国东南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研製出了一种可以扭曲微波的隐身斗篷。该成果在2009年1月16日的顶尖期刊美国《科学》杂誌刊登。
文章第一作者,该项目的负责人来自中国的“80后”刘若鹏说:“斗篷使物体隐形的能力,能发展出其他各种隐身功能。关键的技术在于複杂的特异材料的设计。”这种複杂的设计得益于刘若鹏等研究员长时间合作开发出来的特异材料快速设计系统,才使得成千上万种複杂的电磁微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自动设计完成。
而国际电磁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的博士后陈红胜,曾在2007年与其导师孔金瓯院士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波理论及套用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完成了关于隐身衣的论文——“电磁波与隐身衣的互动机理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科技界首次解释了隐身衣的物理机制,提出了对隐形效果定量分析的理论框架,学术界称,“这项成果将在隐身衣的设计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套用方向
军用方向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戴维·史密斯是美国《科学》报告的第二作者,2000年史密斯领导的研究小组研製出一种格线状材料,称它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003年,全球数座实验室先后确认了史密斯小组的研究结果,随后《科学》杂誌将其列为当年的10大科学研究突破之一。正是这一突破自然法则的发明为隐身衣的研製奠定了基础。
美国国防部大力资助了史密斯小组的研究工作,可想而知,军事是隐身衣的重要用途之一。史密斯称,隐身材料可以用来隐藏侦察机,也可以保护进入敌军阵地的特种部队。英国伦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爵士预期,军方可望在五年内利用这种技术来避免船舰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发现。
民用方向
史密斯小组还称,对于一些有碍观瞻的工厂,比如炼油厂、化工厂等建筑物,也可以包上一层隐身材料,保证城市整体景观的和谐,甚至科研人员还可以研发一些其他类型的隐身材料用于民用,比如用来改变地震波的方向,或者阻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相关发展
隐身技术促进透镜发展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美国“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人科学家张翔曾表示,隐形材料还有比隐身衣重要得多、影响深远得多的用途。他自己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隐身衣,而是一个很快就能“真刀真枪”用上的领域——透镜。负折射材料可在纳米尺度上让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弯曲,假如下一步能在正常尺度上实现这一奇观,隐形效果就有望成为现实。
藉助负折射材料製作的透镜,研发人员就可以在极小的尺度上工作,製造出更小的电路,这将意味着晶片的存储能力、集成能力会向前大大推进。高性能计算机的纳米级积体电路、更高存储量的DVD等可能也将接踵而来。
负折射透镜也有望给生物学等科研领域带来重大变化。现有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看到单个细胞,但细胞里面是如何运转的,却无法如此看到。有了衍射极限大大缩小的负折射透镜,科学家将有望窥探活细胞的内部,这对于研究病毒入侵细胞的机制、新药筛选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影响
积极效应
隐身制服的研製成功,那幺士兵无论上山下海都可以保持隐身了。研发能够感应环境并作出调适的物料,若将这项技术套用在军事上,亦可造出透气舒适的军服,其物料亦能抵抗化学战,阻隔有害化学物质。
局限与负面
任何一个人穿上这种衣服都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这一现实让很多人忧心忡忡,美国犯罪纪实小说作家安妮·戴维斯说:“现在,我们总是提醒单身女性把车停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取车前先看看周围有无可疑人物。但如果隐形衣真的面世的话,这些措施会变得毫无用处。就算抢劫犯或强姦犯站在你身边,你也不知道。”
针对这些担心,史密斯指出:“在隐身衣面世前,还有大量的基础科学问题有待解决,现在就担心它的负面影响有点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