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孤独尽头
由博集天卷联合湖南文艺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
德语原着小说被350家书店评选为“独立书商年度挚爱” 雄踞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长达一年 荣膺“欧盟文学奖”、《图书市场》杂誌“年度作者”和“年度图书”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直到孤独尽头
- 外文名称:Vom Ende der Einsamkeit
- 文学体裁:小说
- 作者:[德]贝内迪克特 韦尔斯
- 译者:徐胤
内容简介
小男孩尤勒斯和他的哥哥马蒂、姐姐丽兹性格截然不同。一场悲剧彻底改变了姐弟三人的命运:从小在呵护下成长的他们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父母。虽然进了同一所寄宿学校,他们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日渐疏远。从前自信满满的尤勒斯遁入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漂亮神秘的女孩阿尔瓦是他唯一的好友,他们分享各自喜爱的音乐和书籍,或真或假地约定未来,却在高中毕业时负气疏远。直到多年之后,尤勒斯才明白阿尔瓦对于他的意义——以及她身上的秘密。成年后的尤勒斯再次与阿尔瓦相遇。他们眼看有望寻回失去的时光,却很快又被命运的洪流湮没……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暗涌(1980)
在道口(1983-1984)
结晶(1984-1987)
化学反应(1992)
收穫(1997-1998)
第二部分
回到过去(2000-2003)
飞逝的时光(2005-2006)
恐惧的诞生(2007-2008)
无法改变(2012-2014)
另一种人生
创作背景
《柏林日报》2016年12月28日
作者:柯内莉亚·盖斯勒
以感情为墨
贝内迪克特·韦尔斯写出了今年最棒的图书之一,这本小说名叫《直到孤独尽头》。
让我们试着走进这位羞涩的作家。
……
《直到孤独尽头》不只是众多德国书商的选择,还是各类读者的选择。书中有刻骨铭心的爱与痛,也有深邃的思考和出其不意的幽默。
……
这本书中有多少自传成分?……“书中描写的不是我的真实经历,却是我的真实感受。我以感情为墨,写下了这些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他的创作受到了哪些书的影响?他列出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书籍,其中既有经典着作,也有青少年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哈里·穆里施的《暗杀》,还有约翰·格林的《寻找阿拉斯加》。他还说:“我认为故事情节比写作风格重要,在德国,并不是所有人都持相同观点。”
……
后来,他开始逐家联繫出版社,并屡屡受挫,直到一位Diogenes出版社的代理人答应帮他试试。事实上,威尔斯一开始根本不敢询问这家出版社。2008年,它成为了Diogenes最年轻的签约作家。
韦尔斯不是唯一的作家。他的父亲名叫理察·冯·谢拉赫,是一位汉学家,曾经翻译出版了《溥仪日记》,还写过一本关于1945年德国科学精英战争责任的书,并出版了自传《父亲的阴影》。他是纳粹青年军领袖、战犯巴尔杜尔·冯·谢拉赫的幼子。如今这位名叫贝内迪克特·韦尔斯的作家,一直儘可能地远离“冯·谢拉赫”这个姓,远离那段家族历史。成年后,他从约翰·欧文的小说中替自己起了“韦尔斯”这个姓。“韦尔斯”也出现在了他的护照中。
……
身为朗读者的他时不时地会複述几句他几天前已经在图书馆里说过的话。他现在图书馆里任职,这也是他一再拒绝四处举办朗读会的原因。他不能一直为了一本书四下奔走,正常的私生活同样重要。或许这也是他不愿意接受採访的原因。
虽然他当晚一直表现得彬彬有礼,并热情地与每一个人握手,但当他得知面前坐的是一个想要报导他的记者时,脸上还是闪过一丝迷惘的神情。威尔斯说,他顾不上自己的公众形象。“抛头露面很容易改变一个人。“他只想安心写作,却不想时刻展现出一副作家的样子。
……
现在,他已经有了下一本书的计画。“那会是一本青少年读物。”他说:“我得写点不一样的东西。”不过在德国,要想同时成为青少年作家和成人作家,远没有那幺容易。这需要有人保护他,不把他塞进一个固定的抽屉里。
人物介绍
《明镜》周刊文学版
2016年2月27日,2016年第3期
作者:马丁·伍尔夫
大师
韦尔斯的新书《直到孤独尽头》是他迄今为止最具抱负的作品。……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经典名言“每一个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少年时便在朱尔斯的身上应验。……约阿希姆·迈耶霍夫喜欢以自嘲的笔法叙述自己悲惨的童年经历,而韦尔斯的语调则一直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儘管如此,这部小说就像一本出色的侦探小说,在层层迷雾中透着生活的智慧和对主人公的同情。韦尔斯虽然才三十出头,却已经尽显大师风範。
《Brigitte》杂誌,汉堡
2016年2月17日,2016年第5期
作者:安吉拉·魏特曼
魔鬼的创作
……贝内迪克特·韦尔斯并不同情他的主人公:命运、生活和魔鬼这个看不见的敌人都在折磨着朱尔斯和他的同伴,也在阅读时深深地触动了我。然而,这本名叫《孤独的尽头》的小说也悽美地诉说了爱情的力量。在故事的结尾,它虽然没能战胜死亡,却挽救了朱尔斯的人生。
作品鉴赏
精彩试读:
见惯了生离死别,现在总算跟死神也打了个照面。
我小心地睁开眼,眨了几下,渐渐适应了周围的黑暗。冷冰冻的房间,仅有的光亮是几台小型仪器发出的红绿微光和从虚掩的门缝里透进的光线。
我感觉像是刚从一个旷日持久的梦中醒来。右腿隐约传来一阵温热的痛楚,接着传到了肚子、胸口。脑袋也开始嗡嗡作响,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渐渐明白究竟发生了什幺。
我活了下来。
一幅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骑着摩托出城,加速,接着前方出现了一个弯道。车轮没能抓牢地面,眼看就要撞在树上了,我想调转方向,但已来不及,只得两眼一闭……
是什幺救了我的命?
斜眼往身下看去,一个脖套模样的东西固定住了我的右腿,看材质大概是石膏做的。我的锁骨上也缠满了绷带。出事前,我的身体状况一直很不错,在同龄人中算得上出类拔萃,或许正是这点帮了我。
出事前……好像是有些不大对劲?我不愿多想,倒是更愿意回忆那天教孩子们用石子打水漂的经过,还有哥哥跟我讨论事情时来回摆动的手势。我想起了跟妻子的义大利之旅。清晨,我们沿着阿马尔菲海岸的一处海湾漫步,天色渐亮,海水温和地拍打着礁石……
我想得有些出神。在梦里,我们站在阳台上。她盯着我的双眼,仿佛已经将我的心思看穿。她朝内院努了努嘴,孩子们正在那儿与邻家的男孩嬉闹。我们的女儿正大胆地攀爬着围墙,我们的儿子却独自待在一边,打量着其他小伙伴。
“他这点有些像你。”她说。
听见她的笑声,我抓起她的手……
滴滴响了几声之后,一个护工进来给我换了一个输液袋。时间还停留在半夜,墙上的日曆显示的是2014 年9 月。我试着坐起身来。
“今天是星期几?”我有些认不出自己的声音。
“周三,”那个护工说,“您昏迷了两天。”
听起来就像是在说别人。
“您觉得怎幺样?”
我重新躺倒下来,说:“有些晕。”
“很正常。”
“什幺时候能让我见见孩子?”
“明天一早我就通知您的家属。”快出门的时候,他又停了一下,“您有事就按铃。主治医生过一会儿还会来看您一次。”
见我没答话,他便逕自走了。
在一片静寂之中,每一道思绪都能被听得一清二楚。我睡意全无,开始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许多我以为已经被遗忘的面孔出现在眼前,我看见年少时的自己在寄宿学校的操场上徘徊,也看到汉堡的摄影暗室里闪烁的红光。回忆起初还有些模糊,但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却越来越清晰。思绪在迷茫中一路向前回溯,一直来到那场灾难发生的时刻,那场给我的童年蒙上阴影的灾难。
作品评价
- 《直到孤独尽头》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动人至深的悲伤故事,却并没有把读者抛在悲伤之中不管。威尔斯的这本新书堪称杰作。 ——克劳迪奥·阿姆布鲁斯特,德国电视二台,美因茨
- 本尼迪克特·威尔斯成功创作了一本堪称重磅的家庭小说。 ——丹尼斯·谢克,《每日镜报》,柏林
- 这部年轻作家的成功作品富有哲思和智慧,它一路把读者引到了生活深渊的边缘。 ——斯文亚·弗拉斯波勒,《哲学》杂誌
出版信息
书名:《直到孤独尽头》
上架建议:畅销·外国文学
书号:978-7-5404-8225-1
作者:贝内迪克特·韦尔斯
译者:徐胤
装帧:平装 定价: 38.00元
出版日期:2017-10-15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贝内迪克特·韦尔斯(1984— )
生于德国慕尼黑,从六岁起先后就读于三所寄宿学校。高中毕业后来到柏林,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投身写作,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处女作《贝克的最后一个夏天》(2008)一经出版,便受到多方关注,荣获“巴伐利亚艺术促进奖”,并于2015年被改编成电影。第三部小说《几乎像天才一般》也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西德意志广播电台製作成广播剧。新书《直到孤独尽头》荣获“欧盟文学奖”,售出24种语言的着作权,登上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长达一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