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我国聚变研究开始于此,几乎与国际上的进展同步,从195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就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依託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西南核物理研究院共同建设和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 时间:1950年代
- 成就:首个全超导大型非圆截面托卡马克
- 研究:电浆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
- 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
科研领域
主要开展(基础研究)。
电浆物理是近几十年在国际上发展最迅速,并得到广泛套用的新型学科之一。电浆与聚变国家实验室将以“稳态先进磁约束反应堆模式”为目标,研究高效、安全、洁净的反应堆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相关的基本电浆物理过程,同时深入研究低温电浆的产生、约束、稳定性及输运机理的研究,在未来新能源、空间推进技术、电磁干扰、新材料、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功能定位
●建造。成为国际最先进的磁约束聚变装置,从事近堆芯的高参数条件下稳态电浆参数行为研究,并作为国际磁约束聚变堆ITER的物理和相关技术试验平台。为我国裂变聚变混合堆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HT-7超导托卡马克上利用我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超导稳态磁场、射频壁处理、微波及射频波协同效应下的电流驱动和加热、氘冰弹丸和超声分子束注入、分布参数最佳化和边界最佳化形成高约束模式、微湍流输运等研究成果,结合国际最新得到的负剪下分布高约束模式、边界最佳化控制、局域微湍流概念等成果,建立一种自洽的、可行的、具体的先进模式的科学基础。预期实现的10-30秒高参数波驱动和波加热实验将使我国的托卡马克研究工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国家大科学工程“HT-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先行实验。它将为我国在2010-2020年研製混合堆準备科学、技术基础。
●电浆平衡、加热、电流驱动、边界过程及实验控制的理论与计算程式发展,大型综合数值模拟程式和资料库系统发展研究。
●重点开展多功能次临界包层工作机理研究与关键技术发展,特别关注高性能深燃耗次临界包层工作机理研究和基于减少分离的燃料循环、产氚和处理核废料的多功能包层的工作机理研究,开展混合实验堆(即HT-7U后下一代装置)的工程概念设计,从而为进一步科学、準确地规划我国早期利用聚变能的发展进程和聚变能技术研究发展方向提供技术依据和决策基础。
●进行低温电浆的基础和套用基础研究,在大面积金钢石膜、电浆隐身及连续真空电浆材料改性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进行染料敏化纳米薄膜电池的套用基础研究,获得面积达30×30cm2、光电转换效率达7%以上、使用寿命达20年以上,工作环境温度可在-20 -60oC,工业製作成本在7元/峰瓦以下的染料敏化纳米薄膜电池及其工业化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