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马克(德语:Erich Maria Remarque,1898年6月22日-1970年9月25日)德国小说家,主要由于着有《西线无战事》(1929)一书而知名。这部小说可能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着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雷马克18岁被征入伍,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战后在他写作小说期间,雷马克担任赛车手和体育记者。《西线无战事》的情节就是描述士兵在战壕中刻板的日常生活,他们似乎没有过去,也不会有将来。它的书名,即战报中公式化的语言,很能体现那冷漠和简洁的风格,以轻描淡写的语言纪录每日的战争恐怖。该书出版后立即在国际上获得声誉,1930年根据它拍成的美国电影也同样获得成功。它的续篇《归途》(Der Weg zuruck,1931)描写1918年德国的崩溃。1932年雷马克离开德国,前往瑞士。1933年他的书被纳粹党查禁。1939年他流亡美国,1947年入美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定居在瑞士的龙科港(Porto Ronco),直至去世。他的其他几部作品多写欧洲政治动乱的牺牲者,其中有些相当成功并拍摄成电影,但风评都不及第一本书。
雷马克一生写了十一部长篇小说和一个剧本《最后一站》(Die letzte Station,1956年)。十一部小说中,除《西线无战事》专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其余几部,如果按题材来划分,那幺有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以及通货膨胀年代生活的,如《战后》(Der Weg zurück,1931年)、《三个战友》(Drei Kameraden,1937年)、《黑色方尖碑》(Der schwarze Obelisk,1956年)、《上帝没有宠儿》(Der Himmel kennt keine Günstlinge,1961年);有写流亡生活的,如《爱你的邻人》(Liebe deinen Nächsten,1953年)、《凯旋门》(Arc de Tfiomphe,1946年)、《里斯本之夜》(Die Nacht von Lissabon,1963年);有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如《生命的火花》(Der Funke Leben,1952年)、《生死存亡的年代》(Zeit zu leben und Zeit zu sterben,1954年)。作家逝世后一年,又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天堂里的影子》(Die Schatten im Paradies, 19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