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电浆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浆物理研究所(简称“电浆所”,英文缩写为ASIPP),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科学岛,成立于1978年9月,其前身为“合肥受控热核反应研究实验站”。主要从事高温电浆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以探索、开发、解决人类无限而清洁的新能源为最终目的。
电浆所是中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温电浆物理实验及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建成常规磁体托卡马克HT-6B、HT-6M,我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合肥超环”(HT-7),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并在物理实验中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或独具特色的成果,荣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多个国家重要奖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电浆物理研究所
- 成立时间:1978年
- 地点:合肥市蜀山湖路
- 主攻方向:电浆物理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
发展历史
1978年9月,“合肥受控热核反应研究实验站”成立。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3月,电浆所有在职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逾80%。先后有4位科学家入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多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百人计画、千人计画、“万人计画”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等人才专项或担任973、863项目首席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599人,占80%;院士1人,正高64人,副高12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76人(其中博士学位245人),占总人数的50%。
千人计画:梁云峰、郭后扬
姓名 | 入选时间 | 姓名 | 入选时间 |
---|---|---|---|
李建刚 | 1996 | 罗广南 | 2006 |
虞清泉 | 1996 | 吴李君 | 2007 |
叶民友 | 2000 | 黄青 | 2008 |
刘小平 | 2000 | 吴丽芳 | 2009 |
王命泰 | 2004 | 项农 | 2010 |
马志为 | 2003 | 万宝年 | 2011 |
王祥科 | 2003 | 陈健 | 2011 |
汪良斌 | 2006 | 罗广南 | 2006 |
资料来源: |
科研部门
截至2016年3月,电浆所有12个研究室、2箇中心、3个管理部门和多个高技术公司。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电浆所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包括电浆物理和核能科学与工程2个特色专业,11个硕士点包括电浆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低温与製冷工程、核技术及套用5个特色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3月,电浆所已培养研究生逾千人,在学研究生近400人。
文化传统
所徽
所徽以C、N、F三个英文字母变形组成图案。C、N、F是Controllable Nuclear Fusion(可控核聚变)的缩写,也可理解为Nuclear Fusion of China(中国核聚变)的缩写。C和F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外形图,类似于托卡马克装置真空室位形图,中间是由一个闪电符和一个发光球组成的N,形象表达了托卡马克放电实验。C与F的设计走向如同湍流旋涡,具有一定的向心力,表达了电浆所全体科研人员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大科学团队精神。
所精神
甘于奉献,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争创一流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所长:万宝年
历任领导
2009年-2014年期间的所领导:
所 长:李建刚
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张晓东
2005年-2009年期间的所领导:
所 长:李建刚
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匡光力 张晓东
2000-2005年期间的所领导:
所长:王绍虎
党委书记:王绍虎
1995-2000年期间的所领导:
所长:万元熙
党委书记:王绍虎
1991年-1995年的所领导:
所长:霍裕平
党委书记:王绍虎 (1991年7月17日-1996年7月18日)
1986年-1991年期间的所领导:
所长:霍裕平
党委副书记:邵世举 (1984年4月27日-1989年12月)、王绍虎(1987年1月4日-1990年12月21日)
1981年-1985年期间的所领导
所长:霍裕平(1983年10月21日起任期三年)
党委书记:刘曙 (1981年11月16日-1982年5月9日)
1978年-1981年期间所领导
1978年5月11日任命的所负责人:李吉士、陈春先
党委书记:施炳智 (1978年7月1日-1980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