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小儿食烧

小儿食烧

小儿食烧

小儿食烧,指的是小儿因食物积聚消化不良即“积食”而引起的发烧,民间称为食烧。初期一般表现为孩子"红脸蛋儿",积食会引起噁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基本介绍

  • 别称:食烧
  • 中医病名:小儿食烧
  • 发病特徵:红脸蛋儿
  • 多发人群:儿童

起因

是由于小儿饮食积滞。初期一般表现为孩子“红脸蛋儿”。

治法

消食导滞。如果宝宝出现“食积”现象,最好先停止辅食的添加,改用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并同时吃一些调理肠胃的中药。
方药:保和丸加减:山楂5g建曲6g陈皮5g茯苓5g莱菔子5g半夏曲5g麦芽12g连翘5g鸡内金6g
水煎服:一日3次,一剂服2天.
以后服:6君子汤调理脾胃:党参6g白朮6g茯苓6g甘草3g陈皮6g半夏曲3g
水煎服:一剂服2天,一日3次.可以常服.健脾胃药,不障事。

相关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小儿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因此不必急于採取降温退热措施。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就可以引起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小儿发烧时,家长应密切注意发病的情况,如果孩子体温不很高,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在家治疗休息。
有的家长一见孩子有点烧,就赶快给吃退烧药,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体温压下去,反而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同时,任何疾病引起发烧都有一个过程,病情的治疗也需要一段时间,对小儿的疾病应综合治疗。比如因炎症发烧,待消炎后,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如果仅仅是服退烧药,一下子将体温降下来,不久就又会回升。
最好採用物理降温法,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首先应该调节居室的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就有利于散热降温。也可採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温水拭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部。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
小儿发烧时,应经常餵些白开水或糖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又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
小儿发热,只是各种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癒。所以,当小儿发热时,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而不仅仅是退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