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The Chinese Society of NDT,chsndt),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下的二级学会,于1978年11月在上海成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
  • 外文名:The Chinese Society of NDT,chsndt
  • 组织隶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组织性质:非盈利学术团体

发展历史

中国无损检测行业首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是在1976年8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团参加在法国嘎纳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在行前,组成了以当时时任机械工业部科技司司长陶亨鹹同志为团长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有:时任科技司质量处处长翁世功、汕头超研所姚锦钟、上海材料所周怀宇、丹东射线仪器厂赵久、航空材料研究所李家伟,合肥通用研究所康纪黔、上海龙华飞机厂王均强以及翻译等九人。出发前代表团了解考察了当时无损检测技术国内套用水平和现况,做了充分的準备。会议期间,陶亨鹹同志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无损检测学会主席考比耐克先生建立了十分友好的关係。会议结束后,应考比耐克的邀请,前往德国参观访问,德国的无损检测技术是十分先进的,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次参加世界会和考察访问,是我国成立无损检测学会的前奏,是一次思想的準备。
1977年陶亨鹹司长提出要儘快成立无损检测学会,这是工业发展的需要。他指示进行筹备工作。随后在上海材料研究所第二研究室成立学会的筹备小组。小组分头与国内各工业系统的企业、研究院所共同协商学会理事会的组成,由各系统推荐有关人员参加学会理事会,陶亨鹹同志特别指出,这个学会不是机械工业部一家的学会,而是全国各工业系统、地方共同参与的学会,要有充分的代表性。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78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无损检测年会并同时宣告学会成立。这次年会邀请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无损检测学会的主席考比耐克先生,副主席蒙德策先生,沙伯尔先生参加学会的成立大会。这意味着我们的无损检测学会成立之时就与国际上建立了联繫。这为我们无损检测学会走出国门,步入世界无损检测的行列準备了条件。这不能不归功于陶亨鹹同志远见灼识和重要贡献。
学会的正式名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The Chinese Society of NDT,简称:chsndt)”(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下的二级学会),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意,对外也可称:中国无损检测学会。
1978年 -- 201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已经召开十一届年会
届 次
日 期
地 点
代表人数
论文数
主任委员
总干事
1978
上海
147
172
应崇福
王务同
1981
北戴河
170
207
应崇福
王务同
1984
大连
166
380
赖 坚
方向威
1988
武汉
252
332
刘嘉禾
张企耀
1991
黄山
310
567
郭成彬
张企耀
1995
北京
350
180
姚锦钟
徐永昌
1999
汕头
380
179
耿荣生
徐永昌
2003
苏州
420
432
沈建中
徐永昌
2010
上海
150
142
耿荣生
徐永昌
2013
南昌
540
240
沈功田
徐永昌

组织结构

委员会

第十届委员会共有108名委员,其中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十名;总干事一名、副总干事二名。
主任委员:沈功田
副主任委员:李路明 杨建鸿 倪培君 张文琴 郭广平 卢 超 林俊明 周正乾 戴 光 刘松平
总 乾 事:徐永昌
副总干事:季敬元 丁杰
委员:(共108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常务委员:43人
丁克勤、王珏、史亦韦、刘松平、李路明、于志军、孙金立、何双起、严仍春、杨建鸿、马群、卢超、任吉林、李秀芬、沈功田、王子成、沈建中、刘时风、刘晴岩、宋小春、张文琴、陈宏龙、张碧星、陈振茂、范弘、林俊明、周正乾、胡先龙、耿荣生、倪培君、徐永昌、徐春广、郭广平、郭成彬、曹树林、康宜华、韩洪、蔡桂喜、黎连修、戴光、魏忠瑞
委员:65人
关卫和、李 伟、吴思源、王海岭、宁 宁、刘金宏、李 伟、杨小林、马小怀、孔凡琴、刚 铁、刘俊岩、李兴捷、何存富、刘雪芳、杜新华、杨理践、叶 琛、邬 冠华、李光浩、李 泽、吴东流、王 牛、申卫东、齐 刚、李光海、李绪丰、吴 刚、张永信、张连玉、张 俭、张海燕、张 辉、张瑞雪、陈以方、陈玉宝、陈亦 维、陈罕新、陈革新、邵建华、林 莉、罗云东、周予兴、施天敏、洪 艳、袁 琪、聂 勇、贾慧明、晏荣明、钱宏南、徐可北、徐向群、徐彦延、黄永巍、黄松 岭、黄建明、符 艳、梁玉梅、梁世容、董世运、蒋 俊、景 鹏、雷银照、鲍宗川、潘孟春、刘延雷

结构设定

下设7个专业委员会:
射线检测专业委员会
超声检测专业委员会
声发射检测专业委员会
电磁(涡流)检测专业委员会
磁粉、渗透检测专业委员会
新技术专业委员会
应力测试专业委员会
下设5个工作委员会和一个信息中心
学术委员会
教育培训和科普工作委员会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无损检测信息中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