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Chengdu),简称蓉,四川省省会,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设立外国领事馆数量最多、开通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
成都位于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东与德阳、资阳毗邻,西与雅安、阿坝接壤,南与眉山相连。成都市下辖10区5县,代管5个县级市。2014年末,成都市辖区建成区面积6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5.3万人。
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承载着三千余年的历史,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明蜀王陵、望江楼、青羊宫等众多名胜古蹟和人文景观。
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于2015年9月12日至19日在成都举行,第十四届IVV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同年9月25日至29日在成都举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成都市
- 别名:天府之国、芙蓉城、蓉城等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四川省
- 下辖地区:11个区、4个县、5个县级市
- 政府驻地:高新区锦悦西路2号
- 电话区号:028
- 邮政区码:610000
- 地理位置:四川省中部
- 面积:14605平方公里
- 人口:1572.8万人
- 方言:成都话
- 着名景点:天府广场、青羊宫、青城山、武侯祠等
- 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成都天府机场
- 火车站:成都站、成都西站、成都东站、成都南站
- 车牌代码:川A
- 名人:李宇春、张靓颖、张杰、戚薇等
- 名校:四川大学、简阳中学等
基本概述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龟城”。成都兼有山景、平原以及丘陵之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成都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成都东与德阳、资阳毗邻,南与眉山相连,西与雅安、阿坝接壤。成都东西最大横距192km,南北最大纵距166km,幅员面积12390k㎡。成都是一座悠闲洒脱的城市,鲜花点缀的古都。位于西南地区横跨川西高原以及川中丘陵两大自然景观,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



成都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成都1921年在西部率先正式设立地级市。1994年2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都正式设立副省级城市。芙蓉、银杏是成都市市花和成都市市树,《我喜爱这个城市》是成都市市歌。成都市幅员面积12390平方公里。成都市管辖10个区、5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405万人。2007年6月7日,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继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被评为“十大节庆城市”。
历史沿革
宝墩文化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内,宝墩古城经过近20年的考古挖掘,一座距今4500年的古城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将成都的历史往前推进1000余年,带到了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整个宝墩古城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长约2000米、宽约1500米、周长近6200米,面积达到276万平方米,相当于386个足球场大小。

成都平原迄今发现的新津宝墩古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上芒城)、崇州双河古城(下芒城)、紫竹古城、大邑盐店古城和高山古城8个史前城址,为探讨蜀地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脉络: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为代表的宝墩文化(公元前2700—公元前1800年);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公元前1800—公元前1200年);以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公元前1200—公元前500年);以成都商业街船棺、独木棺墓葬为代表战国青铜文化(公元前500—公元前316年)。此后秦灭巴蜀,辉煌壮美的古蜀文明最后融入汉文化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在成都平原发现的又一个重要遗址。该遗址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该文化所处年代约在前1250至前650,在前1000年时较为繁荣,是长江上游文明中心——古蜀国都城。

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建于公元前256年,使用至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吞併蜀国、巴国。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

公元前106年。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

汉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中国茶文化的诞生地。
成都在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唐朝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城市之一(长安、扬州、成都、太原),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为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诃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文物,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经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王建励精图治,使蜀中经济文化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晚年渐为昏庸。幼子王衍即位仅7年,925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韬伐蜀,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前蜀亡。后唐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副使,后唐衰败后,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岁袭位,颇有作为,统治30年,后好大喜功,盲目出兵关中,增加百姓负担,导致国力衰微,965年为宋所灭。孟上表请降,当年暴卒于开封。

后蜀后主孟昶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后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
宋朝时期,成都经济异常发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锦绣为例,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朝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蒙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极力抵抗,战乱多年,人口大减。满清康熙年间,满清朝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省会也又迁回成都。清沿明制,设四川布政使司于成都。皇帝另简派四川总督、成都将军驻成都。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失败,清军诱俘之,在成都城内科甲巷将其凌迟处死。



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满清时期担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911年11月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脱离清朝,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改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设定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后废道复省,成都仍为四川省会。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成都成为川西行署区的驻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各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后。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在国家计画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许可权,成为全国14个计画单列市之一。
2013年6月,第12届财富全球论坛在蓉成功举办;同年九月,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2015年12月15日,四川省政府网站讯息,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以原双流县的行政区域为双流区行政区域,双流区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顺城街1号。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2016年12月,郫县撤县设区并更名为郫都区。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 面积(k㎡)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
武侯区 | 75 | 浆洗街街道 | 610041 |
锦江区 | 61 | 书院街街道 | 610011 |
青羊区 | 66 | 新华西路街道 | 610031 |
金牛区 | 108 | 抚琴街道 | 610036 |
成华区 | 110 | 猛追湾街道 | 610051 |
龙泉驿区 | 557 | 龙泉街道 | 610100 |
温江区 | 277 | 涌泉街道 | 611130 |
新都区 | 497 | 新都街道 | 610500 |
青白江区 | 379 | 红阳街道 | 610300 |
双流区 | 1032 | 东升街道 | 610200 |
郫都区 | 438 | 郫筒街道 | 611730 |
蒲江县 | 583 | 鹤山街道 | 611630 |
大邑县 | 1327 | 晋原街道 | 611330 |
金堂县 | 1156 | 赵镇街道 | 610400 |
新津县 | 330 | 五津街道办事处 | 611430 |
都江堰市 | 1208 | 灌口街道 | 611830 |
彭州市 | 1420 | 天彭街道 | 611930 |
邛崃市 | 1384 | 临邛街道 | 611530 |
崇州市 | 1090 | 崇阳街道办事处 | 611230 |
简阳市 | 2214 | 射洪坝街道 | 641400 |
地理位置
成都境内的龙泉山脉海拔600m至1000m,以东北-西南走向穿过成都市东部的龙泉驿区和金堂县,该山脉为成都平原和盆中丘陵的分界线,龙泉山脉以东,浅丘连绵起伏。成都市域内只有金堂县的部分地区位于该山脉以东的丘陵区。
成都平原属于巴蜀盆地,海拔450m至720m,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沖积而成的沖积扇平原。成都平原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河网密布,同时由于土地肥沃,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平原上也零星分布着一些浅丘,比如成都近郊的凤凰山、磨盘山。
经济形势
发展概况
成都市人民政府将成都定位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西南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有200多家落户成都,美国、德国、法国、泰国、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範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分别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列中西部首位,已经跻身全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成都市私家车保有量及增长速度一直稳居全国第三,已成为豪车第三城。2013年,财富论坛在成都开幕。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8.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90.6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0.3亿元,增长1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7624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係为4.3∶46.6∶49.1。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係为4.3∶46.6∶49.1。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税收收入571.6亿元,增长17.3%。全年公共财政支出982.3亿元,增长15.8%。
天府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区高新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千米。围绕“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
自然气候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mm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着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以上,阴天多,空气相对乾燥。成都的雨水集中在七、八两月,冬春两季乾旱少雨,极少冰雪。
人口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18万人,比2011年末增加11万人。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74万人,增加1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12%。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94%。
成都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城市,境内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成都市少数民族人口为60538人,还有大量的暂住和流动少数民族同胞。人数上1000人的有回族、藏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羌族、壮族、朝鲜族等十个民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920686人,占99.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人,占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个百分点。
旅游景区
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西岭雪山、九龙沟、九峰山、天台山、龙池森林公园等都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天上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欣赏雪景也是南方省区难得的好时机。宜人的气候,深远的历史,富饶的物产,使成都成为一个宁静、悠闲、充满情趣的旅游之地。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1500多年前的晋代诗人左思曾由衷地称它是“既崇且丽”。不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都曾无限深情地讴歌过这座风姿独具的城市。的确,成都是一座既宁静又繁荣,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澱,又有优美环境的城市。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圣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圣地,位于成都市区,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惟一的君臣合祀庙宇,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蹟博物馆。武侯祠始建于223年,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组成,祠内古柏森森,环境幽雅,殿宇宏伟。系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堂博物馆
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位于成都市区,是富有诗情画意和竹林风光的名 园。诗人杜甫于759年移居成都,历时3年9个月,在此作诗240余首,其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近现代诗人、作家进出草堂写草堂也不少,陈运和写的诗《杜甫草堂》就是其中一首。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筑结构布局紧凑,相互呼应,别具一格。草堂博物馆内珍藏各种历史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是研究“诗圣”杜甫的珍贵资料。杜甫草堂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陵博物馆
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847年至918年)的陵墓。1942年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謚宝、哀册、玉带、玉杯、银钵、铁猪及铁牛等。是研究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遗址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首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大道,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艺精美的金玉印饰品和翡翠饰品以及大量的陪葬品。该遗址文化与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一脉相承,前后衔接,是中国考古史上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成就。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院
为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园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寺内藏有自唐宋以来古今名人书画500余件,珍藏各类经书12万余册,还有自汉代以来的碑刻、雕、刺绣等实物珍品。
青羊宫
全国着名道教宫观之一。青羊宫位于成都市区,始建于唐,现存殿宇建于清代。主要建筑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无极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荆台等。青羊宫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觉寺
位于成都动物园背后昭觉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四川重点佛教寺院,也是我国重点的佛教活动场所,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昭觉寺自唐创建(贞观年,公元627---649年)以来,高僧辈出,在1989年由昭觉寺主持----清定法师重建了现在的大雄宝殿、圆通殿、中鼓楼及念佛堂,使之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为宏大、壮观的寺院之一。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
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该区域将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複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
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该区域将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複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
望丛祠
望丛祠位于成都市郫县,是纪念古蜀国两位着名君主望帝和丛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殿宇陵墓之间,水池环绕,碧波蕩漾。祠中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墓地周围的二百多株古柏郁郁苍苍。每年农曆端午节,附近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望丛祠附近还有子云亭、杨雄墓和杜鹃城遗蹟等游览点。
历史文化
1983年,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纳入新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并上报国务院审批。1997年修订。指导思想是:着眼整体,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规划目标是建立完善两个体系,即以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以观光旅游系统为依託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1993年开始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不仅恢复了成都市两江环抱的历史特色,还使成都“三城相重”的古城特色和“环古城垣文化风景线”清晰可辨。“近年又确定宽窄巷子、大慈寺、文殊院、华西医科大学近代建筑群4个历史地段保护区, 成都市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成都高新区力争到2013年将新南天地打造成百亿级商圈,辐射整个四川及周边省市。加快打造“中国金融第三极”锦江区政府重点规划打造的东大街金融一条街。成都市努力打破"千城一面",突出成都特色。嘉德置地国内第3个来福斯广场2012年九月开业。成都人民南路四段美领馆区域保利中心2012年投入使用,建设成都东站这个城市主枢纽,规划打造成都东村城市商业副中心。
2012年成都市最大民生工程 “北改”全面启动。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实现“新三最”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是:在最佳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51亿元以上,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行政管理、国有企业、投资、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规範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基本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外向型经济初步建立。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
政治经济
成都市人民政府将成都定位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现在的成都致力于构建中国中西部的金融中心,执中西部总部经济之牛耳。作为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综合竞争力将领先中西部城市,成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科技创新成为经济成长主动力。
成都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製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旅游业等取得巨大成就,成都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有200余家落户成都,美国、德国、法国、泰国、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範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分别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在盖洛普谘询公司进行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主观调查中排名第三,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桿城市,2011年被《财富》杂誌评为15座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之一。成都是惟一获得“中国会展名城”的城市,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列中西部首位,已经跻身全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成都市私家车保有量及增长速度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三,已成为豪车第三城。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有200余家落户成都,美国、德国、法国、泰国、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範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分别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在盖洛普谘询公司进行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主观调查中排名第三,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桿城市,2011年被《财富》杂誌评为15座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之一。成都是惟一获得“中国会展名城”的城市,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列中西部首位,已经跻身全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成都市私家车保有量及增长速度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三,已成为豪车第三城。
成都是中国重要的商贸城市之一,外资零售业进入数量居全国前列,有春熙路、骡马市、天府广场、新南天地、建设路、光华、红牌楼、荷花池、磨子桥、太升路等大型商圈。成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社会文明和谐有序,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初步成为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和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1年,全市实现GDP 68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进出口总额379.1亿美元,增长53.9%,地方财政收入680.7亿元,增长3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6亿元,增长1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3亿元,增长18.4%。这些数据在中国同类城市中均位居前列,也基本可以看出成都经济整体规模和良好发展态势。作为致力于建设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具有人居环境比较优良、市场辐射能力较强、产业发展配套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金融服务较为完善、政府服务规範高效等投资环境比较优势。成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商机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关注,各位企业家纷纷前往成都考察、投资。成都在实际利用外资额和世界500强引进数量两项指标上稳居中西部首位。
天府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 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新津县,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区、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千米。围绕“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成都坚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同步,朝着“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快速起步、扬帆远航。
获得荣誉
2013年12月28日,《2013中国城市形象暨幸福感调查评估报告》在北京发布,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分别获得“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3中国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经过组委会评审确定,获得“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的是成都、杭州、南京、西安、天津、长沙、宁波、长春、厦门、海口;获得“2013中国形象最佳城市”荣誉的是成都、南京、杭州、西安、天津、长沙、宁波、长春、上海、北京。
该报告主办方为《了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3年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具体的指标设计中,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国际化程度、城市法制建设、城市政务信息公开、城市行政效率、城市公务员廉洁程度、城市文化生活、城市个性和特色、城市市民素质、城市社会治安、城市幸福感、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环境与资源节约等13个一级指标进行了全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