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谒金门·愁脉脉

谒金门·愁脉脉

《谒金门·愁脉脉》是宋朝的陈克创作的诗词。这首词抒写闺愁,同时闺愁中寄予着深沉的家国之叹。词中借景传情,描述出闺妇登楼怀远的惆怅心情,语意委婉曲折,情致轻淡绵密,含蓄幽邃。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谒金门·愁脉脉
  • 创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处:《赤城词》
  • 文学体裁:词
  • 作者:陈克
  • 词牌名:谒金门

作品原文

谒金门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⑴谒(yè)金门:词牌名。
⑵脉脉(mò mò):含情相看。
⑶倚楼平眺,山似不高,故云“几尺”。山虽几尺,却能遮人望眼,隔断音书,何况烟树重重呢?
⑷两字一逗,一句三折。
⑸一向:一霎时。“向”通作“晌”。(“一向”亦有如字读者,义异。)“弄晴”,欲晴而又不定。
⑹以东风无力,故残红委地不能重飞。其实即使好风扬起落花,亦岂能重上枝头。结句清淡。

白话译文

脉脉含愁里,望尽江南江北。只见无边的渺茫迷离,是瀰漫的轻烟,遮绕重重岭树,阻断了伊人音书传递?可小楼外,山峦连绵才高几许!
幽独的小草,轻淡的片云,尽笼在橘黄的斜日里,偏又是一霎晴,一霎阴,冷暖不定的天气。落花点点沉坠,隔着珠帘,飘飞不起。衰晚春风啊,这般地柔弱无力。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时代为北宋末南宋初,这是个战乱频发的时代。作者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曾随淮西军抗金。他知失地难收,也知有众多夫妻因分离而愁苦,故作了这首词,一方面描述闺愁,一方面寄託家国之恨。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目断江南江北”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写“目断”的原因。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片首句“细草孤云斜日”,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徵意象。“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当较平时更甚了。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託,如“目断江南江北”似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之意。总之,这首词凄迷的闺情背后寄託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名家点评

现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词似泛写闺情,而语甚悲。“江南江北”、“东风无力”等句似有寓意。

作者简介

陈克(1081—1137?),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吕祉帅建康时,闢为参议。其词语言工丽,风格与温庭筠、韦庄相近。今有辑本《赤城词》存词五十一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