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053H3型护卫舰

053H3型护卫舰

053H3型护卫舰

053H3型护卫舰(英文:Type 053H3 Frigate,北约代号:Jiangwei ⅡClass,译文:江卫Ⅱ级),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全封闭飞弹护卫舰。

该型舰是在053H2G型护卫舰(江卫Ⅰ级)的基础上改进研製,用海红旗-7舰空飞弹(HHQ-7)取代红旗-61防空飞弹(HQ-61B),比前型053H2G有了更高效的防空火力,尤其提高了对掠海反舰飞弹防御能力,同时保持了原有的对海、对潜攻防能力。053H3型是一型攻防均衡的护卫舰。

053H3型护卫舰首舰嘉兴号于1997年开工建造,1998年6月下水,1999年6月服役于东海舰队。该型舰共建造10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053H3型护卫舰
  • 外文名:Type 053H3 Frigates
  • 北约代号(英):Jiangwei II Class Frigates
  • 北约代号(中):江卫II级护卫舰
  • 生产国家:中国
  • 建造单位:上海沪东造船厂、广州黄埔造船厂
  • 首舰下水:1997年12月
  • 前型:053H2G型护卫舰
  • 后型:054型护卫舰
  • 建造数量:10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053H3型护卫舰(江卫Ⅱ级)和053H2G型护卫舰(江卫Ⅰ级),作为中国1990年代初期推出的新舰艇,技术层次比先前的江湖级护卫舰有很大进步。
053H3型护卫舰首舰521舰053H3型护卫舰首舰521舰
053H3型护卫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全封闭飞弹护卫舰,有比较强的对海,对空,对潜攻防能力,尤其提高了对掠海反舰飞弹防御能力,是一型攻防较均衡的护卫舰。护卫舰可以胜任较远海域的任务,包括海面攻击、海岸巡逻、火力支援和一些其他任务。虽然“江卫”-Ⅱ级护卫舰并没有像“旅沪”级驱逐舰和“旅海”级驱逐舰那样赢得很多关注,但“江卫”Ⅱ级护卫舰却比较成功地体现了能力与成本的平衡。

研製历程

江卫Ⅰ级
053H2G型(江卫Ⅰ级)护卫舰上装备的改进型“红旗”-61系统比053K型(“江东”级)上的老“红旗-61”系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初步满足了海军对舰载点防空飞弹的迫切需求。053H2G型护卫舰在技术上的最大进步,就是首次拥有了实用化性能稳定的舰载点防空飞弹系统。该系统基于早期不成熟的“红旗”-61防空飞弹系统改进而来,例如最初“红旗”-61採用双联装托架发射装置。通过自动装填设备从发射架下的弹库内进行补弹。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是飞弹和各种设备暴露在外,在海上恶劣环境中容易发生故障,大大降低了系统可靠性。採用弹库装填的方式发射速度很低,没有对抗饱和打击的能力。因此,在“江卫Ⅰ”级上,设计人员採用了一次性发射筒式结构,飞弹的发射筒也是包装筒。这样飞弹日常保养维护性能大大提高,系统可靠性也有了很大提升。而且这种设计反应速度快,对抗多目标的能力也比需要装填机构的托架发射器强。採用发射筒结构,表明中国海军已经解决了防空飞弹这种精密武器的日常储存保养问题,使舰载防空飞弹真正走向了实用化。不足的是,“红旗”-61飞弹的弹翼无法摺叠,所以其发射筒为了容纳展开的弹翼变得特别粗大笨拙,一来浪费了大量甲板面积,二来也使得备弹量只有6发。再者,笨重巨大的发射装置使得其驱动系统必须有很大的功率,以保证发射架快速转动对準目标。
巨大的海红旗-61舰空飞弹巨大的海红旗-61舰空飞弹
053H2G型江卫I级护卫舰053H2G型江卫I级护卫舰
正是由于红旗-61改型系统固有的一些缺陷,使得中国海军对其性能并不满意,所以“江卫”Ⅰ级只建造了4艘。中国海军一直在谋求更紧凑、更可靠、反应速度更快的舰载点防空飞弹系统,这一切在引进法国“海响尾蛇”系统并在其基础上研製成功红旗-7防空飞弹后变成了现实,从此也诞生了053H2G(江卫Ⅰ级)的升级版本053H3( “江卫”Ⅱ级)飞弹护卫舰。
江卫Ⅱ级
053H3型护卫舰基本採用了053H2G的舰体和武器系统,使用“海红旗-7”近程防空飞弹取代了“红旗-61”,“鹰击-8”反舰飞弹改为2座四联装,主炮换装为PJ-33A型双联装100毫米舰炮,后部两座76A双联装37毫米炮移到了机库顶部。排水量进一步加大,标準排水量为2250吨,满载排水量为2393吨,续航力为5000海里/16节,进一步增强远洋航行能力。053H3从1996年开工建造至2002年共建造10艘,在中国海军安全感非常不足的90年代后期挑起了大梁。
法国海响尾蛇舰空飞弹法国海响尾蛇舰空飞弹
和“江卫”Ⅰ级相比,053H3型(“江卫”Ⅱ级)最大的改变就是主炮后甲板上粗大笨重的“红旗”-61发射筒被移除了,舰桥前的甲板室也因此被延长扩大。在甲板室顶部,安装有一具小巧的八联装“海红旗”-7防空飞弹发射装置。该系统是引进并仿製法国“海响尾蛇”防空飞弹系统的产物。在安装到“江卫”Ⅱ级上之前,原装的“海响尾蛇”系统曾经在“旅大”、“旅沪”级飞弹驱逐舰上使用过,这使得中国海军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海响尾蛇”系统体积小巧、便于布置、性能可靠,中国海军对此非常满意,故进行仿製开发了“海红旗”-7系统。该系统採用无线电指令、红外和光学複合制导模式,当远程警戒雷达发现来袭目标后,自动将目标信息提供给火控系统,舰上的“海狸”Ⅱ火控雷达和飞弹发射器转向目标方向并且作精确搜寻并且锁定目标。此时,操作手按下飞弹发射按钮,飞弹发射筒前盖被抛掉,飞弹射出。飞弹离开发射筒后,由红外导引装置将其引人跟蹤雷达波束或者光电控制装置的控制範围内,并对飞弹进行跟蹤。与此同时,计算机根据飞弹与目标的角偏差和飞弹的距离数据,按“三点法”导引规律,自动计算出控制飞弹飞向目标的控制指令,通过无线电传输传送给飞行中的飞弹。飞弹接收到遥控指令后,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舵面偏转,改变飞行姿态、修正偏差,準确飞向目标。当火箭发动机点火产生的压力超过5×106帕斯卡、经过1.5秒钟后,飞弹纵向加速度超过18g,此时战斗部的安全和保险装置均被解除,处于待爆状态。当飞弹与目标遭遇且目标处在弹上无线电引信波束区域内时,即自动引爆战斗部,并以破片聚焦的方式杀伤目标。如果说改进型“红旗”-61的服役标誌着中国海军首次拥有了真正实用化的舰载防空飞弹系统,那幺“海红旗”-7的出现则标誌着中国海军终于拥有了真正满意信得过的舰载防空飞弹。
海红旗-7舰空飞弹海红旗-7舰空飞弹
053H3型江卫II级首舰521舰053H3型江卫II级首舰521舰
除了防空飞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053H3型舰另一个特点,就是拥有了措载反潜直升机的能力。在现代海战中,反潜直升机在舰队反潜作战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武器无法替代的。拥有舰载反潜直升机后,舰队在远距离上的反潜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前几代中国飞弹护卫舰上,虽然都装备了基本的反潜武器,但种类过于传统,仅仅限于反潜火箭、抛掷或滚落式深水炸弹等,基本停留在二战后期的水平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作战需求。所以,反潜直升机和防空飞弹一样,成为另一个当时中国海军急待突破的技术难题。而到了“江卫”Ⅰ/Ⅱ级系列,舰载反潜直升机才真正投入实用。在“江卫”Ⅱ级的后部,建有一个机库,舰尾有直升机平台,可以搭载一架直-9(Z-9)反潜型直升机。虽然在技术上直-9反潜型尚有待改进之处,但是这毕竟使中国海军首次拥有了直升机反潜能力,使舰队反潜这一中国海军的传统弱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直-9型舰载直升机直-9型舰载直升机

建造沿革

053H3型护卫舰首舰,最初舷号597是为巴基斯坦海军建造的,于1996年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开工,1997年12月下水。但后来597舰却于1998年11月加入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并被命名为“嘉兴”号,舷号也改为521。作为解放军海军90年代最大的国产护卫舰项目,几年间共有10艘053H3型建成下水。
二号舰522连云港号,1997年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98年下水,1998年12月正式服役于东海舰队。
523莆田号,1997年6月15日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98年12月23日下水,1999年12月15日服役。2000年12月15日浙江舟山军港正式命名,服役于东海舰队。
524三明号,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2000年12月服役于东海舰队。
564宜昌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1999年12月服役于南海舰队
565玉林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0年7月31日服役于南海舰队,2013年4月改名葫芦岛号。2013年后服役于北海舰队。
053H3型护卫舰首舰521号嘉兴舰053H3型护卫舰首舰521号嘉兴舰
053H3型二号舰522号连云港舰053H3型二号舰522号连云港舰
566怀化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2年7月命名,服役于南海舰队。
567襄樊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2年5月开始服役于南海舰队。
527洛阳号,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2005年9月服役于北海舰队。
528绵阳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4年5月下水,2005年4月服役于东海舰队。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舰体结构
053H3型护卫舰具有较丰满的水线面,宽的方艉。水线以上沿全舰都有外飘;舰艏有明显折角线,圆弧明显,外飘较大。这种线型有具很好的适航性,高速时阻力比较小。舰艉部的小楔形可以降低兴波阻力。
522号连云港舰522号连云港舰
值得注意的是,“江卫”级长宽比达8.2,大大低于国外现役护卫舰(一般为9~10,加拿大“哈里法克斯”级是8.1),接近美国海军最新的“阿里·伯克”级驱逐舰。降低长宽比的设计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其主要优点是提高了抗纵摇能力和艉部浮力,由此产生的抗纵摇稳性力矩可以平衡大型球鼻艏声纳的重量所施加的纵摇力矩,使艏部在风浪很大时不致埋艏过深,因而适航提高并且可以增加舰上容积以布置更多的武器。舷边採用圆弧过渡(这在中国舰艇中是首次),不仅解决了甲板的上浪积水问题,而且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隐身性能进一步提高。
522号连云港舰522号连云港舰
“江卫”Ⅱ级採用中央桥楼全封闭设计,不仅使舰只具备三防能力,而且尤其适合在炎热的南海海域作战。舰体是焊接钢,舰桥、机库、烟囱採用轻质铝合金结构。全舰有两层全通长甲板,舰桥与两层甲板等高;主桅桿是塔式桅与桁格桅的混合结构。与过去设计的舰只相比,“江卫”级的上层建筑更小;围壁转角都採用圆角过渡;侧壁都有一定角度的内倾,表明设计者对降低雷达反射截面作了一定的考虑,但对烟囱及排烟似乎没有什幺降低其红外辐射的措施。从烟囱即可确认“江卫”Ⅱ级採用了2台式4台柴油机组成CODAD全柴动力装置,总功率14400马力。“江卫”级具有25节的最大航速。并且在16节巡航速度下其续航力为5000海里,这一指标显然对于中国海军有重要战术意义,尤其是在南海。
522号连云港舰522号连云港舰
“江卫Ⅱ”级飞弹护卫舰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海军对作战舰只适航性能的重视。这对于建设一支有效“蓝水”海军是不可缺少的。
053H3採用全封闭中央桥楼,不仅使该舰只具有三防能力,而且尤其适合在炎热的南海作战。在居住性上改变以往舱室狭小,光线暗淡,充分利用照明,色彩,降噪等手段,使舰员有一个较理想的工作生活环境,军官的住舱都已经达到三星级标準。该型舰採用钢质舰体,铝合金上层建筑。由于採用隐身设计,该舰的上层建筑比052H2G更简洁,更内顷使约2400吨的军舰的雷达的反射面积只相当于一艘500吨的小船!舰上设定自动消磁系统,降低磁场等物理场强度,採用了海军工程学院开发的“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配合“气幕降噪系统”使该舰的水下辐射噪音得到了有效控制!
舰体有较宽的水线面,方艉,舰艏折角,舰体外飘,低长宽比,舷边圆弧过渡。
523号莆田舰523号莆田舰

武器系统

舰空飞弹
据美国科学家联盟和英国《简氏飞弹和火箭年鉴》介绍,“海红旗”-7技术最早源自法国汤姆逊CSF的拳头产品-“响尾蛇”(Crotale)面空飞弹,在性能上属于较先进的一种近程舰空飞弹,除具有较强的防空能力外,对反舰飞弹也具有较强的拦截能力。后者的引进和消化,使国产近程飞弹系统告别了“红旗”-61大而重的旧弊,从理念上和技术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引进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得“海红旗”-7飞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超过了原系统;最大速度2.3马赫,射高15-5500米,最小射程500米,对掠海飞弹的射程为8.5公里,对飞机射程14公里,系统反应时间6-10秒,杀伤机率约为70%。其杰出的近程反导能力在世界同类舰空飞弹中也遥遥领先,因此一经装备,便迅速取代“海红旗”-61,成为人民海军的主力舰空飞弹。“海红旗”-7近程防空飞弹採用半主动雷达/光学制导,战斗部重14千克,飞行速度2.4马赫。整个系统有8枚待发弹和16枚备用弹。
海红旗-7舰空飞弹海红旗-7舰空飞弹
火炮反潜
“江卫”-Ⅱ级与“江卫”-Ⅰ级的上层建筑和动力系统相同,但装备了更好的武器系统和感测器,防空和反舰攻击能力提高了很多,可配合更大军舰(如“旅沪”级)一起执行任务。升级的武器系统包括用1座8联装“海红旗”-7防空飞弹发射架;用8枚改进型“鹰击”-82反舰飞弹取代了原来的6枚“鹰击”-8反舰飞弹;换装新式双联装100毫米主炮;舰尾2座双37毫米高炮移到直升机库上方,防护面积更大。
新型双100毫米自动舰炮新型双100毫米自动舰炮
舰上以新型345火控雷达取代了老式343雷达,用以控制100毫米主炮和反舰飞弹;新数据链用于视距外攻击目标。“江卫”-Ⅱ级护卫舰的C3I系统据传是中国仿製产品,这种系统也安装在解放军海军的新驱逐舰上。其作战指挥系统据称也是仿製的产品,可以同时跟蹤和处理上百个目标。
中国国产的“鹰击”-82反舰飞弹为2座4联装布置。该型飞弹採用主动雷达制导,动力为涡喷发动机,射程120千米,掠海飞行速度0.9马赫,战斗部重165千克。
79A型双100毫米自动舰炮79A型双100毫米自动舰炮
“江卫”-Ⅱ级护卫舰的主炮为新型双联100毫米56倍径舰炮,发射15千克炮弹,射速18发/分,对海面目标射程远于22千米。有一些该型舰换装了更新的双联100毫米隐身舰炮。4座76A式双37毫米高炮射速400发/分,对空中目标射程约9.4千米。
该型舰后甲板安装有2座6管320多用途火箭发射器,主要用于反潜,射程约1200米,备弹36枚;其他反潜武器包括2具深水炸弹发射架。

舰电系统

053H3型护卫舰装备了完善的电子侦听、干扰设备,能有效的截获舰载、机载和飞弹末制导雷达的电子信号,同时能对雷达信号进行多种方式干扰,有较强的电子战能力和一定的反导能力。
该型舰整个作战指挥实现了早期预警、实时判断、集中指挥、分散控制,通过雷达、红外、电子战天线和声纳等多种探测设备,将空中、海面、水下的目标信号,信息输入作战情报中心,完成空中、海面、水下战术图象的编辑和显示,多目标跟蹤、威胁判断、目标指示、武器分配目标识别、分类从而为指挥员进行辅助决策,实现最佳化火力分配,提高了武器作战效能和快速反应能力。

性能数据

053H3型护卫舰参考数据:
基本参数
舰长
112米
舷宽
12米
吃水
4.3米
排水量
标準2250吨;满载2393吨
乘员
168人(含军官30)
续航力
5000海里/16节
航速
最大航速26.5节;巡航航速16节
动力系统
主机
CODAD动力系统,2台18E390VA型最大持续功率7943KW/463R/MIN(11596马力×2),最大功力8826KW/480R/MIN(12885马力×2),寿命>1500小时吊缸检修可靠;2套柴油发电机组,双桨双舵。
船电系统
雷达
1部H/LJQ-360/362型对海/低空搜寻雷达(Ⅰ波段)
1部363型对海搜寻雷达(E/F波段)
1部517A型远程对空警戒雷达(G波段)
1部RM-1290型导航雷达(Ⅰ波段)
1部343G型100炮火控雷达
2部341GA型37炮火控雷达(Ⅰ波段)
1部对空飞弹火控雷达(Ⅰ/J波段)
光电
1部JM-83H型光电指挥仪(含雷射测距机、电视跟蹤仪、红外/热成像跟蹤仪)
声纳
1部SJD-7型中频综合声吶系统(含舰壳声吶和可变深度声吶)
通信
1套H/TJJ-501型数字式舰船内部综合通信系统
1套HN-900型战术数据链相当于美军的11号数据链
1套数字式舰船综合通信系统(含6部发信机、8部收信机,包括100W短波应急电台、1000W短波发信机、400W短波发信机、GPS接收机)
1套卫星通信系统
导航
1套综合导航系统(含卫星导航、奥米加导航、惯性导航、罗兰A/C导航)
1套HDF-101型电子海图系统
1套NSS-2000E航海支持系统
火控
1套7816E型100炮指挥仪
1套7816B型37炮指挥仪
2部JPT-4G型独立式瞄準柱(应急)
1套7826A型反潜综合指挥仪
电子对抗
电子干扰:2座SRBOC MK36型6管箔条干扰发射器;
2座国产26管箔条发射器。
1部SR-210型雷达侦察告警接收机
1套981-3型噪音式电子干扰系统
1套RWD-8型瞄準式电子干扰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
功能
配置
1套ZKJ-3C型自动化作战情报指挥系统(包括三人台、海情录取台、空情录取台、反潜录取台、直升机引导台、反潜记录仪、对空飞弹台、对海飞弹台、数据链台、电子战综控台、无源干扰台)
舰载武装
主炮
1座79A型100mm双联自动舰炮
飞弹
1座HHQ-7型近程低空舰对空飞弹8联发射器(备弹16枚)
2座YJ-82(C-802)型舰对舰飞弹四联发射器(8枚飞弹)
副炮
4座76A/88型37mm双联自动舰炮
反潜
2座3200型火箭式深弹6管发射器(备弹36枚)
舰载机
单直升机库,单起降平台,鱼叉式起降装置。
1架直-9C型舰载多用途直升机(每架可挂2枚C-701K型电视制导近程空对舰飞弹或2枚鱼-7K型324mm轻型反潜鱼雷,全舰可带24枚C-701K型飞弹或鱼-7K型鱼雷)
其他系统
辅助系统
水幕系统
气幕降噪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
自动消磁系统
自动报警消防灭火系统
三防报警消洗系统
三向综合补给系统

服役动态

2001年10月,宜昌舰和575号综合补给舰由湛江港出发,对澳大利亚、纽西兰两国进行友好访问。并参加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联邦成立100周年及国际舰队检阅活动。
2007年,“连云港”和“三明”舰在无补给舰的伴随保障下,出访巴基斯坦并参加了“和平-07”海上多国演习。
2010年7月30日至10月20日,由郑和舰、绵阳舰组成的海军出访及远航训练编队,赴南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并访问巴布亚纽几内亚、万那杜、汤加、纽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大洋洲五国六港。
2014年4月下旬,“葫芦岛”舰参与了“海上合作-2014”多国联合演习任务。
2014年6月20日,由053H3护卫舰“洛阳”舰、盐城舰以及综合补给舰太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十六批护航编队结束对非洲八国的出访任务启程回国。

该级各舰

053H3型护卫舰各舰概况:
序号
舷号
舰名
建造船厂
服役时间
所属舰队
1
521
嘉兴
上海沪东
1998.11
东海舰队
2
522
连云港
上海沪东
1999.02
东海舰队
3
523
莆田
上海沪东
1999.12
东海舰队
4
524
三明
上海沪东
2000.12
东海舰队
5
527
洛阳
上海沪东
2005.09
北海舰队
6
528
绵阳
广州黄埔
2005.04
北海舰队
7
564
宜昌
广州黄埔
1998.12
北海舰队
8
565
葫芦岛
广州黄埔
2000.07
北海舰队
9
566
怀化
上海沪东
2002.03
南海舰队
10
567
襄樊
广州黄埔
2002.05
南海舰队

总体评价

053H3型(江卫Ⅱ级)护卫舰,舰体线型比较接近义大利的西北级护卫舰,长宽比达8.2,接近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主要优点是提高了抗纵摇能力和艉部浮力,适航提高并且可以增加容积以布置更多的武器。
053H3型和053H2G型护卫舰并排停靠053H3型和053H2G型护卫舰并排停靠
中国海军的053型系列护卫舰,经过“小步快跑”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五个主要型别的护卫舰系列。护卫舰“小步”改进,便于海军指挥训练、后勤保障、维修技术等逐渐相应跟上,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而“快跑”不断线,更便于国家工业部门在积极研製新装备的同时稳定配套协作关係,不断提高质量和可靠性。053H3型护卫舰的设计建造,使中国舰船科技人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21世纪建造更为先进的054型护卫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