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隋唐英雄
《历史上的隋唐英雄》以评书《说唐》中的故事为底稿,依据评书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出场顺序,还原了隋唐的那段真实历史,并一一揭开隋唐英雄们的真实历史身份。具体故事从北周灭北齐,杨坚建立大隋朝开始,到李世民削平群雄,发动玄武门兵变,登基当皇帝结束。秦琼、程咬金、罗成、单雄信、李元霸、徐茂公、魏徵、尉迟恭、李密……关于这些隋唐英雄的民间传说家喻户晓,然而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和事迹到底是怎样的呢?
基本介绍
- 书名:历史上的隋唐英雄
-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 页数:293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工人出版社
- 作者:鲁东观察使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0854654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历史上的隋唐英雄》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鲁东观察使,原名安丰文,山东临沂人,现居北京。长期专注于历史、国学及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对两汉史、隋唐史、北宋史有独到的体悟。
图书目录
序 言 还原真实的隋唐英雄
第一章 杨林攻破济州城
第二章 大隋开国
第三章 扫灭南陈
第四章 幽州总管罗艺
第五章 李渊遇祸
第六章 秦琼落难
第七章 杨广夺位登基
第八章 伍云召扯旗造反
第九章 败投李子通
第十章 程咬金与斑鸠镇
第十一章 贾家楼英雄结义
第十二章 血洗济南府
第十三章 建立瓦岗根据地
第十四章 瓦岗军四次反围剿
第十五章 王世充当上琼花太守
第十六章 麻叔谋开凿大运河
第十七章 李元霸来了
第十八章 杨素与李密的关係
第十九章 杨玄感是个人物
第二十章 裴元庆之死
第二十一章 李渊太原造反
第二十二章 扬州城里的圈套
第二十三章 隋炀帝魂断扬州
第二十四章 宇文化及兵败紫金山
第二十五章 众反王的遭遇
第二十六章 瓦岗英雄散伙
第二十七章 尉迟恭日抢三关
第二十八章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第二十九章 围攻洛阳城
第三十章 单雄信的悲剧
第三十一章 兄弟争位
第三十二章 刘黑闼兴兵反唐
第三十三章 俏罗成马陷淤泥河
第三十四章 反王们的末日
第三十五章 玄武门政变
第三十六章 英雄功成名就后
第三十七章 大隋好汉排行榜
第三十八章 三绝与四大恶人
第三十九章 开隋九老的简历
第四十章 十八路反王的真实身份
附录一 《说唐》目录
附录二 隋唐英雄故事的源流
附录三 隋亡唐兴大事年表
第一章 杨林攻破济州城
第二章 大隋开国
第三章 扫灭南陈
第四章 幽州总管罗艺
第五章 李渊遇祸
第六章 秦琼落难
第七章 杨广夺位登基
第八章 伍云召扯旗造反
第九章 败投李子通
第十章 程咬金与斑鸠镇
第十一章 贾家楼英雄结义
第十二章 血洗济南府
第十三章 建立瓦岗根据地
第十四章 瓦岗军四次反围剿
第十五章 王世充当上琼花太守
第十六章 麻叔谋开凿大运河
第十七章 李元霸来了
第十八章 杨素与李密的关係
第十九章 杨玄感是个人物
第二十章 裴元庆之死
第二十一章 李渊太原造反
第二十二章 扬州城里的圈套
第二十三章 隋炀帝魂断扬州
第二十四章 宇文化及兵败紫金山
第二十五章 众反王的遭遇
第二十六章 瓦岗英雄散伙
第二十七章 尉迟恭日抢三关
第二十八章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第二十九章 围攻洛阳城
第三十章 单雄信的悲剧
第三十一章 兄弟争位
第三十二章 刘黑闼兴兵反唐
第三十三章 俏罗成马陷淤泥河
第三十四章 反王们的末日
第三十五章 玄武门政变
第三十六章 英雄功成名就后
第三十七章 大隋好汉排行榜
第三十八章 三绝与四大恶人
第三十九章 开隋九老的简历
第四十章 十八路反王的真实身份
附录一 《说唐》目录
附录二 隋唐英雄故事的源流
附录三 隋亡唐兴大事年表
序言
隋朝是个令人瞩目的朝代,它虽短暂,却光芒耀眼。许多人喜欢把隋朝与秦朝相比,应该说它们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秦朝终结了春秋战国近六百年的混乱时代,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隋朝终结了中国的第二大分裂时代,成功地把分裂了长达四百年的中国再度统一。其次,秦朝的寿命只有十五年,它是伟大汉朝的开幕式;隋朝的寿命只有三十八年,它是伟大唐朝的序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晋,它也曾使中国短暂地统一过几十年,但它的统一是柔弱的,不是为和平与秩序奠基,而是另一个更加动乱、更加分裂、更加黑暗的时代的开始。第三,秦朝开创性地对中国的政府组织与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而隋朝创造性地予以完善,它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制定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这一制度对社会各阶层开放,且为政府提供了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第四,秦、隋两朝都具有雷霆万钧的阳刚之势,秦朝扫平六国,北击匈奴,南平闽越,修阿房,筑长城,功业赫赫;隋朝灭南陈,破突厥,征高丽,建东都,开运河,成就非凡。第五,秦、隋两朝都因无节制的暴政,而亡于遍地的民变。
然而,这两个朝代又有一些不同之处:一、秦朝从建立起就没有消停过,它开国十五年就被折腾垮了。隋朝开国十五年时,社会稳定、粮食充足,有欣欣向荣的气象,所以它存在了三十八年。二、秦、隋两朝开国者的性格不同,普通人的性格决定命运,皇帝的性格决定国运。秦始皇狂暴、骄傲、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而隋朝的杨坚理智、谨慎、善于把握分寸。秦始皇死亡时,他的帝国千疮百孔;隋文帝死时,他的帝国很富强。秦始皇的性格与行事极似隋炀帝杨广,只不过杨广没有秦始皇的能力与运气。秦始皇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杨广的军队却在高丽受挫;秦始皇死时他的帝国还能维持,他死得很体面风光,杨广死时,国破家败,他是被叛乱者勒死的,死得甚为悽惨。三、秦朝失鹿,被来自沛县乡间的平民刘邦逐得;隋朝失鹿,最有可能得之的是平民领袖窦建德,但他的贵族对手李渊、李世民远比项羽厉害,所以他最后败于李氏父子。 现在关于隋朝的“历史”有两个系统的版本,一个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是民间的,以《说唐》《隋唐演义》等历史传奇为底本,在市井问广泛传播,为大家津津乐道;另一个版本相对僵硬散乱,味同嚼蜡,是官方的,近乎真实的,以《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为正统底本,被奉之于庙堂之上,宣讲于学院之间。
我最先接触与接受的那段“历史”属第一系统,大约在我八九岁时,刚刚上国小,我的一个放羊的堂叔,陆续买了一套多卷本的说唐故事演义,这套书以清代如莲居士的《说唐》为原本,第一卷好像叫《贾家楼》,第二卷好像叫《瓦岗寨》,第三卷好像叫《四明山》。那时我尚识字不多,读不通顺。我那叔叔只十八九岁,他不想官,不思财,对找媳妇也不热心,就是迷恋这隋唐故事,讲起来眉飞色舞,似乎这是他最快活的事。经他传染,再加上识字越来越多,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很快就能说出大隋朝十六条好汉的名号了,而且我认为那就是真实发生过的。
上中学后,有了中国历史这门课,发了新教材,我迫不及待地翻找那段历史,却很失望很郁闷。历史书上有杨玄感、李密、王薄,却没有提秦琼、徐茂公、程咬金、罗成、尉迟恭、单雄信、李元霸、裴元庆等一班英雄的名字;稍稍提了提翟让,但也是配角;唐太宗的那个诤臣魏徵,是否就是魏徵?问历史老师,他哼哈讲不清;而且故事也与《说唐》大相逕庭。我拒绝学那段历史,以打瞌睡的方式糊弄了过去。
后来,我一直没有改变对那段正史的牴触态度,读历史典籍,总要放过那一节。有一阶段电视台播放《隋唐演义》改编的电视剧,我看了几集,就气了个半死,那些英雄人物的形象与我心目中的不符。
直到前几年,我蒐集整理匈奴人与突厥人的资料,不得不浏览《周书》《隋书》《旧唐书》,无意问产生了一种热情,想探求一下《说唐》中的那些人物与故事在历史中的原型,看看其与真实历史问的差异。有了这种想法,就在网上搜了下相关内容,发现竟有一些这方面的帖子,只是这些帖子太简约、零乱,不能满足我的要求。 于是我有了自己动手的念头,以《说唐》为底本,辨伪存真,说一说隋唐英雄们的历史原型,遂慢慢写成了这本书。
然而,这两个朝代又有一些不同之处:一、秦朝从建立起就没有消停过,它开国十五年就被折腾垮了。隋朝开国十五年时,社会稳定、粮食充足,有欣欣向荣的气象,所以它存在了三十八年。二、秦、隋两朝开国者的性格不同,普通人的性格决定命运,皇帝的性格决定国运。秦始皇狂暴、骄傲、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而隋朝的杨坚理智、谨慎、善于把握分寸。秦始皇死亡时,他的帝国千疮百孔;隋文帝死时,他的帝国很富强。秦始皇的性格与行事极似隋炀帝杨广,只不过杨广没有秦始皇的能力与运气。秦始皇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杨广的军队却在高丽受挫;秦始皇死时他的帝国还能维持,他死得很体面风光,杨广死时,国破家败,他是被叛乱者勒死的,死得甚为悽惨。三、秦朝失鹿,被来自沛县乡间的平民刘邦逐得;隋朝失鹿,最有可能得之的是平民领袖窦建德,但他的贵族对手李渊、李世民远比项羽厉害,所以他最后败于李氏父子。 现在关于隋朝的“历史”有两个系统的版本,一个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是民间的,以《说唐》《隋唐演义》等历史传奇为底本,在市井问广泛传播,为大家津津乐道;另一个版本相对僵硬散乱,味同嚼蜡,是官方的,近乎真实的,以《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为正统底本,被奉之于庙堂之上,宣讲于学院之间。
我最先接触与接受的那段“历史”属第一系统,大约在我八九岁时,刚刚上国小,我的一个放羊的堂叔,陆续买了一套多卷本的说唐故事演义,这套书以清代如莲居士的《说唐》为原本,第一卷好像叫《贾家楼》,第二卷好像叫《瓦岗寨》,第三卷好像叫《四明山》。那时我尚识字不多,读不通顺。我那叔叔只十八九岁,他不想官,不思财,对找媳妇也不热心,就是迷恋这隋唐故事,讲起来眉飞色舞,似乎这是他最快活的事。经他传染,再加上识字越来越多,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很快就能说出大隋朝十六条好汉的名号了,而且我认为那就是真实发生过的。
上中学后,有了中国历史这门课,发了新教材,我迫不及待地翻找那段历史,却很失望很郁闷。历史书上有杨玄感、李密、王薄,却没有提秦琼、徐茂公、程咬金、罗成、尉迟恭、单雄信、李元霸、裴元庆等一班英雄的名字;稍稍提了提翟让,但也是配角;唐太宗的那个诤臣魏徵,是否就是魏徵?问历史老师,他哼哈讲不清;而且故事也与《说唐》大相逕庭。我拒绝学那段历史,以打瞌睡的方式糊弄了过去。
后来,我一直没有改变对那段正史的牴触态度,读历史典籍,总要放过那一节。有一阶段电视台播放《隋唐演义》改编的电视剧,我看了几集,就气了个半死,那些英雄人物的形象与我心目中的不符。
直到前几年,我蒐集整理匈奴人与突厥人的资料,不得不浏览《周书》《隋书》《旧唐书》,无意问产生了一种热情,想探求一下《说唐》中的那些人物与故事在历史中的原型,看看其与真实历史问的差异。有了这种想法,就在网上搜了下相关内容,发现竟有一些这方面的帖子,只是这些帖子太简约、零乱,不能满足我的要求。 于是我有了自己动手的念头,以《说唐》为底本,辨伪存真,说一说隋唐英雄们的历史原型,遂慢慢写成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