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技术的社会形成

技术的社会形成

技术的社会形成

《技术的社会形成》是2004年首都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殷登祥,(英)R·威廉士等。

基本介绍

  • 书名:技术的社会形成
  • 作者:殷登祥,(英)R·威廉士 等
  • ISBN:9787810647199
  • 页数:525
  • 出版社:首都师範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9-1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共6篇论文,概述了STS的起源、内容、方法、争论和发展趋势,并对当代科技革命的本质和特点、风险和希望、科技预测、诺贝尔奖等进行了STS分析。第二部分“爱丁堡学派:技术的社会形成(SST)理论”,共10篇论文,概括介绍了该学派的理论、观点、方法和历史渊源,在技术政策和谘询方面的套用,以及在信息网路技术、城市交通技术等领域和一些国家的案例研究。第三部分“社会的科学技术研究”,共9篇论文,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国”和“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两者之间内在的统一性;论述了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对经济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心理活动、生太环境等的深刻影响,展望了未来信息社会、智慧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前景。第四部分“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共8篇论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理论、技术建构论的本质观,还套用技术的社会形成(SST)观,对鲍德里亚的媒体符号论、技术创新、技术管理、消费创新、经济民主、网路社群的自治伦理和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发展的时空特性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第五部分“有德国特色的STS研究”,共两篇论文,论述了技术创新中持续和活力之间的张力,以及尤纳斯的高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观。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
STS的起源、争论和趋势
STS研究的现代思维方式——系统思维
希望和风险的社会
从STS视角看当代科技革命的本质和特点
技术预见: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新方式
解读世纪诺贝尔奖——人STS的观点看
第二部分 爱丁堡学派:技术的社会形成(STS)理论
技术研究与技术的社会形成观导论
知识社会学在技术研究中的套用
科学技术研究功利主义观批判
语境中的技术创新
社会形成研究与技术政策:近期的主题和洞见
技术政策的新构建
通过社会网路的技术形成——创新、可持续性和风险
数字与社会:主流化与边缘化——从信息通讯技术的社会形成看其社会意义
斯堪的纳维亚背景中信息技术与工作的社会形成
技术的社会形成(STS):国家与国际谘询委员会的功能
第三部分 社会的科学技术研究
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世纪科技对社会影响的新特点
智慧型技术创造未来社会
工业化、信息化、新产业文明——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回顾与展望
技术科学的发展与其社会价值
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价值观——自然价值观念的历史发展
现代科技发展给人的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广义人工生命与社会发展
中国总量就业与科技进步的关係研究
第四部分 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
第五部分 有德国特色的STS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