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同源桥

同源桥

同源桥

朱炳仁创作沟通两岸第一金桥。由朱炳仁设计创意的“同源桥”,因海峡两岸“同出一源”得名。此桥用10吨铜铸成,桥长近10米,宽2米。桥上108罗汉熠熠生辉,桥洞跨度

桥身一侧雕刻着杭州西湖和灵隐寺景观以及灵隐寺木鱼法师的诗;另一侧雕刻着台湾日月潭和中台禅寺景观以及中台禅寺惟觉法师的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同源桥
  • 外文名:Homologous Bridge
  • 建造人:朱炳仁
  • 桥长:近10米
  • 桥洞跨度:2米

简介

和平祈福大法会上的同源桥和平祈福大法会上的同源桥
开光当天七万同胞登桥
在杭州灵隐寺将“同源桥”作为海峡两岸和平交往的象徵,赠送给台湾中台禅寺,在两岸民众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
2007年12月22日,“和平祈福大法会”隆重举行,至此,朱炳仁心繫民生、祈福和平的一种衷心愿望终于圆满而成。
当天即有七万台湾民众兴致勃勃地登上铜桥。
同源桥
赤子之心 情系两岸
早在2004年,朱炳仁亲自策划设计中国第一座铜桥,就有意赠送台湾民间作为沟通两岸的金桥。
在中央和省市领导关注与部署下,四年后朱炳仁重新设计了同桥,由灵隐禅寺赠送台湾中台禅寺,“两岸未通桥先通”。铜桥长9.8米,宽2.2米,重8吨。
2007年12月22日,轰动世界的赠桥仪式在台湾中台禅寺举行,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中台禅寺惟觉长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成为两岸佛教界和当地民众的一件盛事。

事件缘起

同源桥
早在2003年,朱炳仁就考虑要为两岸和平做件实事,他悟出了两岸之间最缺的是沟通与交流,由此他亲自设计了历史上首座铜桥,表达了一位大陆艺术家给台湾同胞赠送铜桥的心愿。经过四年的努力,被命名为“同源桥”的两岸沟通金桥,冲破封锁,于2007年岁末由杭州灵隐禅寺赠送台湾中台禅寺。
隆重的揭幕仪式在着名的古剎中台禅寺内举行,由中台禅寺惟觉长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中华宗教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中国佛协秘书长学诚法师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主持。这是中华历史上跨越海峡沟通两岸的第一桥,也是两岸人民友谊亲和、兄弟携手的历史的见证。成功的实现了两岸民间交流。
2009年12月28日,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亲切会见了朱炳仁大师,高度评价朱炳仁大师从造同源桥到主动与台湾文化艺术界进行多方面交流、为两岸和平奔走吶喊的作为和创举。同时连主席题词:“炳仁大师巧夺天工。”中台禅寺惟觉长老会见朱炳仁大师时说:“你做的同源桥做得好!给两岸和平带来了希望,沟通与和平也是台湾人民的祈盼。”

特别荣誉奖

2008年12月,朱炳仁为台湾中台禅寺创作的“同源桥”获得了特别荣誉奖,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精品博览会展史上首次为一件作品而专门设立的奖项。
经过四年的努力,机缘成熟,并在2007年12月由杭州灵隐寺赠送台湾中台禅寺,现场全球直播,中央电视台转播了赠桥庆典盛况。
由此,大会组委会经过慎重研究并决定,单独为这座跨越两岸和谐沟通的精美艺术品,设立了一个新的奖项,即为特别贡献奖。朱炳仁获悉后兴奋地说,很感谢组委会给予的这个奖项,我的作品能为促进两岸交流作出贡献,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

山花奖

2009年9月8日,在结束不久的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有一件参展作品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并最终角逐国家级大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它就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设计的同源桥,以中国第一座铜桥——涌金桥(朱炳仁设计)为原型,按佛教文化的传统理念进行再创作。桥栏精雕108位罗汉,桥面是盛开的莲花,铜桥上有赵朴初先生匾书“同源桥”的鎏金大字。内侧分别由中台禅寺帷觉长老与灵隐禅寺木鱼长老的题诗,桥身四周雕刻的是台湾日月潭、中台禅寺及杭州西湖、灵隐禅寺四幅铜画。台湾的佛教艺术家专程来杭州合作参与了图案设计,使铜桥成为两岸艺术家共同创造的结晶。
铜桥工艺几乎综合了所有的铜艺术工艺,如铸铜、锻铜、刻铜、錾铜与铜的叠镶工艺。同源桥不仅是一座实用的景观建筑,而且是当代最精美的铜雕艺术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